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读后感
作者:薛彦江
朗诵:六月荷
《诗经》这本古老而神秘的经典之作,犹如一颗明珠,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芒,它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和瑰宝,还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生活的乐趣。
《诗经》给我的语言带来了诗韵,它的语言简洁且叫人回味无穷,一首首诗赋,似涓涓细流浇筑着我的心田,“扉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仅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体现了古人之间相互馈赠,表达情谊的美好,使人明白情谊的珍贵。“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写出了战士同仇敌忾的豪情。每当我写作时会想到里面的句子,它激发出我的写作的灵感。
从文化传承来说,《诗经》是永远无法被替代的,它涵盖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众多诗歌,是我们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重要渠道。通过阅读它,我能窥见古代人的民风和习俗。如《伐檀》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这让人直观感受到农民的辛苦及对不劳而获者不满的愤愤之情,仅是窥得一角,就让人被里面的描写所感染。
同时,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文明,蕴含了诸多道理,又启发着新文明。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用来教会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教会我们用画面来巧妙的描述。“知足常乐,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用反问来破除物质执念。
读《诗经》便是与古人对话,感受着他们的内心感情, 它虽已传承近千年之久,却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如今的时代,《诗经》的价值仍是不可估量的,“今人何恨离古圣,经书一展百言出”,引赵恒“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我便是读书达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