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古墓迷踪
山涧水流湍急,云寄桑紧紧搂着苏挽晴,在黑暗中随波逐流。冰冷的水流冲击着伤口,剧痛让他几乎昏厥,但怀中人轻微的颤抖又让他强打精神。
不知过了多久,水流渐缓。云寄桑用尽最后力气抓住岸边垂下的树根,将苏挽晴推上岸,自己却因腿伤无力攀爬,眼看就要被水流冲走。
"抓住我!"苏挽晴趴在岸边,伸出双手。
云寄桑抬头,月光下少女苍白的脸上满是水珠,分不清是河水还是泪水。他伸手抓住她的手腕,苏挽晴咬牙用力,竟将他一点点拉了上来。
两人瘫倒在岸边,大口喘息。云寄桑右腿伤口被水泡得发白,鲜血仍在渗出。苏挽晴二话不说撕下自己衣袖,为他包扎。
"你..."云寄桑想阻止,却见她手法娴熟,包扎得恰到好处。
"我家世代研究风水,常在野外作业,这点医术还是有的。"苏挽晴低声道,手指不经意碰到他的肌肤,又像被烫到般缩回。
云寄桑注意到她右臂旧伤也被水浸湿,血迹晕开。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金疮药:"你的伤..."
"不碍事。"苏挽晴下意识捂住右臂,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云寄桑不再多问,抬头观察四周。他们被冲到了一处山谷,远处隐约可见一座荒废的建筑。
"那是..."
"玄女庙!"苏挽晴突然站起,"父亲说过,玄女庙下有古墓,藏有《葬经》的另一部分!"
云寄桑心头一震。《葬经》是风水界至高秘典,传说共有三卷,他师门传承的只是其中一卷。若真能找到其他部分...
"我们得过去看看。"他强撑着站起来,却因腿伤一个踉跄。
苏挽晴急忙扶住他,娇小的身躯承受着他大半重量。云寄桑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幽香,心头莫名一颤,连忙稳住身形:"多谢,我自己能走。"
苏挽晴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仍坚持扶着他:"你救了我,这是我应该做的。"
二人艰难地向玄女庙移动。月光下,破败的庙宇显得格外阴森。庙门早已腐朽,轻轻一推便轰然倒地,激起一片尘埃。
庙内供奉的玄女像已经残缺不全,但依稀可见其手持宝镜的姿态。苏挽晴突然跪在神像前,恭敬地磕了三个头。
"你这是..."
"玄女是我家供奉的祖师。"苏挽晴解释道,从怀中取出那面古镜,小心翼翼地放在供桌上。
云寄桑这才看清古镜全貌——青铜镜面泛着幽光,边缘刻有复杂纹路,背面是阴阳鱼图案。当苏挽晴将它放下时,镜面竟微微亮起。
"阴阳镜认主了..."云寄桑喃喃道。
苏挽晴双手合十,低声念诵着什么。突然,供桌下方传来机关转动的声响,地面缓缓移开,露出一个黑洞洞的入口。
"果然在这里!"苏挽晴惊喜道,拿起阴阳镜。镜面发出的微光勉强能照亮台阶。
云寄桑取出火折子点燃,皱眉道:"古墓凶险,你在上面等我。"
"不行!"苏挽晴坚决地摇头,"墓中机关只有苏家人知道解法,我必须下去。"
见她态度坚决,云寄桑只得妥协:"跟紧我,有任何异常立刻后退。"
台阶潮湿阴冷,向下延伸不知多远。空气中弥漫着陈腐的气息,混合着某种奇特的药草味。走了约莫百级台阶,前方出现一条甬道,两侧墙壁上绘着褪色的壁画。
"这是..."云寄桑举高火折子,仔细辨认。壁画描绘的是一群人正在举行某种仪式,中央两人手持法器,周围跪拜者众多。
苏挽晴轻声道:"这是'点穴大典',每十年一次的风水界盛会。二十年前那场大典后,参与的各派高手接连暴毙,成为一桩悬案。"
云寄桑心头一震。师父曾提过此事,说是风水界一大劫数,却不肯详说内情。
甬道尽头是一扇青铜门,门上刻着复杂的星图。苏挽晴上前,手指在星图上轻点,按某种规律移动着上面的铜钉。随着最后一声轻响,铜门缓缓开启。
门内是一个圆形墓室,中央放着一具石棺。四周墙壁上满是壁龛,每个龛中都放着一盏长明灯,诡异的是,这些灯竟然全都亮着,将墓室照得如同白昼。
"千年不灭的鲛人灯..."云寄桑惊叹道,"你祖上真是大手笔。"
苏挽晴却脸色苍白:"不对...有人来过!这些灯不该是亮着的!"
