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脉奇缘2:西王母诏》
第一章 尺醒惊雷
南京栖霞山的枫叶红得滴血时,秦芷正在擦拭那柄自动复原的寻龙尺。青铜尺身上的裂纹里渗出金液,在桌面上汇成《山海经》中的昆仑虚图形。窗外突然电闪雷鸣,她看见自己映在窗纸上的影子竟长出龙角。
"墨卿!"秦芷转身时铜镜轰然炸裂,飞溅的碎片中浮现周墨卿三日前留下的字迹:"浑天两界,分海定星,速至泉州港。"
千里外的京城废墟中,周墨卿指尖悬着滴血银针。面前残缺的《推背图》第四十二象正被血珠浸透,显现出前所未见的谶语:"日月当空照昆仑,龙女泣血开天门"。他怀中半块玉珏突然发烫——这是二十年前师父与西王母族使者交换的信物。
第二章 古船玄机
泉州港的蕃坊里,波斯商人手中的水晶球映出海底沉船。秦芷腕间龙鳞胎记突然灼痛,那商人口吐白沫地指着她:"玛纳兹!拜火教预言中的龙之女!"
子夜时分,周墨卿在月光下展开修复的寻龙尺。尺端射出的金光穿透海面,照亮了百丈之下的青铜楼船。船头"徐"字旗未腐,甲板上跪着十二具身披星图的玉俑。
"徐福东渡带的根本不是童男童女。"周墨卿割破手掌将血滴入海中,玉俑突然仰头,眼中射出红光组成星图,"那是十二位星官,奉命封印东海龙脉。"
秦芷突然被无形之力拉入海中。当她触及沉船桅杆时,后背龙纹与船身雕刻的应龙图腾完美重合。海底裂开深渊,一柄刻满二十八宿的青铜尺缓缓升起——正是传说中的"分海定星针"。
第三章 玉俑泣血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突然渗血。守窟僧人发现"西王母宴瑶池"图中,那位弹箜篌的仙女面容变成了秦芷模样。与此同时,周墨卿在沙州夜市撞见拜火教徒用活人祭祀圣火,火焰中浮现的竟是严嵩生前佩戴的羊脂玉扳指。
"严世蕃没死透。"周墨卿捏碎手中卦钱,铜渣在空中凝成骷髅形状,"玄机子用血祭破脉术把他的残魂附在了拜火教圣火令上。"
秦芷在月牙泉沐浴时,泉水突然沸腾。她后背龙纹脱离皮肤浮在空中,化作立体山川图。其中昆仑山位置闪烁着西王母族的蟠桃徽记,泉水倒影里竟有个与她七分相似的白衣女子在冰棺中睁眼。
第四章 瑶池会母
昆仑山巅的暴雪中,十二玉俑组成的"浑天阵"发出刺目光芒。秦芷每走一步,雪地里就绽放一朵血色雪莲。当她在瑶池边见到冰棺中的女子时,池水突然分成两半,露出刻满符文的青铜祭坛。
"我儿..."冰棺女子传音入密,秦芷太阳穴突突跳动,"西王母族以心脉养龙气,你脊骨第三节的龙珠再有三日便要破体。"
周墨卿正以寻龙尺测算方位,突然被地下窜出的青铜锁链缠住双脚。拜火教大祭司从雪雾中现身,手中圣火令上附着严世蕃狰狞的面容:"监正大人,可知龙女泣血时,正是天门洞开日?"
第五章 情定三生
瑶池祭坛上,秦芷被迫现出完整龙纹。周墨卿的寻龙尺与分海定星针在空中交叉,引动北斗七星之力。当严世蕃操控的圣火令刺向秦芷心口时,冰棺中的西王母族女子突然化作流光没入秦芷体内。
"不必二选一。"周墨卿咬破舌尖在秦芷眉心画下同心咒,两人发丝无风自动结成阴阳鱼形状,"以情为引,可化龙气为长生缕。"
敦煌上空出现千年未见的五星连珠。当拜火教圣火反噬严世蕃残魂时,秦芷将体内过剩龙气注入周墨卿经脉。两人在昆仑绝顶立下三生之约,西王母族冰棺化作玉佩落入秦芷手中,内刻"天孙织就山河锦"七字谶言。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