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场“醉”都是内心的澄澈
——读路小曼的诗集《我准备了一场醉》
魏佑湖
我读书有一种习惯,一般情况就是往往把厚厚的书读薄,没有再重读读厚的冲动。而读路小曼的诗集《我准备了一场醉》,我到有了越读越厚的感觉,有点爱不释手了。在读过程中,我一边读,一边勾画,一边揣摩,一边写心得。
当“醉”成为诗集的精神锚点,路小曼的诗便有了一种挣脱桎梏的灵动。这本《我准备了一场醉》,是一部充满灵性与诗意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生命和世界的深刻感悟。与其说是诗人对酒的礼赞,不如说是借酒的晕染,将日常琐碎淬炼成带着体温的诗行,让每个读者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微醺时刻。那就是:每一场“醉”都是内心的澄澈。
路小曼的诗集《我准备了一场醉》个人气质与诗风是融合的。诗人路小曼有着中国古典文化情节,爱女红,着旗袍,工诗书画,这种独特的个人气质漫漶在她的诗行中。她经营着酒的事业,诗集中有多首关于酒的诗歌,酒在她的笔下或气韵绵长,或诙谐调侃,或恣肆洒脱,以酒为镜,照见众生与自我。酒在诗集中从不只是饮品,而是一面多棱镜。如《一场酒从中午开始》中 “杯酒喝成江河”,写出了饮酒的豪放;“桃花脸变成了 / 梨花脸 / 需要十个良夜来还魂”又尽显诙谐。诗集名《我准备了一场醉》,不仅体现了她与酒的缘分,更能看出她的率真与豁达,而这种气质也贯穿于整部诗集,使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看到一个洒脱随性的女诗人形象。更动人的是诗人借酒观己的清醒。《一个人的酒》孤独深及脚踝/一个人的酒/电闪雷鸣,车马辚辚/那么多的词语破瓶而出/跛脚的诗人写着歪斜的诗行/世上喝酒的人/都是在火的液体里取暖的孩子/夜色浓稠/一枚年轻的月亮/蘸着醉意把倒伏的影子扶正。酒能让人醉,是身醉。正像人们说的:醉了身,醉不了心。对于一个冷静的观察和冷峻的审视现实的人,醉是一种表象,清醒才是本源。酒成了剥离社会身份的溶剂,让最本真的自我浮出水面。这种“醉”,实则是对虚伪的反叛,对真实的渴求。就像她常穿的旗袍,看似是古典的束缚,实则是诗人率性的体现,穿出了自由洒脱的风骨。
她的诗表现出浅叙事的美学特质,路小曼的诗歌大多是短制,呈现出浅叙事的特征。她笔下的人或事物浅显通透,诗意大多是生命中刹那的顿悟与感佩,较少涉及宏大主题,具有简洁、灵巧、明媚、质朴,直抒胸臆的美学特质。她依靠敏感的直觉,完成事物与人物的印象素描,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完成情感的宣泄与释放,很少用复杂的叙事策略和修辞技巧去浓墨重彩地铺排。例如在《只此青绿》中,诗人通过“当风解开了春天的第一颗纽扣 / 绿就从字典里、谚语里冒出来”等诗句,以灵敏的视角重新定义春天,赋予春天人格化,让春天的诗意有了灵动感。这种浅叙事并非表浅,而是能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揭示真相。再如《蚂蚁》一诗,通过对负重前行的蚂蚁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象征层面底层大众艰难踯躅前行的生命姿态。于细微处掘金,让日常长出诗意。路小曼的诗从不用宏大叙事唬人,她的目光总是落脚在日常的地方,这些日常的小事成了她笔下诗意的源头。如:《在秋天与一株草交谈》狗尾巴草到了秋天/原谅了生命里所有的/局促和卑微/使劲咳,使劲咳/咳出春夏、风尘和暗疾/用手捂住的哭声/吞咽一些,释放一些,转换一些/一株草懂得了如何领回自己/从此啊/狗尾巴草有了高光时刻。这首小诗写狗尾巴草的生长过程,其实是写人,只有找回自我,才能让生命发光,也才能不白话一生。这样写瞬间让平凡的场景有了温度,有了一种渴望。这种对日常的敏感,源于诗人对生活的敬畏。她不追求 “语不惊人死不休”,只愿做生活的记录者,却在不经意间让人们发现:原来诗意从不在远方,而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内涵是这部诗集又一大特点。用柔软的笔,写坚硬的人生。诗集里藏着不少对生命重量的思考,但诗人从不疾言厉色,总以柔软的笔触包裹坚硬的内核。如:《两个农民工在喝酒》两个深绿的玻璃瓶使劲碰一下/酒在瓶子里冒泡/在嘴里冒泡,苦苦地/被慢慢咽下//他们喝酒喜欢用瓶吹/摆在面前的塑料杯太薄/拿不起放不下/像他们的命/面前的花生米也像他们的命/用劣质的盘子/盛着。农民工的命像太薄的杯子,拿不起,放不下,不由自主。我读后,看到了农民工的坚韧,没有控诉,却让人心生酸楚,看到了一种深沉的悲壮感。再如《天下母亲》每次离乡/小路都跟在身后追/一直追/直到瘦成一根线/天下的母亲/都会把小路的末端/绾成一个疙瘩/夜有九重门/母亲夜夜躲在里面抽丝/煤油灯下/母亲撩起衣角擦脸时/顺便擦去儿女们夜的黑。一个“瘦”字,一个“躲”字,一个“擦”字,把天下母亲那种仁爱、博大、无私的形象展现给世人:擦去了黑暗,送来光明。想想:那个母亲不是这样?!让我读得泪流满面。再如《轮回》荒郊/一个个土馒头多像曾经喂养过我们的乳房/从圆润到干瘪。诗人把生死轮回比喻成“喂养过我们的乳房”,即形象,又有深刻的寓意。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大地,想到了责任与担当,这是一种生与死的绝唱。《老农》诗极短,只有两句:诵经人皮肤粗糙/紧握锄头/在大地上有节奏地/敲着木鱼。我不知道大家能读出什么,可我却读出了“人间大道”,真正的“经”书是劳动,劳动创造财富,在我们这个农耕民族,托起人生命,托起社会不停运转的是农民,离开了土地,离开了劳作,离开了农民,我们这个农耕民族就会走向衰落。
