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龙存散文专辑
(一)
聊聊生活中的“遇见”
汪龙存
一阵微风轻轻吹过,坐在办公室窗台边,抬眼远眺室外的池塘,周围满是绿色,清澈的水面上荡起层层涟漪,时而有轻盈的小鸟调皮地戏水飞过,我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然后打开备课笔记。五一刚过完,几乎大多数上班族的统一姿势大抵是:神情呆滞,眼神涣散,反应迟钝,哈欠连天。有的需要盯着电脑屏幕,但半天也想不起来自己到底要干啥;每敲一次键盘,都仿佛是对灵魂的叩问:这个班真的非上不可吗……当你心思恍惚纠结的时候,突然间一则网络上瞬间窜红的视频让你眼前一亮,这是湖北武汉某幼儿园老师发布的一首儿歌教学视频《挖啊挖啊挖》之《花园种花》,网络播放量上亿,就这萌萌简单的儿歌让人听了心花怒放,仿佛是神丹妙药,一下子带给人轻松愉悦的享受,接着是各行各业上班人据此改编的《挖啊挖啊挖》模仿秀闪亮登场。不得不说,这儿歌欢快幽默舒缓的节奏,真能给人释放压力,从中找到职业自豪感,如此优美可爱的儿童歌曲,让成年人找到幸福的感觉,这种甜美自然的享受是可以传染的,当你哼唱《挖啊挖啊挖》,工作的疲惫感不知不觉被带走了;偶尔的烦恼慢慢被消解了;工作的压力似乎越来越小了。这首《挖啊挖啊挖》,轻慢舒缓的旋律带给人十足的愉悦,就如草根歌手王旭和刘刚所演绎的汪峰原唱《春天里》,悠远绵长的韵律让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二者惊人的相似,这是普通老百姓生活中净化灵魂的舒心的“遇见”;也算是春天里的抒怀“遇见”是很多人释放和缓解生活压力的窗口,虽然它不是高大上的世界名曲。
其实,某种意义上的“不想上班”的情绪几乎人人都有。干不完的“活”,处理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赚不到的钱,像几座大山一样压得很多人无法喘息。不想工作但又无力逃脱,因而很多人玩起了“精神离职”“摸鱼哲学”。尤其是年轻人面对房贷车贷、日常开销、养娃养老人……实在是不能不工作。既然工作不可躲避,不如停止心神“内耗”,让自己内心安静下来,整理和规划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因为人的大脑就像计算机的CPU,想的事越多,运行就越慢,压力也就越大。如果将所有的事情都放在大脑里,只会被心里的“缓存数据”压垮。
对普通的上班族而言,虽然每天的生活单调重复:睁眼、洗漱、通勤、工作、吃饭、再工作、回家……但当你明确了工作的初衷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完成作为社会人的存在意义,你对工作的认知就会清晰而有自豪感,犹如春天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带给你的欣喜,当你工作或是生活累了倦了的时候,闭目养神,想想姹紫嫣红的春光灿烂;想想热烈奔放的夏日风情;想想硕果累累的秋日意蕴;想想凛冽静谧的冬雪飘飘……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奉献如诗如画的精神家园,我们有幸诗意地栖居于朗朗乾坤,春华秋实,四季轮回,年年岁岁如约花红柳绿。如此厚赠足以慰藉您困乏的身心,如此馨悦足以安抚您受伤的心灵。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为他的得意门生曾皙的理想“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点赞。这和当下流行的《挖啊挖啊挖》的音乐带给我们的身心放松异曲同工,各种模仿修改版的《挖啊挖啊挖》更显幽默风趣诙谐,而且特别能让人解压职业倦怠,重新唤起人们工作的热情,明确定位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的那样,当你认真对待一份工作的时候,你的心性就会变得不一样。认真工作可以提升心智、升华人格,并且当你全身心投入时,我们的灵魂会得到精心雕刻,内心深处会升起圆融骄傲的满足。人生是为自己活的,工作也应当为自己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从而找到自己愿意燃烧热情的潜质,培养起自己可迁移的各项技能,这就是为自己工作、为自己寻找存在感的最佳方式。