话音刚落,石棺后突然转出一个人影。来人一袭灰袍,面容枯瘦,双眼却炯炯有神。
"陈玄公!"云寄桑惊呼,立刻挡在苏挽晴身前。陈玄公是风水界传奇人物,二十年前那场大典的主持者,传闻早已仙逝。
灰袍老人呵呵一笑:"小子眼力不错。不过老朽已在此隐居十年,等的就是苏家后人。"他目光转向苏挽晴,"丫头,把你家阴阳镜拿来我看看。"
苏挽晴警惕地后退一步:"你认识我父亲?"
"苏明远?"陈玄公叹息,"那孩子天资聪颖,可惜..."他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嘴角渗出一丝鲜血。
云寄桑眼尖,发现老人袍角有血迹:"前辈受伤了?"
"无妨。"陈玄公摆摆手,"幽冥宗的人三日前找到这里,被我机关所伤退去,但老朽也中了他们的'腐心掌',命不久矣。"
他艰难地走到石棺旁,按下某个机关。棺盖移开,露出下面的暗格,里面放着一卷竹简。
"《葬经·人卷》,老朽守护了二十年,今日终于可以物归原主了。"陈玄公将竹简递给苏挽晴,"丫头,你身负阴煞命格,又得阴阳镜认主,是解开'阴阳双穴'之谜的关键。"
苏挽晴颤抖着接过竹简:"前辈,我父亲他..."
"明远发现了厉天行的阴谋,所以遭了毒手。"陈玄公咳嗽得更厉害了,"二十年前那场大典,厉天行借机收集各派高手的生辰八字,专找特殊命格之人...他要用'阴阳双穴'逆转生死,成就魔功..."
老人突然喷出一口黑血,身体摇摇欲坠。云寄桑连忙扶住他:"前辈!"
"听我说..."陈玄公死死抓住云寄桑的手,"阴阳双穴一阴一阳,青鸾峰是阳穴,阴穴在...在..."话未说完,老人瞳孔突然扩散,气绝身亡。
云寄桑沉重地合上老人双眼,却发现他左手紧握成拳。掰开一看,掌心赫然是一个小巧的铜制罗盘,指针直指石棺下方。
"还有机关!"云寄桑俯身检查石棺底部,果然摸到一个暗钮。按下后,墓室地面突然震动,中央裂开一个方形洞口,露出向下的阶梯。
苏挽晴手中的阴阳镜突然大放光明,镜面浮现出奇异符文。她惊诧道:"镜子在指引方向!"
二人对视一眼,决定继续深入。这级阶梯比入口处的更加陡峭潮湿,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腥臭味。下到底部,眼前是一个更大的墓室,四角各有一尊狰狞的镇墓兽雕像。
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水池,池水漆黑如墨,水面上漂浮着七盏莲花灯,排列成北斗七星形状。水池对面是一面光滑的石壁,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是..."云寄桑走近石壁,发现上面记载的正是二十年前那场大典的真相。原来厉天行当时就已入魔,企图借大典之机收集九种特殊命格之人的精血,开启阴阳双穴。陈玄公发现后带领众人反抗,虽然阻止了仪式,但参与大典的高手都中了诅咒,陆续身亡。
"所以父亲才会研究阴阳双穴..."苏挽晴泪流满面,"他是想破解这个诅咒。"
云寄桑突然注意到石壁最下方有一行小字:"阴阳互根,相生相克。纯阴纯阳,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他心头一震,这不正是他与苏挽晴的命格关系吗?
