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名誉社长:王德席 陈长海
社长:陈常河
总编:陈常河
副社长主编:王小强
副社长副主编:李云峰 李宜普
编发:陈常河


作者简介:陈长海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人,泰安市作协会员,山乡退休教师,汇文书联签约作家,2022年出版《岁月留痕一陈长海文集》一部,2024年出版长篇小说《大山情》上部。
第五十二章
每年的三月十二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冯金兰和老师们开会商量,决定在植树节这天,带领孩子们在村北大沟南岸的山坡上去植树。她找到周建国,要求他给学校支援一些树苗。周建国一听满口签应,并亲自到苗圃里去刨。十棵一捆,一共十捆,全是那种三米高纯正的107树苗。他用拖拉机拉着给学校送来。
孩子们听说到山坡上去植树,心里都非常高兴。他们带着劳动工具,排着队出发了。四五年级的同学走在最后,他们每人扛着一捆树苗。扛累了就交给身边的另一个孩子。
老师按年级给孩子们分好了工。四五年级的大同学负责刨树坑,二三年级的同学负责浇水,一年级的小同学负责扶树苗。挖树坑是一件很费力气的活儿。每个孩子挖两个树坑,三十八个孩子要挖出七十六个树坑,剩下的由老师们挖。
周聪脱掉外衣,只穿着一件开领的红线衣,抡起镢头起劲儿的刨着。山坡上的土全是那种沙土,不算太硬。周迎春负责从坑里往外除土。每当周聪刨起一层土,她就用铁锨往坑外扔,两人配合得很默契。她除土的姿式很优美,不时把两条长辫子甩向身后。那辫子很淘气,一会儿又搭在了前胸。她停下来,把两条辫子在脑后系在一起,像飞机的两个翅膀,挺好看的。
最近一段时间,金兰发现她和周聪走的很近。在办公实里,她俩经常头挨着头。在一起讨论问题,显得很亲密。金兰在校园里常听到她银玲般的笑声。以前如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总是向金兰请教,现在轻易不再找她请教问题了,人家有周聪呢。金兰私下里曾开过她的玩笑,说她是重色轻友。近春羞红了脸,说再乱讲不叫你姐了。迎春今天二十五岁,比周聪大两岁。两人如果能走到一起,倒是挺般配的一对,愿他们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周聪不大功夫就挖出了一个坑。金兰刚挖完一个坑便停了下来,她在挖树坑的孩子们附近转了一圈,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不要离得太近,以免碰伤。孩子们说:老师您就放心吧,我们都知道!”大山里的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劳动,他们有丰富的劳动经验,显得特别成熟能干。他们挥动着镢头,干得热火朝天。一年级的小同学守在树苗旁玩,还有几个正在捉蝴蝶呢。二三年级的同学早已从沟下面的水坑里运来了水。他们有的用盆子端,有的用小水桶提,还有的两个人抬着一个水桶,他们把水放在地上、等着老师的吩咐。
五年级的大坛和柱子,别看平时学习不怎么好,他们俩劳动可是一把好手。他们已经挖完了自己分到的那两个坑,正给女同学帮忙。四年级的小风身子瘦小,一个坑还没有挖完。她刨几下就直起身子歇一会儿。她累得小脸通红,好看的刘海儿紧紧地贴在额头上。柱子看到了就对她说:“真是小姐身子丫环命,快一边凉快去,看我的!”他三下五除二,不大功夫就挖好了那个坑。“怎么样?服不服气!”小风在旁边一声不吭,一副难为情的样子。张俊见状说道:“柱子,要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光看见自己身体强壮有把子力气,比人家小风能干,你怎么不和她比比学习?人家可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哩!”大是一听都笑了,柱子立马老实了。
树坑刨得差不多了。金兰说:“四五年级的同学都到东边的那棵大松树下休息一下。一年级的小同学注意啦,现在咱们开始往树坑里放树苗!”她说着把一捆一捆的树苗解开。小同学们立刻围上来,每人拿起一棵。向树坑走去。他们把一棵棵的树苗放进坑里,又回去拿另一棵。一会儿功夫,他们在每个挖好的坑里都放上了树苗。
大家休息了一会儿,冯金兰把大同学都叫了过来。迎春说:“大家看我是怎样栽树的”她叫一个女同学把树苗扶正,就用铁锨往坑里填土。填了多半坑,用两脚把土踩实,又用镢头猛砸几下树苗周围的土,接着说道:砸土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砸伤树苗,把树皮砸掉。镢头下去要有准头,和树苗保待着五公分左右的距离。除此之外,还要用力。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准、狠”。她说完这些,又用手拔了拔树苗,说树苗拔不动才算合格。她边说边开始整穴,用铁锨在树苗周围拨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并叫人把水倒进树穴里。
孩子们看完了老师的示范,两人一组,照老师说的那样,纷纷行动起来。大约中午十二点钟的时候,大家才栽完了那些树苗。大家又开始到沟下面的水坑里去弄水。小路很陡,非常难走,稍不留神就会摔下去。大家来来往往,忙活了很长时间,终于给每一株树苗都浇足了水。
金兰说上午的劳动现在结束,大家快集合,咱们回家去吃饭。等水全部渗下去,下午四五年级的同学跟着恁周老师回来培土。
阳光下,大家看着那些树苗站在山坡上,像一队队士兵,很威武的样子,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冯金兰忽然诗兴大发,随即作出一首新诗。她大声地朗读起来——
冬天去,春天来,
新栽小树一排排。
微风拂,阳光晒,
小树挺胸把头抬。
勤浇水,防虫害,
新的树叶抽出来。
我和小树一起长,
长成祖国栋梁材!
