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青年人的成长与发展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对青年人的寄语,恰似一阵清风,吹散了不少人心中急于求成的浮躁迷雾。“伟大的事业常常始于端水扫地”,这看似质朴无华的言语,实则蕴含着成长与成功的深刻逻辑:唯有扎根底层,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筑牢根基,在人生道路上稳步迈向远方。
“不了解底层,就不能看得更远”,这是对成长规律鞭辟入里的洞察。无论是神秘深邃的科学研究领域,还是纷繁复杂的社会建设事业,底层基础无疑是认知世界不可或缺的“坐标系”。地质学家只有踏遍千山万水,深入探究岩石的每一处纹理,才能揭开大地的奥秘;生物学家唯有仔细观察每一个标本,精准掌握物种的独特特性,方可洞悉生命的密码。同理,青年人若渴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果断摒弃“一步登天”的空想,主动投身到实践的“深水区”中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琐碎繁杂的“端水扫地”之事,绝非毫无意义的重复劳作,而是积累宝贵经验、锤炼坚韧心性的关键过程。在这日复一日的重复中,领悟细节之处蕴含的巨大价值;在平实无奇的工作里,培养起高度的责任意识;在处理一件件具体事务的过程中,逐渐摸清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本质联系。
“通过做好手上的小事,度过人生的迷茫期”,这是为处于成长困惑中的青年人量身定制的清醒指南。青年时期,方向的抉择、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如影随形,而破解这重重迷茫的关键钥匙,往往就隐匿在当下每一件具体而微的小事之中。认真做好一份报表,或许能让人敏锐地发现数据背后潜藏的规律;圆满完成一次基层调研,说不定就能让人真切读懂社会运行的真实逻辑。这些小事犹如一块块零散的拼图,看似毫无关联,然而,只要在持续不断的实践中坚持下去,它们便能逐渐拼凑出清晰的人生方向。就像徐星院士在古生物研究领域的执着深耕,他正是从无数次艰苦的野外考察、细致的化石整理等看似平凡的“小事”中,不断积累突破的能量,最终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成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准坐标。
然而,当下社会发展一日千里,节奏愈发加快,一些青年人在“速成”“捷径”等错误观念的裹挟下,心浮气躁,总想着一蹴而就“做大事”,却对身边的“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为之。他们殊不知,没有对待“小题”时“大做”的较真态度,何来应对“大题”时“善做”的充足底气?缺乏在细微之处磨砺出的“见精神”,又怎能具备“运筹帷幄之中”的宏大格局?无论是科技攻关的最前沿,还是乡村振兴的广阔田野;无论是企业创新的激烈竞争,还是社会服务的繁杂事务,任何领域的辉煌成就都绝非凭空而生的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建立在无数件扎实的“小事”基础之上。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青年人应以徐星院士的寄语为镜,既要仰望星空,心怀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认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在看似平凡的“端水扫地”中默默积蓄力量,在点滴的实践中逐步明确前行的方向。唯有如此,才能在时代的汹涌浪潮中深深扎下根基,最终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坚实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