就在这时,阴阳镜突然从苏挽晴手中飞出,悬浮在水池上方。镜面射出一道光芒,照在石壁某处。那处的文字渐渐消失,浮现出一幅地图。
"这是阴穴的位置!"苏挽晴惊呼。
突然,身后传来阴冷的笑声:"多谢二位带路,省了本座不少功夫。"
云寄桑猛地回头,只见厉天行带着四名黑衣人不知何时已站在墓室入口。厉天行脸上魔纹更加明显,双眼泛着血红光芒。
"幽冥宗主好手段,竟能跟踪至此。"云寄桑拔出软剑,将苏挽晴护在身后。
厉天行狞笑:"小子,你以为破了我的阴煞阵就能逃出生天?今日不但要取《葬经》,这纯阴之体本座也要定了!"
他一挥手,四名黑衣人同时扑来。云寄桑剑光如虹,挡住两人,但另外两人却绕向苏挽晴。
苏挽晴不会武功,只能后退,不慎踩到池边湿滑的青苔,惊叫着跌入黑水池中。
"苏姑娘!"云寄桑心急如焚,却被两名黑衣人缠住无法脱身。
黑水池突然沸腾起来,七盏莲花灯同时大亮。苏挽晴在水中挣扎,阴阳镜却自动飞到她头顶,洒下一片清光。更惊人的是,她右臂的旧伤在水中裂开,流出的鲜血竟使池水渐渐变得清澈。
"纯阴之血!"厉天行狂喜,"果然能净化黄泉之水!天助我也!"
他纵身跃向水池,云寄桑不顾身后敌人,软剑脱手飞出,直取厉天行后心。厉天行被迫回身格挡,这一耽搁,池水已完全变清,露出底部的另一幅星图。
苏挽晴在镜光保护下浮出水面,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枚玉简。她脸色苍白如纸,右臂伤口却不再流血。
"拦住她!"厉天行怒吼。
云寄桑趁机冲上前,一把将苏挽晴拉出水面。她浑身冰冷,嘴唇发青,却紧紧攥着那枚玉简:"这...这是控制阴阳双穴的钥匙..."
厉天行暴怒,周身黑气翻腾,化作无数鬼首扑来。云寄桑抱起苏挽晴,纵身跳向水池中央。就在他们即将落入水中的瞬间,池底星图突然亮起,形成一个光阵将二人包裹。
"不!"厉天行的怒吼渐渐远去,云寄桑只觉眼前一花,再睁眼时已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山洞中。
第四章 镜中玄机
山洞干燥温暖,洞顶垂下无数钟乳石,在不知何处来的微光中泛着莹润的光泽。云寄桑小心翼翼地将苏挽晴放在一块平坦的石板上,检查她的伤势。
苏挽晴右臂的伤口已经诡异地愈合,只留下一道淡红色的疤痕。她手中紧握的玉简散发着微弱的热度,上面刻着与阴阳镜背面相同的图案。
"这是哪里?"苏挽晴虚弱地问。
云寄桑环顾四周:"应该是古墓下的密道,那个水池是个传送阵法。"他取出罗盘,发现指针疯狂旋转,"此地磁场混乱,恐怕是..."
"阴阳交界之处。"苏挽晴撑起身子,阴阳镜从她怀中滑落,镜面朝上,竟映照出不是他们二人的影像,而是一座云雾缭绕的山峰。
云寄桑凑近一看,惊讶道:"这是青鸾峰!"更令人震惊的是,镜中的青鸾峰顶上有一个清晰的红点,而山腰处则有一个蓝点。
"红点是阳穴,蓝点应该是阴穴。"苏挽晴轻触镜面,影像随之变化,显示出蓝点所在的具体位置——一座隐藏在群山中的古老祭坛。
云寄桑若有所思:"看来阴阳镜能显示双穴的实时状态。"他注意到红点周围有一圈黑气缠绕,"不好!幽冥宗还在打龙嘘穴的主意!"
