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章·涅槃火
"黄泉路上..."云无咎喃喃重复着燕清璃的话,突然浑身剧震,"不!"
他猛地咬破舌尖,一口心头血喷在星图上。血珠诡异地悬浮起来,组成一行古篆:"凤鸣岐山,龙潜于渊"。这是《龙甲神章》最后一页的谶语!
北方祭坛上,燕清璃的身体开始崩解。龙鳞片片剥落,露出下面金色的血肉。她对着妹妹展颜一笑,突然抓住刺向自己的噬魂钉反手插入心口。
"父亲说过..."金血从她七窍涌出,"双生花开在黄泉路...是为了给活人引路!"
摩罗的锡杖突然炸裂。燕清璃化作一道金光直冲云霄,在夜空中绘出巨大的凤凰图腾。更惊人的是,她妹妹胸口的青铜钱同时飞出,在空中与玉珏合为一体,爆发出刺目白光。
"就是现在!"赵垣一把推开云无咎,自己站在太极眼上,"记住,第三条龙脉在..."
老人的身体瞬间化为光点,融入星图。云无咎惊骇地看到,那些光点组成了一条全新的龙形,与南北两条龙脉形成三角之势。
观星台外传来山崩地裂的巨响。云无咎冲出门外,看见宇文鸿渐正在紫宸殿顶痛苦翻滚——他手中的九环锡杖倒刺入腹,杖头显现出"人算不如天算"六个血字。
第十七章·逆鳞剑
北方祭坛已成火海。宇文霜不知何时出现在燕清霜身旁,手中长剑精准挑断剩余噬魂钉。
"为什么..."燕清霜虚弱地问。
宇文霜扯下剑穗扔进火中,九枚青铜钱悬浮而起:"因为我才是真正的守龙人后裔。"她剑锋突然转向摩罗,"而你,偷了陆大人的法器!"
剑身映出十五年前的画面:陆明远将婴儿时期的宇文霜交给宇文夫人,同时在她心口种下龙息;摩罗夜盗守龙人信物,用邪术将其污染;而镇北王早已预见这一切,将计就计把双胞胎分开抚养...
妖僧狂笑着撕开僧袍,胸口赫然嵌着七枚噬魂钉:"晚了!龙怨煞气已成!"他猛地将钉子弹向空中,每枚钉子都化作一条黑龙扑向燕清璃所化的金凤。
千钧一发之际,宇文霜的剑突然脱手飞出,在空中一分为七,精准刺穿每条黑龙的逆鳞。更神奇的是,剑穗上的青铜钱自动排列成北斗状,引下一道星光注入燕清霜体内。
"姐姐..."燕清霜突然站起,双臂伸展如翼,"我来助你!"
她化作一道银光冲向天际,与金凤相互缠绕。两条龙脉终于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完美的光环。光环中央,隐约可见第三条龙影——那是赵垣与历代守龙人魂魄所化的人道龙脉!
第十八章·山河绘
天地间的震动持续了整整一夜。当黎明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云无咎在祭坛废墟中找到了奄奄一息的燕清璃。
她半边身体已经透明,心口处有个金色的光团缓缓旋转。看到云无咎,她艰难地抬起手,在他掌心写下"不悔"二字。
"我知道..."云无咎握住她逐渐冰冷的手,开始倒背《守龙经》。这是陆明远在灵魂之境传授的禁术——以魂换魂。
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燕清璃心口的金光突然分出细丝,与云无咎的眉心相连;而远处燕清霜的身体也开始发光,三道光束在天空中交织成网,覆盖了整个大周疆域。
宇文鸿渐在紫宸殿顶发出最后一声惨叫。他的身体如陶器般龟裂,无数黑气从裂缝中逸散,又被阳光净化。更远处,摩罗的尸身已化为灰烬,只剩那根扭曲的锡杖插在地上,杖头指向北方蛮族正在溃逃的大军。
三个月后,新朝建立的典礼上。云无咎独自站在钦天监观星台,手中捧着一个玉瓶——里面是燕清璃的一缕白发,此刻正在瓶中生根发芽。
"监正大人。"新任监副恭敬地呈上罗盘,"北方山脉出现异象。"
云无咎抬眼望去,只见远山之上有金紫二气缠绕如龙,其间隐约可见凤凰虚影。更奇妙的是,他怀中的玉瓶突然传出轻微的心跳声...