第五十三章
冯金兰从教育局出来,沿着护城河那条长长的石板路走着。她的大脑还沉浸在刚才的会议之中。
昨天她接到了县教科研中心的通知,邀她来参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交流会。她写的经验总结前段时间就交上去了。交流会在教育局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县基教科的领导,有教科研中心的正副主任和语文教研员,有县直小学的教导主任和各乡镇的教研室主任。部分语文老师代表参加了会议。县教育局魏副局长在主席台前就座。县教科研中心的黄主任主持会议,会议开得很隆重。首先发言的是县实验小学的赵霞老师,她介绍了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得到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她刚讲完,黄主任就对着话筒大声宣布:“下面请县教科中心的兼职教研员,县语文学科带头人冯金兰同志作经验介绍,大家欢迎。”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她健步走上主席台。她说:各位领导和老师们,今天我发言题目是《明确三点,理顺三路》所谓“明确三点,就是首先要明确教材本身的特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谓“理顺三路”,就是理顺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
她从容镇定、信心满满、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讲到动情处常常脱离稿子即兴演讲。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讲得浅显易懂,没有那些空泛无物的冠冕堂皇的大道理,都是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和真切体会。给人一种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感觉。直讲得台上的领导面带微笑,频频点头台下掌声如雷。经验介绍过后,是以乡镇为单位的分组讨论,大家畅说欲言,既看到了别人的长处,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最后黄主任做了大会总结。他充分肯定了全县语文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不足,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改革指出了指导性意见。他说,今天几位老师在会上介绍的教改经验。县里要印发到县直各小学和各乡镇的每个单位。希望大家回去后要组织老师们深入学习。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出差距,明确方向,以此来推动我县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
她从那条石板路走上南边的大道,来到“复圣”公园。两三年没在县城里转悠,小城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公园是前年才建成的。这里过去是一片荒滩,也是一个垃圾场。公园绿化的很好,也很有人文性。中间修了好几处小亭子。公园的主路是水泥路,不少支路是用鹅卵石垒砌的。水泥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石桌石凳。园子里移植了很多热带植物。她漫步在这公园里,来到一片面积很大的石榴园。一个个小喇似的石榴花开得热烈而浪漫。花丛中飞着许多的小蜜蜂。
她公园中转了大半圈,来到北面的主门,主门建有一个很大的牌坊。这是一座典雅的古代建筑,金壁辉煌,气宇轩昂,傲然伫立。牌坊上“复圣公园”四个金色的大字苍劲有力。离牌坊不远的园内,塑有一尊高大的孔子塑雕,令人肃然起敬。
从公园出来,她不由自主地又来到她待过三年的师范学校。这学校虽然在城东郊的河边上,却不属于县里管。它是属于全省统一招生的中等师范学校,这里的孩子来自全省各地,有的还是从青岛、济南等大城市来的。当时能考上这所学校的孩子,都是很让人尊敬和羡慕的。学生一入校就给转户口,发统一的校服和生活费。那天蓝色的校徽别在胸前,让人刮目相看,
她走进校园。今天是星期天,校园里很安静。西边的操场换成了塑胶跑道,篮球架也换成了新的。她站在这里,仿佛又看见了胡一帆那矫健的身影,听到那些女孩子尖利的叫喊声。北面的食堂还是原来的样子,在那里她和胡一帆曾在同一张桌子上用餐,也曾经调皮地夹起胡一帆菜盆里少得可怜的一两片肥肉,放进自己的嘴里,并歪着头盯着他的脸,笑得咯咯的。那座红砖教学楼还规规距距地立在那里。她曾经在那油漆剥落的书桌前静静地听老师讲课,做出一道道几何题……
三年的师范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让人刻骨铭心的。这里的一切,是多么的令人留恋和回味哟!