苏挽晴突然抓住他的手:"云公子,我们必须阻止他们。父亲的研究笔记中提到,若阴阳双穴被邪法污染,会导致地气逆转,生灵涂炭。"
她手指冰凉却柔软,云寄桑心头微颤,却没有抽回手:"你的身体..."
"我没事。"苏挽晴勉强站起来,却因虚弱晃了一下,跌入云寄桑怀中。两人四目相对,一时都愣住了。苏挽晴苍白的脸上浮现一抹红晕,连忙退开:"对不起,我..."
"无妨。"云寄桑压下心中异样感觉,扶住她,"先找出路吧。"
山洞曲折幽深,阴阳镜成了唯一的光源。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微弱亮光。二人加快脚步,走出洞口,发现竟置身于一片竹林中,远处可见炊烟袅袅。
"有人家!"苏挽晴欣喜道。
临近村庄,二人整理了一下狼狈的衣衫。云寄桑腿伤未愈,走路仍有些跛,苏挽晴坚持扶着他。村口老槐树下,几个孩童正在玩耍,见到生人立刻跑开喊大人。
很快,一位白发老者带着几个壮年村民迎上来。老者目光在二人身上扫过,尤其在云寄桑的剑和苏挽晴的镜子上停留片刻,拱手道:"二位客人从何而来?"
云寄桑还礼:"晚辈与师妹在山中迷路,又遇野兽,侥幸逃脱,想借贵地稍作休整。"
老者似信非信,但见二人确实狼狈,便道:"老朽是此村里正,二位若不嫌弃,可到寒舍暂歇。"
里正家是村中最大的院落,收拾得干净整洁。安顿下来后,苏挽晴帮云寄桑重新包扎腿伤。她动作轻柔,指尖偶尔碰到皮肤,引得云寄桑心头微颤。
"伤口有些发炎,得敷些草药。"苏挽晴担忧道。
里正恰好进来送茶水,闻言道:"村东头李郎中家有上好的金疮药,老朽让人去取。"
云寄桑道谢,趁机询问:"老丈,此地是何方位?距离青鸾峰多远?"
里正手一抖,茶水洒出些许:"客人问青鸾峰作甚?那地方邪性得很,近来常有黑气缭绕,村里人都不敢靠近。"
云寄桑与苏挽晴对视一眼,继续套话。原来此地距离青鸾峰有半日路程,而村民传闻山中近日有鬼哭狼嚎之声,还有黑衣人出没。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喧哗声。一个村民慌张跑来:"里正,不好了!村口来了几个黑衣人,说要搜查什么逃犯!"
云寄桑立刻起身:"是幽冥宗的人!"他拉起苏挽晴,"我们得走,不能连累村民。"
里正却按住他:"二位且慢。"老人眼中闪过精光,"老朽虽隐居于此,却也认得风水法器。这位姑娘手中的是阴阳镜吧?"
苏挽晴一惊:"您怎么知道?"
"三十年前,老朽曾随陈玄公参加点穴大典,见过苏家祖传宝镜。"里正快速说道,"你们从古墓来?可见到玄公了?"
云寄桑简单说明情况,里正听罢长叹:"果然如此。玄公早有预感,曾托我若见苏家后人,便将此物交付。"他从怀中取出一封泛黄的信笺。
苏挽晴接过一看,是陈玄公的笔迹,上面详细记载了阴阳双穴的来历与危险,最后写道:"双穴本为镇魔而设,若被邪人利用,则魔涨道消。唯有纯阴纯阳二人合力,以阴阳镜为引,玉简为钥,方可重启封印..."
信笺末尾是一段咒语和阵法图。云寄桑看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阴阳双穴本是古代高人所设的封印,镇压着地底魔气。厉天行想破开封印吸收魔气,成就魔功!"
