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荷花艳古街
文/范存华
泥坑酒业1916古街建筑群西侧流动着一条弯弯曲曲,婉若游龙的池塘。池塘的池壁用青石衬砌,清晰简洁,跟周围环境相得益彰。池塘虽说百余米长,宽不过六米,然而它的鲜活、灵动、微微荡漾的波纹,让这里的一切似乎都铺满了生机盎然,让熟悉它的工作人员,以及到此的旅游者和初识者留恋着迷,连连发出惊叹之声。
骄阳似火的七月,站在池塘边聆听着水面上安置的“哗哗哗”的喷泉声响,喇叭状巨大的喷泉让水面荡漾波动,犹如泉眼。站在池边看着水池里红色的、黑色的、金黄色的、斑斑点点的……或大或小畅游的鱼儿,是那么的快活,那么的惬意,又是那么忽上忽下,来去自由。它们你追我往,一会儿潜入水底不见影,一会儿又急急浮出水面,晃动着灵活的身子,游来游去,尽情地嬉戏着,真的是犹如一幅《游龙戏水图》,生动而有趣,让人对眼前的景象顿时心生恬淡,烦扰尽消,心灵得以安静。
池塘里雨伞般宽大翠绿的荷叶在水面左晃右摆,尽展身姿,仿佛T台上走秀的模特,不时摆弄着造型,诉说着伏天季节是它的专属。被荷叶包围而凸兀的荷花,有的早已耐不得寂寞,绽放添瑞,散播芬芳。荷花不多,它的颜色却是各具特色,有粉色的、白色的、浅紫色的……,更多的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跃跃欲试,让人期盼着、等待着、回味着……
看着眼前颜色各异,大小不一,鲜艳多姿的荷花,闷热的天气让一颗躁动不安的身心会瞬间安静下来,仿佛身处凉爽宜人的梵净山,霎时间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微风在耳边低语,正在温柔地抚摸着周身。水面上时隐时现的金色鲤鱼、虹鳟鲤鱼……自信地张大着嘴巴频频向岸上的行人传达着关切问候。仰望天空,蓝天上的白云优哉游哉地漂浮着,倒映在碧绿的池塘水面,随着喷泉的涌动而产生的涟漪在持续不断扩散着,白云似乎也在惬意地畅游在水池里,增添着水池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了一幅动态的水墨画。
站在池塘对面,俯身看到整个古街倒映在池塘里,水景交融,人在景中,景在水中,人景共融。
此情此景,让人恍惚间感觉早已身处江南水镇,静谧而悠闲。
池塘岸边生长的爿爿翠竹、爿爿石楠花卉使得池岸再添一抹灵动的气息,其中最赏心悦目的当属一簇簇的月季喇叭状花儿开的正艳,跟打碗花儿一般大小花朵恰似繁星点点,装扮着整个池岸繁花似锦,单调早已不属于这里。
横跨池塘的两座青石拱桥,小巧玲珑,尽显妩媚。池塘尽头是一处用褐色石精心堆积而成的假山,缓缓而下的流水潺潺汇聚成的瀑布,倾泻间变为白玉般的珍珠,叮咚高歌,欢快地融入脚下的水池。紧靠假山的绿柳,柳枝袅袅,随风而舞,就是现实版“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真实写照。
漫步池塘,观瞧着水面亦步亦趋的美景,仿佛就是置身于江南水镇,非梦即梦。恰在此时,一只小乌龟不知是在荷叶底下呆的时间久了,还是出于好奇,笨足笨脚左右摇晃爬凫在水面,不时的昂着头,一对鼓鼓的小眼睛四处张望着,因了喷泉的冲击,它滑稽却不由自主地在水面玩起了蹩脚的“芭蕾舞”,四肢乱弹,尖尖的脑袋使劲高高扬起,嘴巴还时不时“吧嗒吧嗒”。
投巨资建造的古街不仅仅是一条街道,当成为回味乡愁,追忆过往,怀古寄思的古街。更确切地说,其实古街早已成为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一张无言名片。按照总体设想,今后古街将要敞开大门,广纳四方宾客,充分利用古街优势,积极发挥名片效应,成为人人吟风弄月的古街,人人为畅游古街美景而自豪和骄傲,并深深地爱上古街,最终成为古街义务的宣传大使。
不久,这里将会打造旅游、餐饮、交流、文化等等休憩的场所,开辟怀旧小酒馆,开发完善特色地方名吃,围绕池塘推出古街鱼宴、荷花宴,让到访的每一位客人都能感受到赏花品酒吃美食的欢愉体验。
小桥流水,岸边人家,渔火阑珊等等景观,一定会吸引你期盼着意想不到的景色,也一定会让你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享受到赏不尽的眼福。
作者简介:范存华,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县作家协会副主席。2009年开始创作,出版有长篇小说《溪水湾湾》《鼓楼吟》,报告文学《拓荒牛—苏瑞广的耕耘岁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