

洛宁县陈吴村张氏家族概况
张泽武搜集整理
陈吴村坐落于洛宁县城南7.5公里处,这里是陈吴乡政府的驻地。陈吴村具体位于陈吴乡的中部区域,且处于金门涧河的东岸。
在民国时期,陈吴村有老寨、大寨留、小寨留、泰山寨、平安寨、陈吴街、西头、南窑上等处,均修筑有寨墙,保卫村民安全。
陈吴村主要家族有张氏、杜氏、杨氏、李氏、段氏、韦氏、蒙氏等家族。
陈吴村之中,张氏家族的支派最为繁多,人口数量也最为庞大。截至2015年,陈吴村张氏家族在户籍上登记在册的人口数量达1165人。
陈吴村张氏共有四大家族,陈吴村大寨留张氏家族、陈吴老寨张氏家族、月山原村张氏家族和陈吴老寨德里张氏家族。
陈吴村张氏家族主要居住在陈吴村大寨留、小寨留、老寨、泰山寨等处。陈吴村张氏家族共有六个支派,分别为:
1.陈吴大寨留张氏支派:大寨留张氏、小寨留张氏、老寨部分张氏、泰山寨张氏均属于陈吴大寨留张氏家族支系。
2. 月山原村张氏支派:
民国初期,月山原村张氏后裔张撵捞因经商定居陈吴村。本支张氏初迁陈吴村大寨留,后迁泰山寨,1951年其四子迁回月山原村。本支张氏全部迁回月山原村。
陈吴老寨张氏家族有四个支派:
陈吴老寨张氏家族有一部分是陈吴村大寨留张氏家族。
另外还有四个支派,分别为:
1.陈吴老寨张志铣家族(张学博家族);
2.陈吴老寨张诵家族(张鸿年家族);
3.陈吴老寨张国恩家族(张凤岐家族);
4.陈吴老寨张延荣家族(张光民家族)。
以上后三个张氏家族支系均为德里张氏家族支派。
张诵家族、张国恩家族属于德里张氏四门张氏支派;张延荣家族属于德里张氏大门张氏支派,上陈宋村张氏支系后裔。





1.陈吴大寨留张氏家族概况
张氏家族祖籍山西省洪洞县。
元朝末年,张氏始祖名讳失传,迁居河南省永宁县(今洛宁县)陈吴村。二世祖张德林、张裕林、张德胜兄弟三人,分为南、北、西三门。三祖张德胜迁居宜阳县平泉村立祖,为西门;长祖德林、三祖裕林世居陈吴村,分为南、北两门。陈吴村张氏家族先祖兄弟二人各自立祖,自成体系,耕读传家,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迄今传二十四世,2400余人。
陈吴张氏家族分布:陈吴村、火石坡村、底张乡盐池村、下高村等处。
2015年底,据统计陈吴张氏家族有1000余人。近十年来人口增长不多,大约一百多口。陈吴张家在外工作人员较多,加上零星移居外村、外县、外省、外国的,大约一千三百余人。陈吴张氏家族总共约两千四百余人。
宜阳县平泉村张氏家族
宜阳县平泉村张氏家族从陈吴村迁来。张氏后裔主要分布于: 宜阳县平泉村、东王村,以及洛宁县城村、河底村西沟、涧口乡鰾池村桃花等村。
①【宜阳县平泉村张氏支派】:
本支明初始祖蔡国公张德胜,迁居宜阳县平泉村立祖。二世祖张兴祖。五世祖张孝。均葬平泉原。本支张氏家族居平泉村的张氏后裔,现有250余户,1000余人。
②【宜阳县东王村张氏支派】:
五世祖张孝,传二子,长子英随父居平泉村,次子应时随母迁居东王村立祖。应时传三子,长子守远为东王村中门,次子守正为东王村西门,三子守方为东王村中门。本支张氏家族居东王村的张氏后裔,现有230户,850 余人。
③【宜阳县张坞乡花山村张氏】:
本支张氏家族从平泉村迁来,张氏后裔现有20户,100 余人。
④【城村张清杰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从东王村迁来,张氏后裔现有6户,30 余人。
⑤【河底村西沟张殿升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从东王村迁来,张氏后裔现有25户,110 余人。
⑥【涧口乡鰾池村桃花村张磨环家族】:
本支张氏家族从东王村迁来,张氏后裔现有14户,60 余人。
张氏人物
张春信,清代后期陈吴村人。精歧黄业,奔走四十余年,活人无算,年七十四岁卒。里人额其门日“三世儒医”。
七世张万厢,任西平教谕。
十五世张凤飞、 张凤翔、十六世张天秩等为奎文阁典籍。
张根财,即芝灵,历任新疆塔城地委书記。
革命烈士
十八世张财旺,张根声;二十世张流庆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壮烈牺牲。
十九世张鸿龄,二十世张延林,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
十九世张典恩等,他们都被党和政府追认为“光荣烈士“,是人民的功臣。




张氏宗祠中的张氏碑林
【张氏家谱】
1.清道光二十一年《张氏家谱》
清道光二十一年,十四代孙张玉田修谱,至今保存完好,小楷抄本。该谱为陈吴张氏家族现存最早的张氏家谱。原保存于火石坡张氏后裔张儒家中。
2.民国《张氏家谱》
《张氏家谱》一册,保存在下高村。内容完整,保存完好。
陈吴老寨张氏家族
①陈吴老寨张志铣家族
张氏祖籍山西省洪洞县。
明末时,张氏始祖自山省洪洞县迁居河南府永宁县陈吴老寨。后分为三支,长支先祖讳志铣留居陈吴老寨;次支先祖讳仲谷北渡洛河迁居西经局村:三支先祖兄弟二人张林、张松二祖迁居金门川南蒙,即今架子岭后蒙沟,本支张氏后裔后迁居彭坡定居,即今月山原村张氏始祖。