外面喧哗声越来越近。里正急道:"后院有密道通往后山,二位快走!记住,七日后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那日子时阴阳交汇,是重启封印的唯一时机!"
云寄桑郑重谢过,拉着苏挽晴向后院跑去。刚进密道,就听前院传来打斗声和厉天行的怒喝。苏挽晴想回去救人,被云寄桑拦住:"不能辜负里正舍命相护!"
密道尽头是后山一处隐蔽的山洞。二人不敢停留,向深山进发。天色渐暗,山林中雾气弥漫。云寄桑腿伤疼痛,速度渐慢。
"休息一下吧。"苏挽晴扶他坐在一块青石上,取出阴阳镜查看。镜中青鸾峰的红点已被黑气完全笼罩,而蓝点也开始有黑气缠绕。
"厉天行同时在对阴穴下手。"云寄桑眉头紧锁,"我们得尽快赶到阴穴所在。"
苏挽晴突然指着镜面:"你看!"镜中蓝点附近出现了几个小灰点,"这些是什么?"
云寄桑仔细观察:"像是...人?但不是幽冥宗的人,他们的标记是黑色的。"
正疑惑间,镜中一个灰点突然变成绿色,紧接着一道绿光从镜面射出,指向东北方向。
"这是在指引我们!"苏挽晴惊喜道,"绿色...可能是友非敌!"
二人循着绿光指引,在密林中穿行。夜幕完全降临时,他们来到一处悬崖边。对面山壁上隐约可见一个洞口,却无路可通。
"难道要飞过去不成?"云寄桑苦笑。两崖之间至少有五丈距离。
苏挽晴举起阴阳镜,镜面绿光更盛,照在崖边一块不起眼的石碑上。石碑上刻着古老的符文,她试着按信笺上的咒语念诵。
随着咒语完成,石碑缓缓移开,露出下面隐藏的机关。云寄桑上前查看,发现是一个精巧的滑轮装置,配有绳索和吊篮。
"古人智慧果然非凡。"他小心检查装置,确认还能使用,"我先过去看看。"
苏挽晴却拉住他:"一起。"她眼中满是担忧,"你的腿..."
云寄桑心中一暖,点头同意。二人挤进略显狭窄的吊篮,缓缓滑向对面。深谷中风声呼啸,吊篮微微摇晃,苏挽晴紧张地抓住云寄桑的衣袖。
"怕高?"云寄桑轻声问。
苏挽晴摇头:"不是...只是想起小时候父亲带我去祭祖,也要过这样的吊桥..."她声音低了下去。
云寄桑不知如何安慰,鬼使神差地握住她的手:"等此事了结,我陪你回去祭拜。"
苏挽晴抬头看他,月光下眼中似有泪光闪动。她轻轻"嗯"了一声,却没有抽回手。
吊篮到达对面,二人走出,发现洞口被藤蔓遮蔽。拨开藤蔓,里面是一条人工开凿的甬道,墙壁上镶嵌着发光的萤石,照亮前路。
甬道尽头是一扇青铜门,门上刻着七星图案,中央有一个与玉简形状相同的凹槽。苏挽晴取出玉简,小心放入凹槽。
严丝合缝。
玉简发出柔和光芒,七星图案依次亮起,青铜门无声滑开。门内是一个圆形石室,中央是一个与古墓中相似的水池,只是池水是银白色的。池边立着七根石柱,每根柱子上都刻着一个星座图案。
"这是..."云寄桑走近水池,发现池底也有一幅星图,与阴阳镜显示的蓝点位置完全一致。
"阴穴的控制中枢。"苏挽晴对照陈玄公的信笺,"看来古代高人将阴阳双穴分别设在不同地方,互相制衡。"
她正要细看信笺,阴阳镜突然从她手中飞出,悬浮在池中央。镜面投射出一幅画面:青鸾峰顶,厉天行正带着手下布阵,黑气已经笼罩了大半个山峰。
"不好!阳穴快要失守了!"云寄桑急道,"信上可有说如何重启封印?"
