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钧越山海,巍峨坚毅见丹心
——从喀喇昆仑到湘西吉首战友情
铁十师二代 刘雪萍
2011年,一列开往巴基斯坦的国际列车上,坐着一位特殊的旅客——肖际玉。她怀揣着湖南吉首老家朱家二老沉甸甸的思念,也背负着所有亲朋的托付,更牵动着一位网名“秦巴汉水”的老兵半生的挂念。此行,是去祭奠她曾经的未婚夫、为国捐躯近40年的朱法安。这张迟来的车票,凝聚了“秦巴汉水”和战友们的奔走呼号,以及湖南电视台发起公益募捐汇聚的社会爱心。

时间回溯至1980年。硝烟散尽,援建喀喇昆仑公路的壮举首次解密。彼时,刚刚退役转业的“秦巴汉水”,心中回响着在异国战友墓前立下的重誓:“兄弟,回国后,我一定找到你的父母!”他攥着信封上模糊的地址,邀约战友,跋山涉水,换了五种交通工具,终于抵达湖南吉首一个偏僻的山村。眼前景象让这位身高1.88米的陕南汉子瞬间泪崩:破败的房屋里,朱某的父母面黄肌瘦,家徒四壁。他“扑通”跪倒,含泪磕头:“爹!娘!你们的儿子回来了!”在临时设立的灵堂前,战友们强忍悲痛,向老人细述了幺儿英勇牺牲的经过。临别,大家悄悄凑出200元钱留下,并郑重承诺:“保持联系,将来一定带二老去巴基斯坦看孩子!”
尽管政府有抚恤,“秦巴汉水”的心却像被刀绞。战友生前总夸耀家乡富庶、兄弟姊妹多、高门大户……眼前清贫的落差,让他更坚定了要替牺牲的兄弟尽孝的决心。然而,要强的老人执意退回战友们的心意。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心疼哭得撕心裂肺,与儿子青梅竹马的姑娘肖际玉。这位情深义重的姑娘,终生保留了未婚夫遗物,侍奉老人,日后嫁给朱家大儿子,有个温暖的归宿。
岁月流转,这份无处安放的思念从未消散。近四十年过去,年迈的朱家父母心头那根刺——不知爱子埋骨何方、如何牺牲——愈发深痛。贫困如枷锁,一张远赴异国的车票仍是奢望。“秦巴汉水”深知二老夙愿,再次与战友们求助媒体。湖南日报社、电视台等机构被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承诺与亲情打动,发起大型公益募捐。最终,由肖际玉代表亲人,踏上了这趟承载着两代人思念与一位老兵毕生承诺的践行!
肖际玉的巴基斯坦之行,根源深植于20世纪70年代那场气壮山河的援建。一支脱下军装、以工程兵名义秘密出征的队伍,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喀喇昆仑山脉,挑战着被外媒视为“天路”的公路工程。地质险恶,飞石滑坡随时吞噬生命;战士们悬吊峭壁,脚下是咆哮的印度河;住的是滚石堆旁的地窝子,睡的是沙砾上40℃高温的木板铺。六百余位中华儿女,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这条友谊之路上。其中,就有那位年仅23岁、常与战友“秦巴汉水”争夸家乡的湘西战士朱某。“我们湖南有黄兴、贺龙,有莲藕、张家界!”他言语间满是自豪。“秦巴汉水”则“扯着脖子”反驳:“我们大秦是秦始皇一统之地!有延安宝塔山、小米、汉江!”热血青春里,两人击掌为约:待公路贯通凯旋,定要用武昌鱼、农家猪、长江水、安康菜,宴请所有生死弟兄!

然而,一场无情的塌方,将这热烈的约定碾碎在异国的硝烟中。部队回国前,“秦巴汉水”独自伫立战友坟前,高原的风卷起沙尘,他心中立下重誓:“兄弟,你的爹娘,就是我的爹娘!我‘秦巴汉水’说到做到!”
一诺既出,千钧不易!这不仅是给逝去战友的承诺,更是对为国捐躯者的尊崇,对军人信义的坚守。
时间回到2018年4月。巴基斯坦总统府,总统侯赛因亲切接见了包括“秦巴汉水”在内的17名中国援巴老兵代表,盛赞他们是“巴中友谊的奠基人”,深情感谢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与此同时,由湖南日报社等机构组织的援巴烈属及老兵代表团,首次集体步入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庄严祭奠长眠于此的88位英灵。巴基斯坦总统首次为几十年如一日守护中国烈士陵园的当地平民阿里·艾哈迈德颁发了荣誉奖章。深圳卫视镜头,记录下这历史性时刻。

巴基斯坦总统府,总统侯赛因亲切接见了包括“秦巴汉水”在内的17名中国援巴老兵代表
在朱某的墓前,“秦巴汉水”斟上从陕南带来的富硒茶、湘西的凤凰茶。他紧紧握住守墓人阿里·艾哈迈德的手,留下500元人民币和礼品,殷殷嘱托:“请一定收下!清明、年节,麻烦您替我,替国内所有亲人,给兄弟们烧些纸钱,点炷香……”这份超越血缘的托付,是远方亲人最深的牵念。一位闻讯赶来的巴基斯坦老妇人,拉着老兵们的手,泪流满面地讲述半个世纪前,中国军医如何在简陋条件下冒险为她手术、献血救命的故事。“秦巴汉水”——这位当年新疆军区某部、曾隶属援巴医疗体系的老兵,紧握异国“兄弟姐妹”的手,热泪盈眶,仿佛看到当年战友们悬壶济世的身影。

回国后,陕西安康电视台制作了专题《那些年,我在巴基斯坦》,老兵“秦巴汉水”动情讲述了1974—1978年那段尘封的岁月。1974年,第二次大规模援建启动。9000余名建设者中,超过400多位安康籍战士(占5%),他们是73年底入伍的新兵,肩负绝密使命,换上便装,隐去番号。在高原缺氧、飞沙走石的中巴边境,他们住地窝子,吃长虫发苦的陈粮,指甲凹陷变形。在比国内落后十年的条件下,于世界海拔最高(4733米)的公路上,提前两年完成了1032公里“世界十大险峻公路”之一的修建伟业。
风沙狂舞见坚毅,
屋脊巍峨证丹心。
汉水迢迢寄长思,
一诺千钧越昆仑!
青山处处,忠骨永眠;一诺既出,情义长存。秦巴汉子用半个世纪的坚守,诠释了何为生死之交,何为千金一诺。这诺言,慰藉了湘西双亲的思念,温暖了异国守墓人的心田,更在喀喇昆仑的群峰与汉江秦巴的山水间,铸就了一座比公路更不朽的丰碑——那是用信念、鲜血与无尽情义浇筑的中巴友谊之桥,也是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精神的不灭薪火。

责编:槛外人 202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