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阳有个小蓬莱
文|王 标
我的家在合阳徐水河左岸的古莘原上,这里塬高、沟深、风大,世世代代的村民们生活于此,自然而然地散发出勤劳、淳朴、善良的精神风貌。比邻的南长益村东南的塬头上,坐落着一座以奇险峻秀著称的药王庙,人们称之为合阳的小蓬莱。
小时候,每次路过小蓬莱南边的公路,总要驻足端详一番,为何他们村有而我们村就没有呢?心中带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终得随着塔檐上的铃铛声消逝在了远方……
邻村的老人讲,南长益村不一般,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占全了,家家日子过得水兴磨转。有道是:
早年骡马满巷拴,
牛羊成群遍山川,
打谷场里溢粟麦,
只缘药王在其间。
上中学时,南长益村的同学常常讲药王庙与医圣孙思邈的故事,总感觉有些离奇与不思。还有同学讲自己的祖上曾与孙思邈一起上塬采药。大家一时不信,争得面红耳赤。倘若他祖上真的跟神仙在一起待过,那么,药王庙里肯定会有一席之地。后来还是在历史老师那里找到了答案: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他四处游学,隐居乡野,为民治病,深受民众爱戴。他是人,不是神。要说是神,他就是世代民众心里敬仰的神,药王庙就是他的化身。
长大后得知,药王庙是中国古代为纪念历代名医而建的祭祀场所。我国著名的地方以集中供奉十大名医为特点,如北京的南药王庙、河北的安国药王庙。小小村落,多以祭祀孙思邈、华佗为主。可见,人人心里都有一尊生命的保护神。
就合阳而言,此前村村几乎都有药王庙,不过有主祀庙与配祀庙之分。现在以徐水沟为界,南边有坊镇坤龙的华佗庙,北边有同家庄南长益的孙思邈庙,两庙南北各居一方,相得益彰,护佑着两岸人民的健康。
南长益的药王庙,应说是平凡中见神奇。它深居沟壑塬沿,造型奇特,千百年来,任凭风雨剥蚀,它自岿然不动。庙宇小到容不下晨钟暮鼓,但奇妙精巧的艺术构想,确实让今人为之叹服。庙宇集三门六洞一塔三殿于一体,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麦积山之巧,故素有小蓬莱之美誉。有人说,药王庙既体现了黄土高原的豪迈,又颇具江南水乡之风情。
蓬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即便是一般神仙,没有神通广大的才能也是去不得的。所以说,人们把这里称为小蓬莱,就是说孙思邈已得道成仙了。
一个人如果为人类、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百姓是永远忘不了他的,这是人类社会普遍遵循的规律。修庙纪事,铭记圣贤,乃天经地义。
人生说透了就两件幸事,一是身心安康,二是多子多福。仅此二事,但求得神仙保佑,就算是功德完满。药王庙正是有这一奇特的功能而成为信众们的无穷念想。
庙可记人纪事,更可激发人的遐想。古希腊的三大神庙帕特农神庙、宙斯神庙以及赫拉神庙,每一个神庙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特别是它的建筑和雕刻被后世人誉为希腊国宝,所以说,一些人常常在谈论某个领域或话题时,言必称希腊。可见,希腊是以神庙而称奇,以神庙而靓丽。孙思邈也正是因药王庙永驻在人们心里。
我由此很敬佩南长益先辈的智慧。
前不久,在本村一位退休干部的引领下,我们从南城门洞出发,围绕老村落的边际线转了一周,最后回到药王庙前。每到一处,他都侃侃而谈,生怕遗漏了什么。他说,南长益是他的家乡,热爱这片热土,流连这片热土。这里有他的少年和青春,这里有先辈们在药王庙前留下的岁月缩影。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从自然地形和村落布局看,足以看出先辈们的睿智机敏。村落置于龟背上,呈神龟探水地形,背靠梁山,面朝黄河,形成藏风聚气,得水为上的吉局,象征家族财富绵延,暗合天人合一的理念。
