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行武隆天坑
作者:刘林海
几十年前去秦岭之巅的牛背梁时,在一片离天极近的高山草甸中央,赫然瞧见一孔约莫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凹坑,深不见底。同行人中有见多识广者说那是天坑,是天降陨石砸出来的。看着天坑壁上水流冲刷出的一道道凹槽,我却想象着或在某个史前的日子,巨若山峦的天神站在此处小解后,才有了这杰作。从那以后,我就一直以为天坑是外星来客与地球亲热之后的遗迹。直到这回走了一趟武隆,认知才得到校正。
武隆山深处,当年因了大导演张艺谋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取景选择,让武隆天坑声名鹊起。我当然也曾被电影中魔幻的场景撩拨得立誓非去一趟不可。前阵子赴重庆访友,酷热之际,半是奔着谒圣,半是图着躲暑,便顺理成章地了却了心愿。
过往看山多了,就觉得在千变万化之中,纵是层峦叠嶂,无非凸起的地方称为山峰,凹下去的地方唤做山谷,那险要奇峻者,不外乎显现于峰谷之间悬崖与峭壁的夺目之处。然站在武隆天坑边上,极目可见的一圈陡峭山崖,如铁桶般㧜起了一方天地,确是另一番叹为观止的景象。好在通向几百米深的坑底有一部垂直且旋转的电梯,让人毫不费力地体验了从天庭到龙潭的感受。当瞬间坠入坑底时,就由不得仰望头顶,原本一望无际的蓝天竟似羞涩得只肯漏出半拉脸,几朵悬浮的白云,如同少女面孔上未来得及涂匀的粉黛。此情此景,立马让人明白了眼界与位置的关系。
天地变小的时候,就容不得放眼流览。仔细环视周遭山崖,如同刀劈斧剁一般,近似垂直的峭壁,像是用夹板砌出的巨型围墙。也正是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山势,才让那连天接地的电梯现成地傍着悬崖,直上直下。
低头琢磨,这天坑咋就不像是天上落下的石头砸出来的,一来哪有如此之大的陨石,二来四周的坑壁何以如此齐整。遂就着路边石凳坐下,拿出手机求助网络。一看才知,原来天坑并非天砸之坑,而是天然之坑,本是由地表塌陷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一时间不禁为自己几十年来的望文生义而汗颜。顺带着又搜索了有关陨石落地之后的状态,方知那地貌另有称谓,虽然也会有凹坑,但结构形状与天坑大相径庭,称作陨石坑。头一回明白,这天坑与陨石坑原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自然遗迹。
看景区导览图,方知伴着举世闻名的天龙天坑与神鹰天坑,天龙三桥更为壮观,三桥夹两坑的景象构成了世间独一无二的胜景。看来这一趟跋涉不虚此行,难得的览胜机会,如何不令人窃喜。
坑底的路倒是平坦,沿着茂草夹持的小径前行,一道本是干涸的小河道,随着从天而降的小股瀑布,便有了水流。轻风撩起细密的水雾,带来一阵湿腻的惬意,阳光也被感染得退却了热辣。徜徉在这世外洞天中,怎一个陶醉了得。
一个巨型的门洞出现在面前,一眼望去,方框型的门洞上方,山体连接得严严实实,门洞下方,伴着溪流淙淙的石道,容得下千军万马穿行而过。这就是天龙桥。桥面高高在上,似为仙界通道。桥面之下的桥洞贯通天坑内外,诱得精灵般的雨燕在空中似阵阵流星划过,让按捺不住好奇之心的凡夫俗子战战兢兢闯入神秘世界。
穿过天龙桥,天地更小了,这里就是最负盛名的天龙神坑。举台与低头间,坑顶一爿天,坑底一汪水,活脱脱造物主挖出的一口深井。看着头顶四周高耸的山巅,只觉得脖子酥麻。索性靠着路边的一块巨石,半坐半卧着仰首四望,立时有了坐井观天的体验。看天累了,再低头看身边一汪池水,虽缓缓流动,却积流成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云彩漂浮在湖面上,把一圈山影遮掩得朦朦胧胧,端的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看来这天坑中的水面,才是对湖光山色的最美诠释。
天龙天坑有进亦有出。进坑这端是天龙桥,出口那端又是一座异曲同工的青龙桥。青龙桥另一侧,是一孔比天龙天坑更为袖珍的神鹰天坑。置身此处,只觉一坑更比一坑奇。举头仰望,觉得这空间有如一只巨型葫芦,口小肚大。葫芦顶端的边缘,一只硕大的石鹰正奋力作腾飞状,而四周凸起的崖壁上,哗哗啦啦的飞流散落在坑底一池碧绿的水面上,激起数不尽的涟漪,如撒下万千珍珠。此情此景,宛若龙宫藏宝洞,若想从这里带走一星半点的宝物,岂能逃得脱洞口神鹰的锐目与利爪。
既是仙界的藏宝重地,还是少作逗留罢。快快地又前行一截路程,便到了三桥中最后一桥黑龙桥。这黑龙桥果然名如其状。桥洞中幽喑深邃,微弱的光影中怪石嶙峋,其势真若一条盘踞着的黑龙,伺机发力兴风作浪。莫名间让人生出几许敬畏。
出了黑龙桥洞,天空一下子宽敞了许多。坐在路边的石阶上歇息一阵,回望高高的黑龙桥,思忖这堪称世间奇观的三桥夹两坑的构造,只觉得神妙中不可思议。想象从空中俯瞰,三座并行的巨桥一定呈现出不可一世的恢宏,且这恢宏中必定透着无法理解的神秘。而穿行于桥洞之下,又恰似进入森严的宫殿时经过了三重仪门。如果说,仅用鬼斧神工一词来形容个中的奥秘,难免显得轻飘飘。我宁肯相信,这是不为人知的超级神力,曾经刻意雕饰的成果。
龙是华夏人的图腾。天坑三桥俱以龙命名,无非说明这三桥两坑皆为龙迹。按照最流行的说法,古时一条黑龙在乌江连连作祟,天庭派天龙下凡镇压,二龙在武隆山区激战后,天龙以身躯化作石桥,困黑龙于桥下深渊,黑龙将功折罪,化身黑龙桥。而青龙桥则是天上的仙人在两桥中间搭起的出入凡间的通道,且习惯通过桥顶一孔透亮的 “天眼” 傲视下方。这些传说,或在告诫世人,踏足武隆,便可感知神明,肃然起敬中,能够接受一场心灵的洗礼。
在自然面前,自诩精灵的人类往往不自量力。一度被奉为圭臬的口号“人定胜天” 催生了数不清的笑话。来天坑游览一趟,说不定会让造访者悟透一个道理:敬畏自然,感谢有生。
刘林海
二〇二五年八月三日
刘林海
陕西省礼泉县人,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西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文学学士、法律硕士。经济师、高级律师。
一九八三年参加工作,一九九零年起从事专职律师工作。现任陕西汉廷律师事务所主任,西安仲裁委员会、渭南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曾获“全国律师电视辩论大赛”陕西赛区“最佳专业知识辩手”奖。
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京城》由作家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
第二部长篇小说《落户》由作家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
(审核:董惠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