樊登老师曾经在一本书中说:生活的真相就是换个地方行住坐卧而已,是我们自己的刻意界定让工作变成不得不承受的痛苦。工作虽然带给了我们压力和焦虑,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安身立命的资产。也许你眼中痛苦不堪的工作,可能是别人心中羡慕不已的奢侈。工作本身就是人生的修行,希望我们都能用更平常的心态面对工作,笑看人生。反观儿歌《挖啊挖啊挖》的走红乃至登上热搜,恰恰是人们释放天性缓解压力的一个途径而已,正如歌词唱出的那样,挖啊挖,挖出期盼,挖出希望,种花得花,播撒希望的种子,收获满满的正能量。
儿歌《挖啊挖啊挖》受到人们青睐,如同遇见春天里的美好,每当欢快清朗的曲调响起来,人们甚至忽略自己的年龄性别,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跟着哼唱起来,心情立马爽到爆棚,几乎所有的不称心倾刻间烟消云散。生活不一定就是一团麻,让你我他都来挖啊挖啊挖,挖出幸福生活的大大的“花园”。感恩春天般的温柔“遇见”,一首振奋人心的灵魂儿童歌曲;感恩春天里的精神“遇见”,让我们精神饱满地去拥抱激情澎湃的夏日风光吧!
遇见,真好。
(二)
且行且珍惜
汪龙存
2024年,新年伊始。昨晚的夜空,繁星点点,彩球璀璨,万家灯火祥和于盛世繁华之中。回想走过的2023,似乎步旅匆匆,仿佛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留恋的东西,但是仔细回忆,还是有些值得记录下来。清晰记得2023年的元旦,新冠病毒肆虐,尽管我十二分的小心翼翼防范,但还是没能进入当下人们戏称的“四强”行列,不幸中招,也许是我做过手术,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所以被新冠病毒感染以后,如万箭穿心之喉咙疼痛,喝水吞咽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吃饭了,无奈躺在床上昼夜颠倒,头昏脑胀的啥也干不了。不敢出房间门,怕传染给家人,像是给自己关进了监狱;不敢洗头洗澡,浑身上下都疼,甚至觉得自己离大去之日不远矣。整个一月份乃至春节就在这样战战兢兢的状态中度过的,所幸后来慢慢恢复。在这小小的病毒面前,人是多么的脆弱不堪,稍有不慎健康可谓全盘皆输!2月份开学以后,全校师生一如既往的每天做核酸检测,依然严阵以待做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每天被戳一嗓子实在不舒服,但是没办法啊,不测的话担心的,说实话测了更担心,每天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本来没有感染的就有可能被感染了。从2月到5月底,那时最怕听到“确诊”、“疑似”、“隔离”、“密接者”、“次密接者”这些词语,总觉着危险就在身边。6月初,貌似是每天做核酸检测的成本太高,亦或是每天都检测也不过如此,几乎没有任何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出现,突然宣布不要求每天都去做核酸检测了,个人外出有需要完全自愿去检测。说真的这一放开也没有什么,免去了每天被胡乱戳一嗓子的烦恼,反而让人生活轻松许多。连续近半年时间每个人的嗓子差不多都被戳出老茧子了,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害怕呢。除了忍受每天戳喉咙的痛楚,还要每天上传二码:健康码、行程码。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科技产品,将永远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了,日后二十年、三十年恐怕不会被提及甚至忘却了吧。走出被新冠病毒困扰的困境后,全国上下基本实现了放开禁行的政策,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出行路线和目的地。5月中旬,两位小朋友给我们安排去三亚走一走,近距离感受大海的磅礴魅力,儿子知道我最喜欢看海,特地安排了价格最贵的海景房,站在阳台上对面就是大海,放眼望去浩瀚无垠,晨曦如约而至,鲜艳夺目的太阳冉冉升起在波涛浩淼的大海之上,让人顿觉心旷神怡,此刻纵有万般烦恼也会随之烟消云散,尽留美好时光伴你左右。沐浴了三亚的阳光和空气,和风情万种的大海挥手告别,继续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来。