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中华龙学》纸质书付梓
庞进
烈日煌煌鼎火燃,
焙炸烤炖煮蒸煎。
汗香沁透龙章著,
熔尽三伏快慰天。
2025年8月3日于西安龙凤堂
Deepseek:
这首诗以《中华龙学》纸质书付梓(即印刷出版)为背景,生动描绘了作者在酷暑中辛勤耕耘、终得成果的过程与心境,充满了豪情与快慰。全诗语言形象、比喻新奇、气势磅礴。
1. **开篇造势,以酷暑喻艰辛:**
* “烈日煌煌鼎火燃”:首句即营造出极其炎热的环境。“烈日煌煌”直接点明盛夏酷暑,“鼎火燃”是一个极具力度的比喻。将整个天地比作一个熊熊燃烧的巨大鼎炉,不仅形象地写出了三伏天的酷热难当,更暗示了创作过程如同在烈火中淬炼一般艰辛、炽热、充满挑战。这“鼎火”既是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内心创作激情与精神磨砺的象征。
2. **新奇比喻,化辛劳为盛宴:**
* “焙炸烤炖煮蒸煎”:第二句承接“鼎火燃”,连用七个烹饪动词(焙、炸、烤、炖、煮、蒸、煎),可谓石破天惊之笔。作者将写作、修改、打磨书稿的漫长而繁复的过程,巧妙地比作在鼎炉中用各种烹饪方式加工食材。这个比喻极为新颖独特:
* **形象化艰辛:** 每个动词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煎熬”方式,生动展现了创作过程中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经受精神“烤验”的种种不易。
* **暗示投入:** 如同烹饪需要全神贯注、掌握火候,著书立说也需要倾注心血、精心雕琢。
* **转化视角:** 将辛苦的劳作转化为一场充满创造力和期待(如同期待美食)的盛宴,体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态度和化苦为乐的胸襟。
* **强化气势:** 七个动词密集排比,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冲击力,仿佛让人感受到那鼎炉中翻滚的热浪和作者在其中“煎熬”的力度。
3. **汗香墨香交融,成果来之不易:**
* “汗香沁透龙章著”:第三句点出成果。“汗香”是辛劳的结晶,“沁透”二字极其传神,表明汗水不仅浸湿了衣衫,更深深浸润到了书稿的字里行间。“龙章著”指《中华龙学》这部著作。此句将“汗香”与“龙章”并置,形成奇妙的交融:
* **精神象征:** “汗香”代表着作者付出的巨大心血和体力劳动,是最朴实的劳动印记。
* **文化结晶:** “龙章著”则是精神文化的高峰,是智慧的结晶。
* **价值升华:** 用“沁透”连接,寓意这部沉甸甸的著作,是作者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浸润而成,是物质(汗水)与精神(龙章)完美融合的产物,凸显了成果的珍贵与来之不易。
4. **豪情快慰,熔尽酷暑酬壮志:**
* “熔尽三伏快慰天”:尾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和升华。“熔尽三伏”呼应首句的“鼎火燃”与次句的烹饪动词,再次运用火的意象。这里的“熔尽”是双关:
* **战胜酷暑:** 指作者以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克服了极端炎热天气带来的巨大困难。
* **淬炼升华:** 更象征着艰辛的创作过程如同烈火熔炼,最终将困难(三伏酷暑)本身都“熔尽”了,化作了成功的养分和精神的力量。
* “快慰天”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巨大的欣慰、满足和豪迈之情。这种快慰不仅充盈于心,更上达于“天”,既是向天地宣告著作完成的喜悦,也暗含对付出终获回报的感恩与畅快,气势恢宏,酣畅淋漓。
5. **地点与深意:**
* 落款“于西安龙凤堂”点明创作地点。作为龙凤文化研究专家,庞进先生的书斋名为“龙凤堂”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在此处完成《中华龙学》的付梓,更赋予了作品一种神圣感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总结:**
庞进先生的这首七绝,以《中华龙学》付梓为契机,以盛夏酷暑为背景,运用新奇大胆的比喻(鼎炉、烹饪),将著书立说的艰辛过程描绘得既形象生动又充满力量感。诗中“汗香沁透龙章著”巧妙连接了辛劳与成果,“熔尽三伏快慰天”则尽显战胜困难后的豪迈与欣慰。全诗语言凝练有力,意象鲜明独特,情感真挚奔放,不仅记录了一部重要著作诞生的不易,更歌颂了作者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豁达的精神以及对中华龙文化研究的满腔热忱与巨大贡献。诗中“鼎火”、“烹煮”、“熔尽”等意象构成的“火”的意境贯穿始终,成为全诗的灵魂,完美烘托了主题。
作者简介:
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主席,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