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地宫骸影
金龙撞碎的浑天仪碎片如雨坠落。
孟青阳在时空乱流中抓住一片,碎片突然映出紫禁城地宫的景象:十二盏青铜人鱼灯环绕着水晶棺,棺中躺着穿孟青萝衣饰的骷髅。更骇人的是,骷髅胸骨上嵌着的正是浑天仪缺失的璇玑玉衡!
"这是...时空错位?"孟青阳突然发现每片碎片都映照着不同年代——有的显示骷髅刚下葬时血肉尚存,有的则已化为尘土。唯一不变的是骷髅手中始终紧握的半卷《地脉图》。
柳含烟全身金符突然熄灭。她从高空坠落,被孟青阳接住时,皮肤上的星图正渗出血珠。"那不是青萝..."她气若游丝,"是永乐年间的..."
锦衣卫的狂笑打断了她。这厮竟踩着锁链碎片凌空而立,手中铜镜映出的崇祯帝已换上道袍,正在景山挖坑埋设某个鎏金器物。
"孟天罡到死都不知道..."锦衣卫突然扯开官服,露出胸口与孟青阳一模一样的族印,"你们孟家女子,生来就是最好的..."
铜鼎突然爆炸。冲击波将三人抛向不同方向的时空裂隙。孟青阳最后看见的,是柳含烟拼命将两面铜镜残片合拢的画面,以及她嘴唇开合间无声的三个字:"找青萝..."
---
第十四章 血钥启封
孟青阳坠落在一条陌生的宫道上。
月光下的紫禁城安静得诡异——太和殿的琉璃瓦泛着青光,乾清宫门前没有侍卫,而最奇怪的是交泰殿的位置竟变成了一座九层星台。
铜钥匙在掌心发烫。孟青阳低头发现钥匙柄部的微型浑天仪正在自动旋转,指向星台地下。他蹑足前行,却在台阶上踩到个软物——是半截道袍袖子,袖口金线绣着"灵台郎"三字。
"汪藏海的道袍?"孟青阳刚捡起袖子,星台突然下沉。他随台阶坠入地宫,正落在水晶棺前三尺。近距离看,棺中骷髅的指骨形状与妹妹完全不同,但衣物确实是孟青萝失踪时穿的藕荷色襦裙。
钥匙突然脱手飞出,嵌入棺盖凹槽。随着机括声响,骷髅胸口的璇玑玉衡缓缓升起,在空中投射出立体的紫微垣星图。星图中有个红点正在移动——那是现实中孟青萝的方位!
"原来如此..."孟青阳突然明白父亲临终时为何反复强调"土山石穴"。他撬开水晶棺底板,下面果然露出五色土层。手指插入土中的瞬间,地宫突然扭曲变形...
---
第十五章 萝魂渡劫
五色土下竟是沸腾的血池!
孟青阳跌落时,血水自动分开形成通道。通道尽头是个圆形祭坛,十二根青铜柱环绕着中央石台。台上锁着的正是孟青萝——少女心口插着根玉簪,簪头不断滴落金丝血珠,落入下方沟槽汇成血溪。
"哥...别过来..."孟青萝的声音忽老忽少,"他们在用我调和十二处人柱的时差..."
孟青阳冲上前,却发现妹妹的身体半虚半实。他的手穿过少女肩膀时,竟抓出一把永乐通宝——正是那些工匠眉心的血钱!
"我们孟家女子...生来就能平衡龙脉时序..."孟青萝的瞳孔变成琥珀色,映出惊人真相:从永乐到崇祯,每个皇帝都在重复同样的仪式——用孟家血脉调和被前朝扭曲的龙脉。而执行者,永远是那个胸口有孟家族印的锦衣卫!
铜钥匙突然发出龙吟。孟青阳将它刺入祭坛中央的锁眼,整个血池顿时倒流。孟青萝的身体开始透明化,而十二根铜柱则浮现出十二个不同朝代的"孟青萝",她们齐声吟诵:
"...
五色劫尽处
方见地脉真
..."
祭坛突然坍塌。孟青阳抱着妹妹坠入无尽黑暗前,最后看见的是柳含烟从时空裂隙伸来的手——她脸上的金符已变成完整的二十八宿图!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