从校园里出来,她看见河边的小路上走过来一男一女,大概十七八岁的样子。他们穿着天蓝色的校服,显得单纯而圣洁。那女孩子留着短短的马尾辫,一双俊俏的大眼,牙齿白而整齐。那男孩子留着小平头,身材挺拔而矫健。他们手牵着手,相依相偎很是浪漫。她想起当年她和胡一帆沿着这条小路一起散步的情景,那时她们也像这少男少女一样,挽着手在河边慢慢地走着,有时你一句我一句地背着惠特曼的诗句......
冯金兰终于离开那这所学校,迈上了那座跨在护城河上的石桥。她觉得有些饿,就在一个铺子里买了五个水煎包。卖水煎包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红红的脸膛。一个坐在案板上的农家妇女围着白色的围裙,正动作熟练地包着包子。她把面块揪下一小块,捋成一个长条,用手一掐一个面剂儿,又把面剂放到案板上一压,用一个竹片剜起盆里的韭菜粉条馅。往面皮上一抹,把竹片夹在大拇指和食指的中间两手一捏,一个包子就成形了,就像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表演。一个十一二的小女孩大概是她的闺女,她把热气腾腾的包子送到冯金兰的面前,又拿起一个大碗,给她到了一碗开水:“姐姐请用餐”金兰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包子皮薄馅多、金黄金黄、油汪汪的,一毛钱一个。金兰花五毛钱就吃完了饭,向新华书店走去。我想给孩子们买几本图书捎回去。孩子们学了《半夜鸡叫》和《小英雄雨来》等。都嚷着要看《高玉宝》和《小英雄雨来》这两本书。
新华书店的对面是县百货公司。冯会兰刚要迈进新华书店的大门,忽然听见对面有人叫她的名字:“冯金兰!”她扭头一看正是胡一帆。这县城真小,刚才还想到他,万没想到才不大的功夫就在这儿碰上了。
胡一帆领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朝她走来,后面还跟着一位年轻的女士。“我大老远就认出是你,今天怎么有空到县城来啦?”胡一帆显得很热情。几年不见,他有些发福了,头顶上的头发已明确稀少,也有了小小的将军肚。看样子日子过得很滋润。
“这位是冯金兰,我师范的老同学。现在可是咱县教育战线上大名鼎鼎的专家!”胡一帆向他身后的女士介绍着她。
“认识认识,前些年在咱的婚礼上见过面。“那女士衣着得体,举止优雅,留着眼下城里女人时兴的大波浪。几年前她的婚礼上这么多客人,还能清楚地记起她,可见她是一个很细心的女人。
她身边的小姑娘圆圆脸,粉嘟嘟的,头发上扎着两个很好看的蝴蝶结。
“这是您女儿?”金兰问那女士。
“是我闺女,她叫珊珊。珊珊快叫阿姨!”
“阿姨好!”小女孩用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她,响亮的回答。
“珊珊好!”金兰微笑着弯下腰,亲切地拉着她的小手,并把她抱起来,走进百货公司,她们来到个卖儿童玩具的柜台前,金兰问:“今天见到阿姨,高不高兴?”
“高——兴——"珊珊拖着长音,奶声奶气地回答。
“告诉阿姨,你喜欢什么玩具,阿姨给你买!”
“妈妈说过,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
冯金兰回头看了看身后的胡一帆夫妇:“我是阿姨,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呢!”
那女士客气地说:“冯老师,她家里的玩具不少啦,可别再买了。”
“今天我头一次见到孩子,挺喜欢她的,总得有一点见面礼吧!”金兰对小女孩说,“咱们今天别听妈妈的,说你最喜欢什么:”
“我最喜欢大熊猫!”
金兰花十块钱给珊珊买下了那只大熊猫。
胡一帆说:“今天咱们老同学难得一见,咱们到‘聚仙阁’坐坐,那里的烤鸡味儿挺正的。”
“对不起老同学,我刚吃过饭。再说我下午还要赶回去呢!”
