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幕赠诗系列(085)
随感:新地浪吟与人生浪迹
——赠诗人林间新地先生
谢 幕
感谢诗人道辉阳子,在漳浦设下
荔汁煮诗的盛宴,这也是漳浦的
天赐,徜徉中,我们结伴交谈
在北纬24度的香山湾,野餐时
又对坐交谈,在荔麓,又倾心交谈
谈诗和诗以外的哲学与禅学的
悟性、文本与架构的理念,人文
关怀与生命尊严,语言艺术和
画面张力,存在感与主体性
表现力和造形意识,提炼与夸饰
主流叙事和精神升华,执著的坚韧
和时代印记,多面性和复杂性的
探索,超验性和现实性的融合
内涵与外延的互透,表达与姿态的
拿捏,这是诗人间,情感与情感的
碰撞,是诗与诗,互错出的火花
在漳浦,“林间新地”是第一个
加我微信的诗人,也是交谈次数
最多,最深入的人,林间新地
是诗人“林新俤”的笔名,这个
“俤”字,很独特,而笔名更具
遐思,在《旧镇与我的荔枝》中
一种荔拟恋人的手法,让诗活化
那满腹经纶和恍若隔世,尽呈
无限喧泄,那是生命指尖的艳丽
那是一种谦卑的姿态和艺术形式
夫唱妇随的伉俪,在旧镇的荔麓
走出了一幅荔甜的倩影,那逍遥的
脚步,映射出悠然的心态,坦然
自若,在《厚重的历史灰烬》的
远古,火山岛的问候,让一个人
在漳浦地质公园补课,想象中的
八卦,被幻想备足,那种窥视
将林进屿和南碇岛,传奇成另一种
风味,在夕阳宏大的叙事中
凝重历史,亿万年的玄武石
被众多的疑点禁锢,都说一万年
之久,弹指一挥间,可以用蝴蝶
甲壳虫、蚂蚁,探秘岁月的容貌
那惊风四起的夜,一个生命的起点
喧嚣的尘和浮躁的茶,心内的思和
窗外的事,影子拉长了夏夜的心事
阳子说,来开诗会的人,都会
领回一张打孔的船票和一袋带有
亿年信息的琥珀,那互致的
情谊和互赠的诗情,从甜在心里
到喜上眉梢,从六月的聚会
到七月的倒影,体验是一个过程
禅悟,却是一个特别的升华——
从随感的所思,到寻觅的归宿
从《人生如茶》到《浪尖的水》
从《铜鱼池》到《海平线》
从《潮水之影》到《生命之瓶》
从《油菜花》到《龙窑魂》
从《古渡口》到《疑问录》
从《迷失》到《值得思考的观念》
从《难忘的午餐》到《消失的印象》
从《暮色春华》到《岁月无痕》
从《孤独》到《故乡的梦境》
从《冲洗与刷新》到《徘徊》
从《诗歌让人如此痴迷》
到《与诗人禾青子游古窑址》
到《品读黄英灿先生诗》
都是《黑夜给予黑暗的遐想》
是《僻静处》的一次《等待》
是《重阳》的一次《秋日偶感》
是《蝴蝶》的《眼睛》,是《缘分》
是《寒露有感》,是《人生》
是《被框进格子里的世界》
是《描绘中的田园生活》
是《清晨太阳里的照耀》
是《沙漠中流淌的思念》
那写给陈秋菊的诗,让岁月如愿
让明天更美好,这是诗和诗人的
祈祷,阳光下,岁月如此静好
在“《诗中国·百年百人》”(汉英)
和“致敬中国诗歌探索者《四十五年
四十五人》”选集中,均选录了
他的诗——这也是对他后来居上的
认可,32开两本合计有五厘米厚
共1230页,彰显出厚重而大气
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那是一个
阶段的集合和一个层次的展示
这也是作为诗人的骄傲和自豪自然
香港著名诗人招小波就为他写了一首
赠诗《遇见林间新地》,认为这块
林间新地,开满奇花异草,他预言
蔚蓝将成为一种思想,而诗歌
就是筑梦者的砖,执著地守住黎明
勤奋而痴迷地一次次进行素描
就可以抵达,神奇而神秘的领域
在“诗电影”中,他放映了
一首《抒情者的孤独》,从凌晨的
消磨开始,进入梦乡,到黎明
重新恢复理智,凭着四季通用的
方言词典,对春夏秋冬对话
与酸甜苦辣对话,与悲欢离合的
现实社会对话,与生老病死的
自然法则对话,与喜怒哀乐的
日常对话,与前后左右和西东南北
对话,倾诉儿女情长,盘算着
出发和归期,排除兴奋与忧伤的
骚扰,踏上北上的列车,别无选择
在“诗电影”中,还可以读到
一首《天体运行论》,用“哥白尼”
作“引论”,以“托勒密”为
论点论据,去描述《天文集》里的
“地心说”,从地球公转和自转
到人类起源,又引用了“彼得逊”的
诗句和恩格斯的语录,框架很逻辑
思想很别致,语言很奇异,意境很
靓丽,意象很生动,象征很私欲的
特别值得一读的是纪念弘一大师的
两首诗《苦蘵》和《风铃》
这是禅悟的一个高度,当一种
思想,被另一种思想理解,当一种
行为影响了另一种行为,感觉和
意识,就会相通,就有心有灵犀
就会度人或被度,就会倾诉或被倾诉
就会一步一趋,就会一路芬芳
在苦蘵蔓延的山路上,修饰着瘦骨
嶙峋的躯体,启程并抵达另一方
净土,直到通往“茅蓬”,山风
轻拂着空门,凄美回荡在心灵
那如烟尘的密码,释怀与解忧的
良药,与无尽光芒的苍穹——
成为“572”个日夜的特别撰著
成为镌刻的经典,成为“戒教”
成为从哲学到玄学的升华,一方
苍翠,一隅紫气东来,一次禅悟
就这么任性,从荔麓浅靥到海滩对坐
2025年7月25日·乙巳年闰六月初一

▲谢幕: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工程师。原名郭治军,生于鹤城,长于冰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香港诗人联盟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主席、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文学艺术评论学会副主席,世界诗人传媒执行主席、执行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签约作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签约作家、香港文艺杂志社签约作家、香港文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客座教授。2022年获第九届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评论家、2023年获第十届中国诗歌春晚十佳网络诗人、2024年获第九届中国长诗最佳新作奖、2024年获第一届巴洛克诗歌评论奖。曾撰写评论、序500余万字。曾出版长篇小说《希勤往事》等3部,纪实报告文学《哈尔滨速度》等3部,纪实传记文学《最后一个青帮大佬太爷张仁奎》等3部,诗集《感动的日子》等5部,散文集《感觉的盛宴》1部,评论集《白山与黑水》等3部等17部总计900余万字。主编《醒狮与腾龙》等19部。2024年1月加入中国第一个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北京诗派”,进入三十六天罡星序列。2024年5月加入“世界诗人星球运动(PoP)”战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