这种 “柔中带刚”的表达,恰是路小曼诗歌的独特之处。她不回避人生的苦涩,却总能在苦涩里酿出回甘,就像她准备的那场“醉”,醉不是逃避,而是带着微醺的勇气,更温柔地直面人间,是一种都是内心的澄澈。
路小曼的诗歌聚焦于个体的生命体验与生活经验,表达了丰富多样的情感。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情感表达,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是内心世界的表白。如《写在情人节》:大声喊一声/春天就一层一层打开再喊一声/几枝桃花从唐诗里逸出/给诗饮最干净的月光就有了微醺的感觉/拎着半瓶酒不去看不去听/这个春天是否多情/不去想/为什么一朵落花/会在眼眸里招来一场雨。让人想到的是:像一个少女天真可爱,又像是天上的白云清新洁白。在《问荷》中:你是否和我一样/不为什么,只觉欢喜/你是否也认为/佐以蛙声和虫鸣/这池塘就是一海碗汤剂/再配上明月,这颗大大的药丸/能治我的偏头疼。“荷”是“佛”!佛能治心,亦能治身,妙!人需要“觉醒”“觉知”。觉知后,才能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才能感知幸福,才能有感恩之心,感恩生活,感恩幸福来之不易。同时,她的诗中还有缅怀之情,醇厚绵长,蕴含着浓郁的思念。这些情感真实而细腻,让我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仿佛置身于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她一同感受生命的喜怒哀乐。
春天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诗人笔下的春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野草也成为春天葱郁勃发生命力的象征,拓宽了春天的广度与深度。酒也是重要的意象,诗人在饮酒中品出了众生世相与自我,品出了生活藏匿的真相与生命中那些微妙的奥义。此外,像寒月寺、鸟、烟囱等意象,也都被诗人赋予了独特的情感和意义。如《我与寒月寺重叠了一部分:总觉得,和身边的寒月寺比/我孤独得不够/月光跑了/留下一座空空的寺庙//从未真正走进寒月寺/雨天让我们重叠了一部分/黄昏重叠了。“我孤独得不够/”这个不够,是自我的审视,那就是永远在修行的路上,诗人借助寒月寺说出了自己内心孤独的感受,那我们会问:作者与寒月寺到底“重叠了”什么?是寂寞?!是孤独?!还是永远值得修行的心境?!这些语言“含混”却创造了一种诗意审美的“迟滞效应”,留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一只鸟》中,一只鸟/停在没有/炊烟的烟囱上/顺势把梯子搭上了天空//不知道鸟/有没有羡慕过人。通过人与鸟的对比,说出了人对鸟自由的向往,引出了人类“生存囧境”的思考,可谓“浅中有深”。在诗行间闻到酒香与烟火气,路小曼用一本诗集告诉我们:所谓诗意,不过是对生活保持热爱的人,为平凡日子酿的一场酒。而这场 “醉”,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拥有。
总之,路小曼的诗集《我准备了一场醉》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这正是我越读越厚的感觉,爱不释手的重要原因。那些跃动的字句仍在心头流转。路小曼以笔尖为舟,载着人间烟火与星夜私语,在诗行里搭建起温柔的秘境读,像是触摸生活褶皱里的微光,每一处停顿都藏着对世界的深情打量。这般赤诚的书写,所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灵动的语言,营造出的充满诗意的世界,值得我反复捧读,在时光里慢慢回甘。
魏佑湖简介:济南莱芜人,莱芜文化英才,莱芜好人。济南政协文史特邀委员,莱芜区“史敢当”红色历史专家研讨组成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理事,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文学作品在四十余家报刊杂志平台发表四百余万字,被《齐鲁文学作品展》收入,被竹庐文艺评为全省“十大散文家”,曾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报告文学金奖,“羊祜文学奖”,“孙犁散文奖”,“全国散文评选”一等奖,“吴伯箫全国散文”大赛理论奖,“鲁新知”杯首届全国吕剑诗歌大赛金奖。有上百篇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获省以上奖。著有文集《鱼跃鸢飞》,诗集《山音海韵》、《清柳河溪》,散文集《文心荷境》、《杖藜行歌》。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