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笔点金,四子流光
——读郑升家组诗《香江四大才子》
安徽/王瑞东
郑升家先生这组七言绝句,以精钢锻字、碧玉镶句之功力,为香江四位文化巨匠刻下传神诗碑。组诗在方寸之间腾挪乾坤,以诗为棱镜,折射出四位才子各异的生命光谱与不朽的文化魂魄。
结构精工如画屏四叠,笔锋各展其芒。四首诗如四幅屏风并立,每幅以才子姓名为题,构成庄重的礼赞序列。金庸篇如椽笔重墨,“家学渊源天份高”直溯其文化血脉,“猛士弯弓射大雕”更以《射雕》意象为喻,将侠义宇宙凝于一句。倪匡篇则笔锋陡转,“拼命写作为谋生”道出世俗生存的粗粝质感,而“把酒言欢是狂人”又在酒气中升腾起名士的狷狂,张力如弦紧绷。黄霑篇以“千余首”显创作浩荡,“高天流云踏歌行”句如行云流水,暗藏其歌词中的天地豪情。蔡澜篇则另开淡雅境界,“笑看人间风云变”在俯仰间尽显智者从容,“名茶美食皆尝遍”更将生活品咂出禅意芬芳。
选材如淘金淬玉,细节映照神魂。诗人深谙“一粒沙里见世界”之道,所撷取的尽是标志性精神切片。金庸“创明报”点出文化基业,“编外时间写小说”道出传世之作诞生的奇特时空;倪匡“武侠科幻开新派”点明其双峰并峙的文学史坐标;黄霑“刻骨铭心是真情”直指其创作灵魂的温度;蔡澜“才尽其用不荒废”则刻下其将生活升华为艺术的生存哲学。这些细节如北斗七星,精准定位了每位才子的文化星座。
语言似古剑新硎,气韵贯通今古。诗句承七绝风骨而自出新意,“踏歌行”令人想见太白遗风,“若游仙”暗含庄子逍遥。动词运用尤见功力——“弯弓射雕”之劲、“踏歌行”之逸、“笑看风云”之达——每个动词都是打开才子精神世界的钥匙。数字运用更是举重若轻,“千余首”写黄霑创作之丰,“皆尝遍”状蔡澜体验之博,数字在此转化为气度丈量。
这组诗在当代诗词创作中具有双重示范:既证明传统诗体能鲜活承载现代文化记忆,更展现如何以诗为碑——将文化偶像的精神密码熔铸于二十八字的精魄之中。当“红尘有爱不觉老”的霑叔歌吟渐远,当“快活自在若游仙”的蔡澜智慧仍润泽世人,这组诗便成为我们叩访香江黄金时代的一把青铜钥匙,在平仄韵律间,转动出永不褪色的文化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