6月是考试季,忙完中考忙会考,忙完会考忙高考,期间还有分类考试以及各类招聘考试,考务人员是细致入微的慢节奏工作,不能马虎大意,所以每次考试一连几天弦都绷得很紧,不敢有丝毫懈怠。三尺讲台上的坚守实属不易,教书育人贵在孜孜不倦。曾经的我不厌其烦,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关心每一个学生,但是生病以后有心无力,只能以另外一种方式去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我利用孩子们的课外活动时间,给他们在阅读思路上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拓宽阅读面,提升阅读认知能力。忙碌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晃到7月中旬就进入暑假了,我们把家里安排好,7月中旬到8月中旬我们前往孩子家度假。平时工作需要也不宜离开太久,更没有机会给孩子们洗衣服做饭,趁暑假大把时间给孩子们做点事,享受一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光。闲暇时间,我们就去周边的江南古镇逛逛,领略烟雨飘渺之风韵江南水乡的迷人风采,倾听小桥流水人家之渔舟唱晚的余韵袅袅,近距离触摸古典诗词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神韵;体验人在古镇走犹在画中游的独特风光,人到中年,阅尽世间冷暖,这缓缓而来的惬意生活值得拥有,不用奢望太多,无论何人不论官有多大不论多富裕都是睡不过五尺食不过三顿,如此而已,人人平等。该上班时上班,该休息时休息,休闲时走进大自然,让心灵自由飞翔在美丽绝伦的土地上,乐是一生,悲也是一生,为何不能开心着来世界走一遭呢!愉快的暑假生活转瞬即逝。8月下旬又开始投入忙碌的工作之中,从8月22日开始就要到新华书店为高一和高二学生订购教材,并参与运输整理,这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艰巨的任务,学生教材名目较多,每个学生接近五十套书本,分类之繁琐,运输之劳累可想而知。9月份开学以来,每天准时打卡上班。9月下旬,我做了一件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报名参加肥东一中第五届“功勋教师”评选,从报名到准备材料到接受材料打分到全校民主测评到校党委办公会最终审核,将近两个月的时间,11月底如愿以尝最终获评肥东一中第五届“功勋教师”,我不是看中奖励,更不在意什么福利,觉得这是我在肥东一中工作十多年的认可和肯定,这让我快慰。又是到2023年的12月份了,每到12月份,我就容易胡思乱想,我要去复查身体了,生怕有什么闪失。还算上天垂怜我吧,手术3年了,每次复查医生都说恢复的不错,感谢上苍眷顾。每次去上海复查,孩子们都给我安排的妥妥当当的,还请假带我去周边走走看看,感受大城市的生活气息。我最感动的是孩子们还记得我农历生日就在12月24日,偷偷给我准备了蛋糕和礼物。孩子们的用心和孝心让我温暖激动。自从大学毕业工作以后,离开家乡就很少回去,曾经的同窗好友基本上失去了联系,因为我们高中或初中毕业时是没有电话的,更不用说微信了。12月27日上午,我在监考的时候接到我家一个亲戚的电话,他也是我高中同学,他告诉我,我高中时的一女同学在找我,他问我可记得,哪能不记得呢,和我睡上下铺的。第三天我们就联系上了,她迫不及待地趁下班的中午时间乘坐地铁2号线过来看我,我们把三十多年没见的话说了3个多小时,开心不已。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十年啊,如果不是同学引荐,也许这辈子我们就永远不会见面,而且她就在合肥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可惜我不知道。这次我们聚会聊天,她告诉我,就在前几天我们曾径一起寒窗苦读的一个漂亮女同学因车祸不幸去世了。人生苦短,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回首2023,我们有心酸,有感动,有辛劳,有收获,有温暖……逝去的让它定格在时光的记忆里。展望2024,我们有期盼,有目标,有努力,有祝愿,有追求……但愿往后余生,所遇皆美好;所想皆所得;所做皆如意!
