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台 山 记
池国芳
五台山横亘于山西忻州大地,五峰如莲瓣舒展围拱而起,其中北台顶傲然刺破青天,海拔三千零六十一米——它俯视群山,如华北之脊梁,傲然撑开一片苍茫天地。其山势陡峻,断崖峭壁裸露着大地嶙峋的筋骨,山形磅礴如凝固的惊雷,壮美得令人失语;唯有亲身立于这苍茫巨影之下,方知造物之笔力何等雄奇。
那年八月,我率学生夏令营登山。破晓启程,少年人步履轻捷,笑语如雀鸟出林,惊醒了山岚。行至山腰,却渐入艰难,腿脚灌了铅一般沉重。终于有人颓然坐倒于石阶,喘息如风箱。我俯身接过行囊,那重量压入肩胛,正是山神无声的训诫。待几经周折登上北台顶,豁然开朗:云雾如白龙出岫,缠绕着翠峰;极目处层峦叠嶂,绿浪翻涌直至天边。蓦地阳光刺破云层,天地霎时镀金,学生们雀跃呼喊——山巅之上,少年意气与天光共辉煌。
此地早为佛门圣境,香火始盛于东汉永平年间。传说文殊菩萨曾化现于此,唐代法照大师亲睹奇景,遂敕建大寺。千载梵呗不绝,钟鼓穿透岁月烟云,如阵阵低语安抚尘心。朝山路上,各色人等摩肩接踵:有绛衣僧人默然疾行,有藏民一步一叩首,额上沾着虔敬的尘土;亦有商贩杂处其中,兜售着闪烁的祈愿——信仰形态虽异,却皆似草木向光,在命运幽谷里摸索着各自的心灯。仰望群峰巍巍,人顿生微芥之感,仿佛命运不过是山风里飘摇的一粒草籽;然而看那香火蜿蜒,又恍然悟出:纵使微渺,人心亦能向苍穹燃起一束不灭之光。
这山岩层叠,正是大地沉雄呼吸的痕迹。山风浩浩,似从亘古吹来,拂过山花烂漫的草甸,也掠过石壁上古拙的刻痕——自然伟力与人文余韵于此交融,使人忽觉自己站在了时间交汇的峰尖上。徐霞客曾赞叹它“气宇雄旷”,康熙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苏轼亦有“五髻云中出,三山海上浮”之句。千年文脉,便如这山间溪流,淙淙不息汇入民族胸襟。
如今再望五台,但见索道如银丝穿云,通达之处却严限人流;新辟步道蜿蜒于林间,尽力消弭人迹的斧凿。护林人手植的松柏已然郁郁成行,青翠与古寺朱墙相映成趣——原来人山共生之道,非蛮力征服,而是以敬畏之心融入这宏伟的生命律动。未来宏图徐徐铺展:科学守护古建,生态涵养水土,使梵音钟鼓与松涛鸟鸣,永续和鸣于这华北屋脊。
下山时回望,五台山静静坐于暮色,峰顶积雪映着夕照,宛如燃烧的霞光。人如微尘般落回尘世,而山岳无言,却已将一种阔大的精神注满我心胸。
这五台山的壮美,既非人力可以凿刻,亦非光阴能够消磨;它似大地直指苍穹的静默证词,于永恒寂静中,蕴藏着足以安放所有尘世追寻的深阔与庄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