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龙髓煮血
青铜古镜中映出的琉璃顶突然漫出鲜血。
孟青阳的罗盘"咔"地裂开一道缝,三枚铜钱从地盘迸出,在苔藓上排成"离"卦。银面具苗女的笑声像碎冰坠入深潭:"孟家小子,你妹妹的血正滴在'禹馀粮'上呢。"
柳含烟突然甩出束发银簪,簪尖刺入苗女手中铜镜裂缝。"叮"的一声清响,镜面竟渗出金色液体,在空中凝成细小文字——正是《地脉图》缺失的"辨土诀"下半阙。
"原来如此..."孟青阳突然抓起把泥土按在流血的手心。混着人血的土块迅速变硬,表面浮现出细密的金色纹路,与柳含烟之前展示的"龙脑砂"一模一样。
苗女铜铃急摇,崖下传来孟青萝的痛呼。雾气中浮现出个模糊身影——少女被藤蔓缠在青铜鼎上,手腕伤口滴落的血在鼎中沸腾。更骇人的是,鼎周泥土正随着血液沸腾逐渐变成剔透的赤玉。
"以血养土,以土孕玉..."柳含烟突然割破手掌,将血抹在孟青阳罗盘裂缝处,"孟公子,令尊可曾教过'滴血认穴'之法?"
---
第五章 地脉显形
罗盘沾血的瞬间,武夷群山地动山摇。
孟青阳看见自己的血沿着罗盘秘纹游走,竟在空气中勾勒出立体山形。血线所过之处,山岩透明如水晶,显露出地底纵横交错的五色脉路——金色主脉贯穿山腹,却在青铜鼎位置被截成三段。
"金脉断处必是龙穴。"柳含烟突然扯开衣领,露出锁骨间嵌着的玉片。那玉片正与空中血图某处共鸣,发出幽幽青光,"这是嘉靖年间,我祖父从景山龙穴带出的'地骨'..."
苗女突然尖啸着扑来。孟青阳下意识挥动罗盘,磁针竟离盘飞射,刺入苗女银面具的眉心。面具碎裂瞬间,露出的面容让两人倒吸冷气——那分明是年轻版的柳含烟!
"原来如此。"崖上传来苍老的声音。白发苗巫拄着蛇头杖现身,杖头镶嵌的正是孟家浑天仪缺失的璇玑玉衡,"双生望气瞳,一脉两地骨...刘公公要找的,从来都是能观龙脉的'活罗盘'。"
青铜鼎突然发出龙吟。孟青萝的鲜血已把鼎周五尺泥土尽数化为赤玉,玉中隐约可见游动的金线,正向着断脉处汇集...
---
第六章 五色劫
"哥!别碰那玉!"
孟青萝的尖叫让山雾凝固。少女不知何时挣脱藤蔓,怀中的浑天仪部件正与苗巫蛇杖上的璇玑玉衡相互吸引。她染血的衣袖里滑出半卷焦黄图纸——正是《地脉图》最后一页。
孟青阳接过图纸的瞬间,武夷山三十六峰同时响起钟鸣。图纸上的朱砂符咒开始流动,与空中血图交融,显露出惊人的真相:所谓"五色土穴",实则是明朝历代皇帝秘密布置的锁龙大阵!
"红黄为阳锁,青白为阴钥..."柳含烟突然按住脸上疤痕。那疤痕竟开始发光,显露出皮下埋着的另一块"地骨","孟公子,令尊当年在景山发现的,是嘉靖帝用十万民夫改道的假龙脉!"
苗巫的蛇杖突然插入青铜鼎。鼎中血玉沸腾,地底传来锁链断裂的巨响。孟青阳的罗盘彻底碎裂,碎片在空中组成北斗九星图案——缺失的辅星位置,正对应柳含烟锁骨间的玉片。
"现在你明白了?"苗巫撕下人皮面具,露出的竟是当年杀害孟父的锦衣卫百户,"真正的《地脉图》,从来都刻在你们孟家人的..."
山崩地裂的轰鸣吞没了后半句话。无数金线破土而出,将孟青阳与柳含烟缠绕成茧。在意识消失前,孟青阳最后看见的,是妹妹将浑天仪按进青铜鼎的身影,以及她嘴角那抹与年龄不符的诡异微笑...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