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题解】此套数以元曲俚趣写世情百态,分十三阕阐发"运道在躬"之理。或谐或庄,皆作市井醒世之语。
其一·醉中天·运道说
休道那苍天偏心眼,
福星也爱挑拣。
懒汉空拍乞运掌,
勤的早装满。
看街头算命幡,
不如我砚田耕遍,
墨花儿溅作铜钱。
其二·山坡羊·夜耕吟
熬更儿亮,
守灯儿烫,
文章啃破三千丈。
墨痕脏,
眼窝黄,
忽然捉得灵光漾——
偏是五更鸡唱响。
成,也畅爽;
败,也畅爽。
其三·水仙子·卖油翁
老油坊杵儿摇三更月,
二十年掌茧磨成铁。
价牌儿不写神仙帖,
只认准星儿不偏。
任他夸海口如泻,
金漆车,
银钮阙,
不如这滴油不撒的拙。
其四·折桂令·斗草郎
笑从前赌青蚨,
输尽春光。
今朝看,
百草筐,
认遍山梁。
十指沾泥香,
胜那掷骰郎。
忽报得"宝光",
原是车前子,
在处方笺里藏。
其五·落梅风·磨镜叟
铜华黯,
手艺牢,
三十年把乾坤磨凹。
任你新样镜儿夸巧,
照人还数我这老。
其六·庆东原·铁匠谣
火星儿溅,
岁月儿穿,
砧台上青春锻。
说甚天赐机缘,
俺只信千锤见,
打把菜刀也闪光鲜。
忽听得"好铁"一声赞,
便是天仙也羡咱。
其七·沉醉东风·货郎担
穿巷脚儿量地脉,
吆喝声里认生涯。
针头线,
纽扣结,
最知那百姓周折。
若问财神住哪街?
在扁担弯弯月。
其八·清江引·雕花匠
刀尖儿游走木头肉,
纹样心中构。
败絮飞雪天,
朽木逢春候。
这功夫岂是神授?
其九·碧玉箫·卖卜者
卦摊儿冷,
龟甲儿温。
说尽玄机门,
不如种地人。
看隔壁张老屯,
粪筐儿压碎云,
秋后满囤。
您这卦,
准不准?
其十·楚天遥·挑山工
石阶咬草鞋,
云海吞吆喝。
一肩日月挑,
两腿风烟过。
莫道泰山轻,
滴水能穿破。
忽见最高峰,
已在扁担末。
十一·殿前欢·老更夫
梆声脆,
敲碎星斗三千岁。
鞋底量遍长安地,
冷暖知味。
豪门酒正酣,
寒窗烛未睡,
都在更筹里汇。
这公平买卖,
天也难兑。
十二·拨不断·浣衣娘
棒槌响,
水花扬,
污浊洗净新模样。
任你绫罗锦绣裳,
也须到我石砧上。
这功夫,
流水为账。
十三·天净沙·尾声
从来好运如沙,
握紧便从指缝滑。
不如种个因果,
待春风说话。
你看那——
磨针的老树,
开新花。
【跋】此十三阕皆以市井手艺人为眼,盖因"运道在指尖"之理。俚语村言间,自藏天地文章。
——
后记
这十三支散曲,原是闲时信笔,写市井百工之态,却不知何时,竟成了自己心头的一本“生计经”。
世人常道“时也,运也,命也”,仿佛富贵穷通,皆是天定。可走街串巷久了,便发觉:哪有什么凭空而降的好运?福气不过是手上老茧磨出的光,是夜半灯花爆出的亮,是日复一日,在寻常处熬出的不寻常。
卖油翁的“滴油不撒”,铁匠的“千锤见好”,挑山工的“扁担量云”……他们未必读过圣贤书,却深谙“运道在躬”的道理。老天爷赏饭,也得自己端稳了碗。若只巴巴望着天上掉馅饼,怕是连一粒芝麻也接不住。
曲中多用俚语俗谚,非为猎奇,实因这些糙话里藏着真章——就像老更夫的梆子,敲的是三更灯火,也是人生刻度;浣衣娘的棒槌,捶的是衣裳污渍,也是浮世尘埃。
写至末章“磨针的老树开新花”,忽然失笑。李白遇见的磨针老太,若真活到今日,怕早成了非遗传承人。可见“坚持”二字,古往今来,都是最笨的聪明。
俚曲虽小,能醒脾。若读者诸君掩卷后,觉得掌心发烫,脚底生风,便是这些市井之声没白嚷嚷。
——癸卯年槐月 戏笔于灯火阑珊处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