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在乡村路上
作者:张孝君

盛夏,五点的清晨。我带着外孙晨练在石坝乡村的路上,这时的东方出现一个金色的圆盘,被山峦一点点托起,慢慢地,光芒四射,彩霞满天。外孙好奇地指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说:“今天早晨的太阳好像一个小孩子呀!一睡醒就不停地踢着蓝被子,很久很久,才缓缓地露出一个圆圆胖胖的脸儿”。

我们从段家弯一个院子边绕过,听到笤帚在水泥地上发出的沙沙的声音,缓慢而又富有节奏。我踮起脚跟一看,原来是这家八旬高龄主人,拿着笤帚正在打扫院坝发出的声音,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高龄是早睡早起锻炼而成,值得点赞!
在院落边,外孙不小心吆喝了一声,惊醒了睡了一夜的鸡群,它们个个精神抖擞,一边在鸡舍里啄着玉米粒,一边侧着脑袋,用圆溜溜的小眼睛看着打扫干净的院落。
这时,警觉的土狗,一路吠叫,来回奔跑在院坝间,追赶着刚出笼的鸡群,四处逃窜,也有几只脾气暴躁的鸡,在院坝边一边摇晃着身子飞跑,一边咯咯咯地骂这个不听话的小狗。


乡村的清晨,除了各类鸟鸣狗叫,四处一片肃静安宁。风不但没有一丝清凉,而且还有点热气,平日里不知道疲倦的蝉声也是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在高坡梁放眼望去,满目葱笼,那一大片农田的玉米为乡村大地披上了浓密的绿装,前几天老农施过玉米攻苞肥的玉米茎秆粗壮挺拔,叶宽大翠绿,在晨光下闪烁着蜡质光泽,可是在那边坡地里的玉米则无精打采,叶子蔫蔫的卷缩成笔筒状,挣扎着舒展开来。
路过冷家弯的一块菜园地,只见被太阳晒得漆黑脸庞的一位老人,健康而又阳光,我便忍不住地给他聊起了家常,今年这个旱情之前遇过没有?子女都出去务工有活干不?老伴身体咋样?有没有养猪?你们生活应该无忧哈?自己吃的菜蔬能满足不?……。通过和他的聊天交谈,得知老人今年种的南瓜和茄子长势不好,黄瓜和豇豆倒是丰收,吃不完,就给在外打工的子女嗮干豇豆,多的黄瓜就用来喂自家的散养土鸡。
老人家兴致勃勃地唠叨起早餐小常识,有趣说到,你们两爷孙去我家吃早餐回去,我们早上喝点小米加豇豆粥,清炒丝瓜,微微汗出,暖胃舒畅。虽然我们拒绝了去他家,仿佛已经喝过了粥,心里却暖融融的。
不经意之间,来到了小库楼,一层薄雾笼罩着石坝村林生硒李产业园区。“春赏李花夏摘果”,又是清脆李成熟采摘的季节,疏密相间的果子压颤了枝头,果香四溢。隐藏在茂密的枝叶间的李子,有的翠翠绿绿、有的绿里透鹅黄、有的彤红彤红的、还有的紫到发黑、看起来非常诱人。

一大清早,产业园区老板张林生就在大棚下给来自重庆的客商介绍自家种的硒李。什么不同的品种,熟期跨度大、口感质地多样、色泽丰富多彩、皮薄肉厚等专业术语,同时,他还用中医的角度描绘了林生硒李产业园区李子的作用和功效,果气微味酸,微甜,性味甘,酸,性平,归肝,肾经,据《草本求真》记载,清热生津。
说着说着,外孙也冒出一句《诗经》中有“华如桃李”、“丘中有李,彼留之子”、“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记载。当时所有人都懵了,重庆这位客商感叹到,啊!你小小年纪,怎么知道这些,好!只凭小朋友的一番话,我与林生硒李产业园签订长久性李子供销合同。
我忍不住地爬上李子树,摘了一颗品尝,轻轻一咬,那多汁,软糯,酸甜可口的果肉,立刻在口腔中散开,顿觉生津不止,清新舒爽。再一次贪婪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轻轻咬开,美妙的汁水迸发而至,甘甜的果肉夹杂着一丝微酸,缠绵于唇齿之间。
石坝乡村的清晨,真是回味无穷,林生硒李产业园真是流连忘返!

【作者简介】

张孝君,四川万源人,中共党员。曾任乡镇干部十载,现为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中国乡村》《当代巴山文学》《都市头条》等刊,散文获四川省农民工文艺大赛奖。始终相信:最动人的故事,永远生长在泥土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