《 回娘家》
汪龙存
春节前一周,我就特别关心天气情况,祈祷天气晴朗,这样能够长途出行。也许是上苍被我的期待感动,过年期间天气一直晴好,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方便。地球人都知道,近三年时间因为疫情限制了人们的各项行为,从各行各业的生产发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无不被打乱,更不用说正常的探亲访友了。都说远嫁的女儿格外思家,真的,我有两个春节没有回娘家了。今年疫情防控放开了,尽管也有潜在感染风险但是思乡之情不可阻挡。安排好小家的事情,大年初六,孩子爸爸早早起来准备好早饭,我俩吃过早饭便开车出发,一路上心情舒畅,两个小时就到家了。离开家乡三十多年,家乡的经济发展真可谓日新月异,记得刚结婚那会儿,回趟娘家一大早出发,三轮车、面包车、小客车换乘好几次到傍晚才能到家,几乎一天都在车上度过的,疲惫不堪。现在多好,高速公路修到家门口,全程高速两小时直达,真有种“天堑变通途”的幸福感!家乡的生活环境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村村通公路方便快捷,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羊肠小道全部变成了水泥路,惠民利民工程井然有序,乡村绿化美化走进千家万户,放眼望去家家户户都是精致典雅的二层小洋楼,门前干净整洁美观大方,家门口还修建了健身场和公园,再也看不到又脏又臭的小水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淤挖深的干净清澈的大水塘,旁边还装上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不锈钢栏杆,既安全又好看,乡村环境优美了,人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八十多岁的妈妈看到我们的车到了家门口,笑盈盈地从厨房走出来,嘴里不停地念叨说:这么快就到家了,开车真方便。之前我们跟弟弟他们说准备回来看看,暂时不要告诉妈妈,不然她又要给我们烧大鱼大肉吃,谁知弟媳已经去厂里上班了,因为妈妈的宠溺不惑之年的弟弟竟然不会烧饭烧菜,所以他告诉妈妈要准备饭菜我们回来,妈妈当然高兴还来不及呢,一顿忙活,还不要我们帮忙,说是不熟悉厨房设备,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不到两小时做好了十六个菜端上桌子,其中就有我最喜欢吃的锤肉片(把瘦肉切成薄片,沾上山芋粉,用刀背使劲敲打,让瘦肉和山芋粉融合在一起,再像煮面条一样烧开,放点大蒜做香头),还有山芋圆子和瘦肉圆子。就是俗话说的,人活哪怕一百岁,在妈妈眼里永远是孩子,妈妈永远记得孩子喜欢吃的饭菜,只可惜我们忙忙碌碌疏于回家的机会。看着满满一大桌子菜,我们心怀愧疚的说四五个人吃不了这么多菜,但她老人家说过年就要隆重点嘛!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妈妈最开心的是她疼爱有加的孙子懂事孝顺,而且学业有成。这让妈妈心情愉悦,做起事来精神头十足。看到妈妈身体健康我们打心眼儿里开心,但自责也随之而来,平时忙于工作加之相距遥远对妈妈关心照顾不够,唯有电话慰问替之。都说人生先苦后甜,我感觉妈妈虽然前半辈子受苦受累但这晚年赶上了好时光,对她来说很满足很甜美。曾经因为某种原因年仅七岁的妈妈离开了外公外婆做起了童养媳,后来在贫困交加中成家生活,生儿育女吃苦耐劳,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生活的艰难不言而喻。中年丧夫的妈妈咬咬牙擦干眼泪把我们姐弟三人培养长大,一个农村弱女子这其中的苦楚不言自明。也许是妈妈的勤劳善良坚强感动了老天爷,让她福寿绵长赶上了如今的好时代,在子女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享受幸福的生活。