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评卫红春《〈先河〉散文读后》
文/王博
卫红春老师的这篇《〈先河〉散文读后》是一篇独具匠心的文学评论。不同于一般的书评,它既是对《先河》文集的整体观照,更是对蓝田文化的一次深情回眸。作者以"此中有真意"为题,巧妙地化用了陶渊明"欲辨已忘言"的意境,暗示了文字背后的丰富内涵。
评论的结构颇具章法,从书的外在装帧到内在内容,从整体概览到篇目细读,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将46篇散文划分为五类,这种分类不仅展现了评论者的学术素养,更为读者搭建起清晰的阅读框架。在对具体篇章的评述中,作者总能抓住每篇文章的独特气质:用"苦难练成的珍珠"形容孙兴盛的作品,以"古赋的韵味"点评王文学的文章,这些精妙比喻既准确又富有诗意。
更可贵的是,卫红春老师的评论超越了单纯的文本分析,将《先河》置于蓝田教育历史与地理人文的大背景中,使评论本身也具有了文化史的价值。这种立足文章又超越文章的阅读方式,恰如其分地呼应了"此中有真意"的题旨——在文字的表象之下,蕴含着更深的文化真谛。
这篇评论不仅是对《先河》的解读,更堪称一部微型的蓝田文化读本。它告诉我们:优秀的文学评论不仅需要批评的眼光,更需要文化的胸怀。卫红春老师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蓝田、理解《先河》的窗口。
王博功力深厚,学识渊博,他的点评
过誉了!我确实用了几天时间认真读了文集的散文部分,读后感触颇深,体会到编委会几位同学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写的书评也是我当时的真情实感。谢谢学长!
编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