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土遁奇域
五色漩涡中的世界颠覆了常理。
孟青阳感觉自己像一粒沙坠入万花筒,四周旋转着不同朝代的建筑碎片——汉阙的瓦当与明宫的金砖交错,唐陵的石兽蹲在宋塔的飞檐上。柳含烟脸上的金符越来越亮,照出脚下五色土中游动的龙形暗影。
"这是..."孟青阳刚开口,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土中突然浮起十二座微缩皇陵,每座陵墓的封土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排列方式竟与镜湖中的古镜阵一模一样。
柳含烟突然按住脸上金符:"我听见了!每座陵里都有人在念《地脉图》!"她的声音带着奇异的回响,仿佛同时有十几个不同朝代的人在借她之口说话。
最中央的永乐帝长陵突然裂开,飘出一卷发光的地图。孟青阳伸手去抓,地图却化作金沙流向他腰间——那里别着父亲临终前给他的铜钥匙。金沙在钥匙表面凝成三个篆字:"人柱图"。
"原来人柱是..."柳含烟话音未落,四周突然响起锁链声。十二道青铜锁链从虚空射出,末端竟是十二面古镜的碎片,每块碎片都映着个被铁链穿胸的风水师。
"孟家小子,快看天象!"汪藏海的魂魄在碎片中大喊。孟青阳抬头,只见漩涡顶部浮现出浑天仪投影,但二十八宿的位置全部错乱——北斗七星竟指向了紫禁城交泰殿的地下!
---
第十一章 血印之谜
锁链突然收紧,将两人拽向一座赤色陵墓。
穿过陵墙的瞬间,孟青阳看见了永生难忘的景象:百余名工匠正在地宫中布置巨大的青铜浑天仪,每个人眉心都嵌着枚带血的铜钱。为首的正是年轻时的刘若愚,他手中捧着的赫然是孟家祖传罗盘的前身——"天机盘"。
"永乐十八年..."柳含烟不自觉地念出墙上血字,"以百二十匠人精血为引,铸浑天以镇..."
幻象突然扭曲。孟青阳发现手中铜钥匙变得滚烫,钥匙柄上浮现出微型地图——这才是真正的"人柱图",标注着十二处活人祭坛的位置。最骇人的是,每处祭坛中央都坐着个与孟青萝容貌相似的少女,她们的心口连着青铜锁链,直通地底。
"我明白了!"柳含烟突然扯开衣领,她锁骨间的"地骨"玉片正在发光,"这些'人柱'都是..."
地面突然塌陷。两人坠入更深层的空间,这里悬浮着个巨大的青铜鼎,鼎身刻满与柳含烟脸上金符相同的文字。鼎中沸腾的不是水,而是掺杂金丝的血液——血液表面浮现的,正是孟青萝痛苦的面容!
"哥...快走..."血液中的孟青萝突然睁眼,"他们在用我的血激活所有..."话未说完,鼎中突然伸出无数血手,将柳含烟拖入鼎内!
---
第十二章 金符醒龙
"含烟!"孟青阳扑向铜鼎,手中铜钥匙突然变形——柄部展开成微型浑天仪,与鼎耳上的凹槽完美契合。
钥匙插入的瞬间,鼎身金符全部亮起。柳含烟从血水中浮起,脸上的金符已蔓延全身,在皮肤上构成完整的星图。更惊人的是,她手中握着半面铜镜——镜框花纹与苗女那面完全吻合。
"双镜合一,阴阳倒转..."柳含烟的声音变得空灵,她将铜镜按向鼎腹。缺失的镜面位置,赫然浮现出孟青阳在祠堂见过的祖镜影像!
两镜虚影重合的刹那,整个空间剧烈震荡。铜鼎中的血水化作五爪金龙,而十二道锁链则变成黑龙与之缠斗。孟青阳看见金龙每撕碎一条黑龙,就有一座微缩皇陵崩塌,而现实世界中对应的真陵墓上方,同时出现血色雷云。
"住手!"锦衣卫的声音突然从虚空传来。他手持苗女那半面实镜闯入空间,镜中映出的竟是崇祯帝披发持剑的身影,"你们可知唤醒真龙会..."
柳含烟突然将金符按在铜鼎上。金龙长吟一声,冲向漩涡顶部。孟青阳最后看到的,是浑天仪投影被金龙撞碎的景象,以及碎片中闪过的——穿着孟青萝衣服的骷髅,端坐在紫禁城地宫中的骇人画面...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