妈妈总是跟我说,她很知足,她没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吃过饭和妈妈聊天,她告诉我说,她娘家亲侄儿七十多岁了(因为妈妈在家排行老小,所以和侄儿相差岁数不大),每年过年都来看她,看她说话的表情就知道她有多高兴,她还包车去看望她九十多岁的舅妈,她说舅奶奶最疼她了。我在想,八十多岁的老人对娘家的牵挂和爱一如既往。她说,她的姐姐和远在他乡的哥哥都不在了,另外几个侄子都在外地定居,路途遥远不要他们来看她,打个电话问候就很好的。妈妈一直是善解人意的厚道人,隔壁邻居家婶子常年在外地儿子家帮忙带孩子,平时把邻居家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听说过年要回来,硬是帮邻居家晒了两天被子,垫被盖被二十几床被子,八十多岁的老人,搬进搬出真不容易,邻居感动不已。妈妈总是很乐观开朗的,她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堂般的日子,她整天心情愉悦,几乎没有让她烦恼的事情,我让她不要下田干活了,她解释说,年龄大了就需要多活动活动,不能老是坐着不动,这样对身体健康不利。她拿上篮子带我到她“伺候”的菜园“参观”,我很是惊讶,很大一片菜地,品种繁多,而且长势喜人,菜地整理得井井有条,她搞了不少蔬菜准备给我带回家,还笑着说这是不打农药的绿色食品,我欣然答应,有一种爱叫做“妈妈觉得好就是好”,虽然我在菜市场也能买到这些菜。但这是妈妈种的蔬菜,这是妈妈的味道。回家时提着妈妈安排的大包小包放到后备箱,有糯米圆子,山芋圆子,用山里粽叶亲手包的粽子,妈妈亲自到山上采摘的茶籽压榨的茶籽油,各色蔬菜应有尽有。看着后备箱塞得满满的,顿时我心里五味杂陈,高兴……内疚……心酸……感动……我瞬间被八十多岁老人的勤劳能干折服啊,妈妈勤苦了大半辈子,一直舍不得让自己歇息一下。我有时在想,妈妈的这个优良品质貌似遗传给了我,我自认为我也是一个勤奋的人,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喜欢工作的,如果歇下来我就有一种罪恶感,觉得自己太不像话,三年前因为生病被迫放弃自己钟爱的三尺讲台,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法适应,好在为身体健康着想慢慢调整,总算心态稳定下来了。小时候生活在大山里,很珍惜有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所以上学时特别用功,那时年幼不懂事,也不清楚读书能让我走出大山,认识外面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大山外的生活游刃有余,但是对故乡的那份眷恋和牵挂却与日俱增,这不全是物质上的担心,更是刻在骨子里的那份故土情结。小时候到房子后山无忧无虑的玩耍,春天满是映山红的喜庆画面至今历历在目,如今山上灌木丛生都有几人高了,压根没有人到山上去问津;还记得屋子前面的小河滩,一到夏天我们几个同龄的小伙伴就欢天喜地的相约去小河里抓鱼,抓泥鳅,大多是麻咕咚鱼,搞回来让妈妈处理好用盐腌制几个小时,放到太阳底下曝晒,晒干可以放起来,等到农忙时配上辣椒放到饭锅里一蒸,就是美味的下饭菜了。现在回来早已看不见曾经的小河了,一眼望去都长满了杂草,河道基本干涸了。那时候的经历在现在看来是很苦的,但是我们小时侯没感觉,反而觉得很快乐,甚至乐此不疲。故乡的那山,那水,那人,那事……对于出嫁的人来说,都是永久难忘的回忆。我想,无论你嫁得远还是近,回娘家总是心喜若狂的,因为娘在,家就在。有娘的儿女,只要回到妈妈身边,就能立刻找到童年的幸福感。娘家是根,是生命中最初的爱的源头,不管你身在何方,都会有一份莫名的忆念。回娘家,就是回归本真寻找属于自己的本心。

作者简介:汪龙存,笔名:龙舒佳人。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近百篇散文和诗歌发表在《作家天地》、《文学百花苑》等杂志上。悠悠岁月,惊艳了时光,浪漫了生活。惟语言文字可以承载岁月流淌,我喜欢用滚烫的文字记录平凡生活,抒写人生点滴感悟,始终坚信“吾手写吾心”的真实与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