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保选,1975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国共产党党员,单县中小学高级教师。
浅谈因果文/三叶草
(按:所有烦恼和痛苦的根源在于执念深重;执念深重为因,烦恼和痛苦为果。)近来,不少人在宣讲“神”的存在,大致是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神”创造并安排好的,比如自然界或宇宙中的各种巧合;比如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多么渺小,如一粒尘埃;比如人类是怎么产生的,人死后如何轮回,人生没有意义……等等。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新版的“有神论”。关于有没有“神”,历史以来就分为“有神论”、“无神论”两大派别,一直在争辩,也一直并存。
我不能妄断谁是谁非,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讨论那些无用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呢?有“神”就有去呗,“神”又不怎么着你;你也看不到“神”,况且对“既定”的一切你也无能为力。如果对一切不能解释的事情就“归功”于“神”的话,不妨信着“神”也没什么呀。毕竟多数人认为“神”掌管着“因果”。我们管不了生死轮回,我们左右不了宇宙变幻,我们掌控不了的事情太多太多,那我们不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神”许可的、我们能做的那些“因”。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人生这不顺心、那不如意,实际上呢,人生就如开车,方向盘把好了,方向正确,选对了路线,就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否则就会出现变故或事故。故而,我们应当常思考我们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努力,而非把一切不好都归咎于外部因素。这当然不是说外部因素不重要,而只是说我们“归因”也要归对,不要偏执,避免走极端。若“应天时”,“就地利”,“集人合”,怎么会不顺心、不如意呢?
人生中的各种事情,都和解数学题一样,方法对了,用心做了,才能顺利地得到正确的结果。否则,不是枉费心机,就是徒劳。多么简单的道理。也正是这样,真正聪明的人或者说智慧的人,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方法,反思自己的言行,反思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而非指责或迁怒外因。因果报应是人们谈论较多的话题,而且大家普遍认同“善因结善果”,因为大家最常用的就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等诸说。
如此看来,凡事确实应该多反省自身,多检点自身。毕竟“外因”非我们所能控,相反我们最能掌控的就是我们自身这个“内因”。关于得失,确实要看开,真的要抱以“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的心态。自古就有“得失”一说,大意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失小得、大失大得、不舍不得”。
经典的故事是《塞翁失马》,名言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西方也有言:“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道理是一样的。
《后汉书∙冯异传》亦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说。
“神”是公平的,关键是看我们“施”什么“因”,“神”则据之“报”以什么“应”。在一段感情关系中,一个人总是被冠以“你这不好、那不好”,“你这不对、那不对”,浑身贴满了“标签”,像街边贴满了广告的电线杆,还在“总把新桃换旧符”地继续“贴”。这里面仍然存在“因果关系”。什么都比别人懂,什么都比他人高一头的优越人是有的,这种居高临下的自恃姿态很高能,真的能把“电线杆”给“指点”到“会走”。最终是各循因果、各安天命。婚姻也脱离不了“因果宿命”。常有人抱怨自己婚姻的不幸,同时把对方“批”得一无是处。如果再听听对方的说辞,大同小异,也是狂揭对方各种不是。真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什么“不用心经营”、“不体谅我的苦”、“一点也不包容”……罗列不尽。这怎么能全怪对方呢?是不是各自该向内看,找找自身的原因呢?毕竟当前面临的状况实际上是一种“报应”,只是这种“报应”的前因有点复杂,其中不乏不承认自己的不好。不要紧,自己不坦白的,在“神”面前则是一览无余的摆得明明白白,“神”不会玩秤杆儿的砣高砣低,会秉承公平而继续还以报应。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乍一听,似乎有些道理,如果用在恰当的情境中幽默一下,确实能化尴尬为温馨。但细想起来,这是有失公平的,但又确实被一些人拿来视为“上方宝剑”在家庭中要挟对方。事实上,家更应该是讲理的地方,作为社会的细胞,如果家里不讲理,是不是可以说成“家风不正”?家家不讲理,社会上还有讲理的?讲理倒成了歪风邪气了,真是细思极恐啊!
往深了说,这种人的“三观”确实让人不敢苟同了!大约这便是报应最根本的内因了。
事业上,有人顺风顺水,有人磕磕绊绊,什么情况?不少人埋怨“大环境不好”,对此也有人回应:“你是破坏大环境的啊,你到哪里哪里就大环境不好啊!”姑且不谈调侃,且说事业,要干事,得干正事,得正干,“帆正风顺”才会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是啊,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这才是正确的思想方法,这才是最根本的内因。世界上从来没有现成的东西让你成功,如果有的话,也不可能轮到你拥有,只有认得了内因,自我清醒的人才配拥有和把握。似乎我也有些理解俗话“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的深刻内涵了。不免想说一句:执念不是只带来烦恼和痛苦,正确的执念是内因,辅以正确的三观(这是外因),也会收获甜蜜和幸福(这是报应或果)。
草于2025年8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