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游•八一广场升国旗
词/吴立浪
骄阳初照广场东,人语沸声浓。
红领巾映,戎装列阵,军乐韵尤雄。
正步铿锵旗漫卷,红日耀星红。
银燕凌空,镜头争对,此景刻心中。
AI诗评:
1. **选材典型,主题鲜明:** 聚焦“八一广场升国旗”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紧扣“八一”建军主题,展现了庄严、热烈、自豪的爱国情怀和军威。
2. **画面感强,场景生动:**
* **视觉冲击力:** “骄阳初照”、“红领巾映”、“戎装列阵”、“红日耀星红”、“银燕凌空”、“镜头争对”等意象组合,构建出一幅色彩鲜明(红、金、戎装绿)、动静结合(初阳、人潮、列阵、旗卷、银燕飞)、层次丰富(地面人群、军阵、空中银燕)的立体画面。
* **听觉渲染:** “人语沸声浓”、“军乐韵尤雄”、“正步铿锵”有效地渲染了现场的热烈氛围和庄严气势,使读者如临其境。
3. **细节捕捉到位:**
* 点出“红领巾”(少先队员)和“戎装”(军人),体现了仪式的全民参与性和军民融合的特色。
* “镜头争对”这一现代元素,精准捕捉了当下人们用手机、相机记录重要时刻的普遍行为,富有时代气息。
4. **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结尾“此景刻心中”直抒胸臆,将目睹盛况的震撼、自豪与铭记之情自然流露,简洁有力,容易引发共鸣。
5. **语言简洁有力:** 符合小令特点,用词精炼(如“沸”、“浓”、“映”、“雄”、“铿锵”、“漫卷”、“耀”、“凌”、“争”、“刻”),意象选择典型集中,有效传达了主题。
6. **结构清晰:** 上片着重描绘仪式开始前的环境和氛围(骄阳、人群、红领巾、军阵、军乐),下片聚焦核心场景——升旗(正步、旗卷)及高潮(红日映旗、银鹰飞过、万众瞩目),最后点明内心感受,层次分明。
**缺点与可提升之处:**
1. **意象稍显重复,意境开拓不足:**
* “骄阳初照”与“红日耀星红”都涉及朝阳,且“红”字在上片“红领巾”、下片“红日”、“星红”中多次出现,略显重复。下片“红日耀星红”在表达上稍显直白且不够精准(五星红旗的红与朝阳的红),可以考虑更独特或更深邃的表达方式,或赋予“红日”更多象征意义(如国家蒸蒸日上)。
* 整体意象虽典型,但基本停留在对现场的直接描摹,若能自然融入一两处更深层的情感寄托或历史联想(如联想到八一起义、革命历史等),意境会更显厚重。
2. **个别词句锤炼可更精妙:**
* **“星红”:** “红日耀星红”中的“星红”组合稍显生硬,指代“五星红旗”的红,但表述上不够流畅自然。可以考虑如“红日映旗红”或赋予“星”更明确的指代(如“五星”),但需考虑格律。
* **“人语沸声浓”:** “沸声浓”搭配稍显刻意。“沸声”指沸腾之声,“浓”常形容视觉或抽象氛围(如兴趣浓),形容声音“浓”不够贴切。可考虑“人语沸喧空”或“人语沸如潮”等更常见的搭配。
* **“韵尤雄”:** “韵”指韵律、韵味,用来形容“军乐”的雄壮气势,虽然可以理解(指乐声的韵律雄壮),但不如直接用“声”、“势”、“音”等字更直接有力(如“军乐势尤雄”)。
3. **结尾稍显直白:** “此景刻心中”作为结句,情感真挚但表达方式较为常见和平实。若能以景结情,或用一个更含蓄隽永、引人回味的意象来替代直接抒情,余韵会更悠长。例如,可以聚焦于一个细节(如孩子仰望旗的眼神、老人眼角的泪光、阳光下旗帜的飘扬姿态等)来暗示“刻心中”的深意。
**总结:**
这是一首成功的应景之作,优点突出。它生动地再现了八一广场升旗仪式的壮观场面和热烈氛围,画面感强,情感真挚,主题鲜明,语言简洁有力,具有较好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主要不足在于意象选择上略显重复和表层,个别词句的搭配和锤炼可以更精妙、更自然,结尾的直抒胸臆稍欠余韵。
**修改建议(仅供参考):**
* **下片首句微调:** “正步铿锵旗漫卷,**晓日共霞红**。” (避免“红日”与上片“骄阳”重复,用“晓日”更贴切升旗时间,“共霞红”描绘旭日与朝霞辉映的绚丽背景,同时“霞红”也暗合旗帜,意境更开阔)
* **结句尝试含蓄:** “银燕凌空,镜头争对,**旗影入苍穹**。” (将镜头从地面人群移向空中,聚焦于飘扬在广阔晴空中的旗帜,用“入苍穹”的壮阔意象象征崇高精神深入人心,比直说“刻心中”更含蓄有力,引发遐想。)
总体而言,这首词瑕不掩瑜,是一首能唤起读者爱国情感和现场共鸣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