从村落布局看,三面环沟,唯西面开阔与塬区相连。据说,明、清年间,从南沟沟沿至北沟沟沿建有一幢阔大高深的单面城墙,长约二百六七十米,高约十米有余,底宽六米开外,顶部宽约两米之多,城壕六米多深。南、北两边各有一砖砌城门洞,北为乾门,门洞外上方石刻乾元利贞,内上方石刻北方锁钥;南为坤门,外上方刻有应坤和德,内上方刻有厚德载物。据记载,南长益村正是得益于这一有利地形和坚实的城墙,才免遭各种飞来祸患。城墙上的匾额似乎在告诫后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入得城门,不由得你用《周易》的哲学思维去看整个村落的布局。村子里居住着王、邹两姓人家,有南北走向两条巷道,分别为东巷、西巷,两项中间有火巷相连,自然形成“日”字形架构,火巷的延长线上有一舞台统领全村,状如龟首,“日”字右边两角的伸出部分形似神龟的两只前爪。药王庙就置于神龟的右前爪上。
我赞赏村人们关于村落布局的“日”字形说法,但更看重形似《周易》第二十二贲卦的卦象。此卦无论如何解释,我看其核心之核心就是彰显外柔内刚,内方外圆的处世之道。它的美学意义在于物一无文、大巧若拙。这时,我才真正明白南长益村先辈们的良苦用心和执着追求。站在药王庙前,更使你为之振奋,心潮澎湃。坊间有言:
小蓬莱,亦方丈,
还有瀛洲迎药王,
殿前鞠躬许个愿,
一年四季保平安。
且看庙前三洞式牌坊,中间门洞上方为:唐隐君子。两侧砖雕楹联为:起死回生药到病除,降龙伏虎妙术长存;南门上方为:医圣。侧联为:心术同天地,调理合君臣;北门上方为:药王。侧联为:杏林飞紫燕,橘井起苍龙。牌坊背面正中门洞两侧楹联为:虎啸林中杏,龙传海上方。两小门洞上刻有济世、活人横额。
所有这些文字,足以说明药王孙思邈的身世和医术药技的高超。献殿内两侧的墙壁上分别绘有《商山四皓》《竹林七贤》两幅古装画,并且采用套写的形式,把《神话八仙》《长安八景》巧妙地与主题相对应,委婉地展示了唐隐君子一生默默奉献和取得的成就。
从大殿两侧往后走,依次有六座不同方向的券门,与进门牌坊的三座相合,人们又称药王庙为九龙洞。朝东的券门上刻有小蓬莱,背面刻有亦方丈,侧联为:柔德曾配地,顺道乃承天。与神话传说中的东海神山遥相呼应,小院内还配祀有观音庙。柔德以包容、顺从厚德载物,顺道以地承万物而遵天道为准则。可见在那时,人们已深刻领悟到:治其身者必先治其心,治其心而不于其境,内省也!
立于药王庙前的广场之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国人爱讲风水,讲君臣,讲上下,唯独在药王庙里失去了原则。这里的药王孙思邈坐东南面西北,而坊镇坤龙的药王庙里的华佗却坐正东面正西。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面朝村里的老百姓,似乎随时恭候老百姓的召唤。兴许有人会说,这些平民神仙最不讲究这个,怎么坐都无所谓,只要为百姓治病方便。难怪中医一直走下坡路,因为自古以来,我们从来都不把我们的神仙当神仙看。
一座庙,一尊神,人往往能记住庙,却记不住神,特别是那些从平民中走出来的神。瞻仰完南长益的药王庙,我非常敬佩南长益先辈们的聪慧异禀,感激他们的勤劳善良,是他们在这奇特的塬畔上构筑起一座坚不可摧的小蓬莱,成为人们心中永久的精神丰碑。
合阳有个小蓬莱,犹如曾经的君士坦丁堡拥有圣索菲亚教堂一样,光顾教堂的人多了,很少有人顾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波澜壮阔和圣城秀丽的风景。如今祭拜药王庙的人愈来愈多,人们除了内心的敬仰而外,更多的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呐喊和呼唤。小蓬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药王小庙,而是药王孙思邈的化身,是中医科学雄风再起的灯塔。
相信小蓬莱的香火也会随之愈来愈旺,到那时,也可能就是祖国医学振兴之时。
2025年7月31日于合阳老家静虚堂
作者简介:
王标,大学学历。国家公职人员。爱好旅游、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