微风拂过,带来清越的鸣叫声,似龙吟,似凤鸣,又似故人轻笑。
[全文完]
——
后记:山河有灵,龙脉长存
写完《龙脉绘卷:山河聚气录》的最后一个字,窗外恰是破晓时分。远山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恍若书中那条贯穿天地的龙脉。搁笔静坐,云无咎、燕清璃等人的身影仍在心头盘桓不去,遂提笔作此后记,以记创作之思。
一、源起:风水中的文学秘境
这部作品的种子,早在三年前某次江南之行便已埋下。在徽州古村,一位白发堪舆师手持罗盘解说"水口"奥秘时,忽然提到《青囊经》中"若器之贮"四字。老人说:"地脉如器,聚气不散;人心亦如器,载道不溢。"那一刻,龙脉与人心的隐喻突然贯通——地理风水中的聚散之道,何尝不是人性明暗的写照?
归程火车上,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个以风水玄学为表、家国天下为里的故事框架。钦天监弟子、落难郡主、双生龙脉...这些元素如同散落的铜钱,在《撼龙经》的咒语中自动排列成卦象。而真正促使我动笔的,是读到某地方志记载:"万历年间,有术士妄改山形,致地气泄,次年大疫。"这让我惊觉:龙脉之说,从来不只是玄谈,更是先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二、构建:在典籍与想象间摆渡
为还原古代堪舆学的真实肌理,创作前期我研读了《葬书》《水龙经》等典籍。其中郭璞"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论述,直接催生了苍龙岭三条水系的设定;而杨筠松《疑龙经》中"禽伏兽蹲"的形容,则化作燕清璃化龙时的形态描写。
但小说终究需要超越史料。当写到"双荧惑守心"的天象时,我故意将真实星象与虚构预言结合——历史上此天象确实主大凶,但书中将其与双生龙脉勾连,则是文学想象。最艰难的平衡在于玄学描写:过于晦涩则阻隔阅读,过于浅显又失却韵味。最终决定以器物为媒(如青铜鼎、罗盘、玉珏),让玄妙之理具象化。
三、人物:在命定与自由间挣扎
云无咎最初设定是传统"智者"形象,但写作中他逐渐有了自己的意志。特别是第七章魂游气穴时,他质问陆明远:"守龙人为何非得牺牲?"这个瞬间,他跳出了"继承使命"的框架,开始追问使命本身的意义。而这样的叛逆,恰恰成就了最后"以魂换魂"的壮举。
燕清璃则经历了相反的蜕变。从背负血仇的复仇者,到发现自己是龙脉容器时的绝望,最终在"双生花"启示下领悟:真正的力量不是毁灭仇敌,而是守护生命。她化凤涅槃那场戏,我修改了七稿——太悲壮则近殉道,太超然则失真情,最终定格在她对云无咎说的那句"黄泉路上",留白处自有千钧之力。
宇文霜的反转是最晚确定的角色弧光。直到写第十五章时,我才惊觉这个"反派"身上藏着更深的悲剧:她被刻意培养成工具,却在最后时刻通过剑穗记忆觉醒。这提醒我们:所谓正邪,常常只是视角的不同。
四、哲思:天地人三才的当代回响
表面看,这是个关于争夺龙脉的奇幻故事,但内核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宇文鸿渐代表的"人定胜天",最终被天地反噬;而云无咎们"顺应天道"的选择,反而成就新局。这何尝不是对当今生态危机的隐喻?
更隐秘的主题是关于"传承"。书中三条龙脉对应天、地、人三才,暗示文明延续需要三重保障:自然规律(天)、地理环境(地)、人文精神(人)。当燕清璃的白发在玉瓶中重生时,我想表达的是:有些传承不在血脉,而在精神。
五、致谢:星光引路,山河为证
感谢各位读者陪伴这个故事走过四季。特别要致敬中国古典风水典籍的智慧,那些关于"聚气""界水"的论述,在今天看来仍充满生命力。最后以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谶语作结:
"山河不改,灵脉长存;人心向善,即是龙兴。"
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命途中,找到那条生生不息的龙脉。
成智 谨识
壬寅年霜降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