陈吴老寨张氏始祖自迁居以来,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迄今传十五世,居住在陈吴老寨的张氏后裔,现有30余户,130余人。
本支张氏祖茔在陈吴老寨东北100米许。1987年清明节张氏后裔在始祖墓前树有《张氏始祖墓碑》建有碑楼。
2003年张氏始祖墓被平,张氏始祖墓碑被埋在地下。
张氏人物
张学博,(1924.11-1996.1)陈吴村老寨人。1947年参加工作,1948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1953年4月,任洛宁县建设科副科长。后历任洛宁县财政委员会秘书、洛宁县委农工部干事、崇阳区委书记。1958年,任洛宁县水利局副局长。1974年后,历任洛宁县赵村公社党委副书记、洛宁县税务局局长。1988年离休,享受县级待遇。1996年1月病逝。
②陈吴老寨张诵家族
本支为德里张氏四门先祖张玹后裔。
元朝末年,张氏始祖张仲文自陕西省同州迁居河南府永宁县北里村(今洛宁县陈吴乡德里村)。传至明末崇祯年间,世道荒乱,德里张氏四门九世先祖张诵自德里村迁陈吴老寨定居。张诵传二子,之路、之程,自立门户,自成一派,后裔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迄今传至二十四世,10余户,100余人。
本支张氏祖茔在德里村北。德里村北保存有一通本支清代墓碑,十分完好。
本支保存有张氏神祗一轴,记录张氏历代世系甚详。





张氏人物
张鸿年,1940年11月生,陈吴村老寨人。1958年,考入新乡师院数学系。196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洛宁县第一初级中学任教。1964年,到洛宁县第五高中(上戈高中)任教。1969年,到陈吴公社高中任教。1978年,调入洛宁县重点高中(1981年后为县一高中)任教。1984年,获洛阳地区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1990年,获洛宁县政府记功奖励。1991年,被评为洛阳市优秀教师,并上浮一级工资。1988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副高职称)。1989年10月,被洛阳市科委批准为市数学学会会员。2000年退休,先后应聘到洛宁崤光高中、洛阳市铁路信息专科学校(洛宁分校)、河南省财经专科学校(洛宁分校)任教。
③陈吴老寨张延荣家族
本支为德里张氏大门先祖张琇后裔。
元朝末年,张氏始祖张仲文自陕西省同州迁居河南府永宁县北里村(今洛宁县陈吴乡德里村)。传至明末崇祯年间, 世道荒乱,德里张氏大门九世先祖张五常自德里村迁陈宋上村定居。
传至十六世时,先祖张文丑自陈宋上村迁陈吴老寨定居,繁衍生息,迄今传至二十三世,支系有迁居陈吴庙下凹,本支张氏现有10户,45人。
1. 陈吴老寨张延申家族:
陈吴老寨本支张氏家族现有8户,32 人。
2.下凹村张铁固家族:
陈吴庙上村下凹张氏支系现有2户,13人。
张氏人物
张官,即张管,生于1901年,陈吴乡陈吴庙村人。1948年3月参加洛南县1区区干队,任洛南县1区(陈吴地区)区干队队长。1948年8月牺牲于涧口乡鰾池村。《洛宁县志》卷八“人物志”有记载。洛宁县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上记载有名录。

《洛宁县志》卷八“人物志 ”“ 革命烈士名录”


④陈吴老寨张国恩家族

本支为德里张氏四门先祖张玹后裔。
元朝末年,张氏始祖张仲文自陕西省同州迁居河南府永宁县北里村(今洛宁县陈吴乡德里村)。传至明末崇祯年间, 世道荒乱,德里张氏大门九世先祖张诏自德里村迁金门寨村定居。清光绪年间,传至十七世时,先祖张士德自金门寨村迁陈吴庙村定居。民国初年,十八世张国恩迁居陈吴老寨定居,繁衍生息,迄今传至二十三世,本支张氏家族后裔现有9户,50余人。
张氏人物
张国恩,士德之长子,民国初年迁居陈吴寨。祖父文运公自金门寨迁居陈吴庙村。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农历12月11日,少聪颖,好读书,为伯父清岁贡生士秀公所器重,授业于伯父门下,后中庠生。民国四年(1915年)毕业于河南国立监狱专门学校,被委任为渑池县县长。时军阀混战,政治黑暗,公不满时政,辞而不就因通法律,精礼仪,满腹经纶,洛宁历任县长多次聘任洛宁县政府秘书,皆辞不就。民国六年参与《洛宁县志》编纂,任校录、采访。躬身田园,操持家业,任教私塾,培养后生。二弟贵恩早逝,侄儿鸣麒、天麒由公抚育,成家立业。公一生清贫,热心公益事业,参与禁烟运动,办事认真,力主公道,常为民申冤,书写状子,涵养有素,德高望重,誉满金门。1945年5月16日病故,享寿六十六岁。
张凤岐,(1929.11-2006.10)陈吴村老寨人。张国恩次子。
1947年9月,参加洛南县一区区干队。1948年1月,任洛南县独立营八连班长。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班长、事务长。1952年1月后,历任昆明军区某团团部管理员、连长、后勤股长、科长、副部长等职。1982年12月,转业到洛宁县财委任副主任。1984年9月,任洛宁县财政局正科级协理员。1989年离休,享受正县级待遇。2006年10月去世。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成功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2024年8月再次当选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