那女士说:“我叫程月姣。要不到家里喝杯茶吧!我家离这儿挺近的!”她的脸上写满真诚。
“程老师,今天就不麻烦您啦!改天有时间,一定去拜访。”
“冯阿姨,我要您到我家做客!”珊珊也向她发出邀请。
“珊珊,今天太晚了.有时间我一定到你家去!”
“拉钩,说慌是小狗!”珊珊向她伸出白嫩的小手。
金兰用食指勾着她的手指:“说慌是小狗!”
从百贸公司也来,冯金兰急忙向公交车站奔去。今天见到胡一帆,看他生活幸福,家庭美满,心里很高兴。觉得如释重负,浑身格外轻松。
第五十四章
邮递员给冯金兰送来一封信,是杨小翠来的。她回到肩舍,便急不可待地打开那封信,认真地读起来——
……老师,我想您了!昨天夜里我又梦到了您。我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发现奶奶回来了。她还是原来的样子:背驼得很厉害、脸特别黑、很瘦很瘦。我问她,奶奶这些天您到哪里去啦?我可想您呢!奶奶告诉我,她去找我的娘和爹去了。我说您见到我的爹和娘了吗?她说见到了。我说现在他们在哪里呢?我要去找他们。奶奶说他们在大山里呢,你快去找他们吧!奶奶说完就不见了。于是我就在一个夜晚去找他们了。我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大山,越过了一条又一条的山谷,就是看不见他们的影子。我哭了,在深山中大声地喊道:“爹——,娘——,你们在哪里?”大山被感动了.也跟着我一起喊起来。月亮升起来了。那月光真明亮啊!把大山上的一切都照得清清楚楚。我忽然发现自己长出翅膀,在空中飞了起来,飞得很高很高。我飞呀飞呀也不知飞了多久,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女人在匆匆忙忙地走着。她走得很快,我看不到她的脸。我要追上她,可怎么也追不上。我奋力地扇动着翅膀,一下子抓住了她的胳膊:我说娘,您是我的娘吗?她抬起头来,啊!老师,原来是您!您说我只是你的老师,不是你的娘。我醒了,泪水打湿了我的枕头。老师,您知道我从小的时候就没有娘。我常想,这辈子如果我能有您这么一个亲娘,那候有多好啊……
老师,我去年秋天就在沙河联中毕业了。我本来是想去看看您的,可是我病了发了高烧。好了以后。本家的一个二叔把带到了泰安市的一家饭店里,我现在在那里当服务员。那饭店的厨师很凶,动不动就骂人。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一只酒杯,他不问青红皂白上前就打了我一个耳光。那一巴掌打得很重,我脸上的手印好几天才消失。老师,我在这里已经干了一个多月了,讲好的每月一百二十元的工资,到现在还没有发。店里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胖老头,听别人说他很有钱。他平时不在店里,他开着好几家饭店哩。他三五天才到店里来一回。他见人笑咪咪的,对人很和气。他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我只要听他的话,肯定能挣到大钱。他让我和另一个叫小雪的女孩穿那种很暴露的衣服,露着胳膊和大腿。他还让我们化妆,描眉涂口红,染指甲。还说顾客就是上帝,你们要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年轻女孩的自身优势,要学会讨好他们,让他们喜欢上你。只要你们能为饭店多做贡献,不但能按月领到工资,还能挣到很多的奖金,我很不情愿,我还小,实在不想过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想尽快离开个鬼地方。我想找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老师你现在好吗?我很想尽快见到您。只有在您的身边,我才能感觉得温暖和安全。可老板不让我们请假,说旷一天工就罚十天的工钱。我怕,不敢回去。老师,那次您在我家门上插的野花,我放学回家就看到了,我很感动。这么多年,您一直像我的亲娘一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我知道,您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是我的大恩人。还有我上初中时,班主任赵老师对我也很好。她经常鼓励我,要做个有志气的孩子,做个坚强勇敢的孩子。我虽然是个孤儿,可一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的好心人关心爱护我,我就心里暖暖的。我想我要坚强起来,好好地生活下去......
读着这封发自肺腑、催人泪下的书信,冯金兰的心都里像打开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很多。“这是一个多么单纯善良的女孩子啊!她还这么小,多么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别人的帮助呀!绝不能让她断送了自己的一生!”也想尽自己的所能,资助她考上一个技校,好好学一门技术,以便将来能自食其力。

本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个人照片来自作者提供,诗文由作者提供文责自负,诗文著作权归作者,版权归本刊所有,不经本社同意不允许转载,最终解释权归本社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