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星归紫垣
三场春雨洗过青岩山,新生的龙须草已长到齐腰高。裴牧野摩挲着石壁上日渐清晰的鳞纹,指尖沾了露水在"贪狼"星位补上一笔朱砂。远处传来樵夫的议论声——据说去年冬日,有人看见星光聚成的龙影盘踞在这山巅。
"裴先生,观星台修好了!"童子捧着罗盘跑来,盘面上新嵌的七枚玉粒正泛着微光。这是裴牧野按《龙髓经》残页复原的"寻龙盘",能感应地脉流动。
夜色渐浓时,裴牧野独自登上观星台。九星连珠的天象将在子时重现,而石壁鳞纹今日突然发热,像是某种预兆。他取出贴身收藏的玉鳞,三年来第一次发现鳞片内侧浮现出细小的星图。
"果然..."裴牧野的指尖发颤。星图所示方位,正是当年云无瑕化龙冲入星光巨门的方向。更奇妙的是,怀中寻龙盘突然自动旋转,七枚玉粒排成勺形直指山腰某处。
山风突然静止。裴牧野顺着指引来到一片龙须草特别茂盛的空地,发现土壤里嵌着无数晶亮碎片——那是三年前大战后散落的龙鳞。而在碎片中央,静静卧着一枚巴掌大的玉卵,表面布满与裴牧野胸前伤痕一致的北斗纹路。
"九星连珠,龙卵..."裴牧野突然想起师父临终时诡异的微笑,"原来所谓甲子轮回..."
子时的更鼓从山脚传来。几乎同时,玉卵表面的北斗纹亮起金光。裴牧野抬头,看见九颗星辰正如期排成一线,而每颗星都投下一道光柱,在青岩山顶交织成熟悉的龙影。
"镇四海者..."星光龙影开口,却是双重音色——既有云无瑕的清冷,又带着裴牧野从未听过的温柔,"...续天命。"
玉卵应声而裂。一条尺余长的晶莹小龙游出,亲昵地缠上裴牧野手腕。它额心的鳞纹与当年云无瑕一模一样,但眼里还多了几分孩童般的好奇。
裴牧野突然明白了一切。师父临终时让他吞下的铜钱,《龙髓经》扉页的衔尾龙图腾,甚至母亲留下的护心镜——都是为今日准备的"引龙契"。所谓甲子轮回,不是灾劫而是新生。
小龙突然飞向观星台。它每绕柱一周就长大几分,等飞到最高处时已有了当年云无瑕化龙时的轮廓。星光在它周身凝结成实质的鳞甲,而九星投下的光柱则化作流光溢彩的龙须。
"云..."裴牧野刚开口,就看见小龙回头望来。那眼神让他瞬间噤声——不是云无瑕的凛冽,而是更古老、更纯净的存在,仿佛天地初开时的第一缕龙气。
山风再起时,星光龙影开始消散。小龙重新变回尺余长,却叼来一片金鳞放在裴牧野掌心。鳞片上浮现出微缩的山川脉络,正是重组后的天下龙脉图。而在原本"贪狼凶穴"的位置,新生出一座形似盘龙的小山。
"这才是真正的镇四海..."裴牧野轻抚小龙。它舒服地眯起眼睛,额心鳞纹亮起柔和的金光。
晨光熹微时,寻龙盘上的七枚玉粒突然自行重组,排成全新的星图。裴牧野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想起《龙髓经》末页那句"真龙无相,人心为牢"。如今牢笼已破,而新生的龙脉正如这晨光般——
"裴先生!"童子气喘吁吁地跑来,"山下来了个戴面纱的姑娘,说是...说是来取三年前存的刀。"
小龙突然兴奋地游向山路方向。裴牧野胸前的北斗伤痕隐隐发热,他摸到怀中玉鳞正在发烫。而更远处的云海里,似乎有白虹贯日而过。
[全文完]
---
创作后记:
这部融合风水玄学与玄幻修真的作品,试图探讨"人与自然如何共生"的永恒命题。所有龙脉异象终归源于人心贪妄,而真正的"吉龙",永远是心怀敬畏者脚下的道路。感谢您的一路相伴,愿我们都能在各自人生中,寻得那条"光明星峰"的真龙之路。
龙脉深处的回响
创作《九星龙神诀》的九个月零七天,恰如一场追寻龙脉的修行。每当深夜伏案时,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恍惚间竟似听见裴牧野罗盘转动的声响,看见云无瑕的刀光在显示器上划过星痕。
这部作品最初的灵感,来自故乡一座名为"断龙岭"的奇峰。儿时听老人说,山脊上那道天然裂缝是古时真龙飞升留下的痕迹。而当我真正研读风水典籍时,才发现"龙脉"之说远比传说深邃——它既是地理脉络,更是文明兴衰的隐喻。于是有了裴牧野眼中"金线交织的大地经络",有了云无瑕背负的"星图伤痕",这些意象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相:人类与自然的契约,永远铭刻在血脉与地脉的交汇处。
在构建"五吉四凶"的龙脉体系时,我刻意模糊了正邪的边界。宇文灼至死都坚信自己在拯救苍生,正如现实中多少灾难都始于善意。而那个反复出现的"甲子轮回",何尝不是对历史周期率的玄幻演绎?最令我动容的是写终章前夜,当小龙破卵而出时,文档突然崩溃。焦急重启后,发现自动保存的版本里,那句"镇四海者...续天命"竟变成了"镇四海者...续前缘"——或许这就是创作的神秘之处,人物自有其意志。
特别要感谢读者们对"血契""锁龙毒"等设定的考据热情。有位地理系学生指出,书中龙脉走向竟与华夏真实山脉水系暗合;还有位老中医分析说,云无瑕的晶化症状符合《黄帝内经》里"精气外泄"的记载。这些反馈让虚构的世界产生了奇妙的真实触感。
最后想分享书中未写明的一个细节:裴牧野在重建观星台时,特意保留了当初大战留下的剑痕。这些伤痕在雨后会有金线浮现,组成《龙髓经》缺失的一页——上面只有八个字:"山河有恙,龙鳞为药"。这或许就是整个故事最想传达的:治愈世界的药引,永远在我们对万物敬畏的初心之中。
窗外又下雨了。恍惚看见青岩山方向有虹光闪过,不知是裴牧野新修的寻龙盘在响应天象,还是某个戴面纱的女子正拾级而上。故事虽已终章,但龙脉的故事,永远都在续写。
庚子年霜降 于听雨斋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