苏挽晴快速浏览:"需要纯阴纯阳之人在双穴同时施法,以阴阳镜为媒介,玉简为钥匙...但我们现在分不开身啊!"
云寄桑沉思片刻,突然道:"或许不必亲自前往。你看这池水,像不像古墓中那个的相反版本?"
苏挽晴恍然大悟:"你是说...这个水池能连接到阳穴?"
"试试便知。"云寄桑按照信笺上的指示,将七根石柱按特定顺序转动。随着最后一根石柱到位,池水开始旋转,形成一个漩涡,水面上浮现出青鸾峰的景象,宛如镜面。
阴阳镜自动飞到漩涡上方,镜面朝下,射出一道清光注入水中。顿时,整个石室轻微震动,池水中的景象变得清晰无比,甚至能看到厉天行惊愕地回头看向突然发光的龙嘘穴。
"开始吧。"云寄桑站在池边,按照信笺上的指示结印念咒。苏挽晴站在他对面,同样结印。二人咒语声在石室中回荡,阴阳镜光芒大盛。
池水中的景象显示,青鸾峰顶也出现了一面虚幻的阴阳镜,与真实的镜子相互呼应。厉天行怒吼着攻击虚镜,却被反弹回去。
咒语进入最后阶段,需要二人各滴一滴血入池。云寄桑毫不犹豫划破手指,鲜血滴入银白池水,泛起红晕。苏挽晴同样划破手指,但她的血滴入后,池水竟变成了淡金色。
"阴阳调和!"云寄桑惊喜道。金色池水中的景象突变,青鸾峰顶的黑气被一道金光穿透,开始消散。厉天行不甘地咆哮,却无法阻止这一过程。
就在封印即将完成之际,石室入口突然传来爆炸声。三个幽冥宗高手破门而入,为首的正是曾追杀云寄桑的黑衣人。
"拦住他们!"云寄桑对苏挽晴喊道,"别中断仪式!"
他单手继续结印,另一手抽出软剑,挡在苏挽晴身前。黑衣人冷笑一声,甩出三枚毒镖。云寄桑剑光如练,击落两枚,第三枚却因他腿伤行动不便,擦过他的肩膀。
剧毒立刻发作,云寄桑只觉半边身体发麻,软剑差点脱手。但他咬牙坚持,剑势不减:"休想过去!"
黑衣人不耐烦地挥手,三人同时攻来。云寄桑独力难支,被一掌击中胸口,喷出一口鲜血。但他死死守住池边,不肯退让半步。
"云公子!"苏挽晴见他受伤,心如刀绞,却不敢中断咒语。池水中的金光开始不稳,青鸾峰那边的黑气又有反扑之势。
危急关头,云寄桑突然想起陈玄公信笺末尾的小字:"血祭可暂代..."他毫不犹豫地将软剑刺入自己左臂,鲜血喷涌而出,洒入池中。
"以我纯阳之血,祭天地正气!"
池水瞬间沸腾,金光暴涨。三个黑衣人被强光所伤,惨叫后退。青鸾峰那边,厉天行也被突如其来的金光击飞,黑气溃散。
苏挽晴泪流满面,加快念咒速度。终于,随着最后一句咒语完成,阴阳镜发出一声清鸣,青鸾峰和此处同时升起一道光柱,直冲云霄。片刻后,光柱消散,池水恢复平静,阴阳镜落回苏挽晴手中。
"成功了..."云寄桑虚弱地笑了,随即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云寄桑!"苏挽晴扑到他身边,发现他面色发青,显然是剧毒攻心。她慌乱地取出所有药物,却不知哪种能解这奇毒。
三个黑衣人虽被金光所伤,却未离去,此刻又围了上来。为首者狞笑道:"小丫头,把阴阳镜和玉简交出来,或可饶你们全尸。"
苏挽晴抱紧云寄桑,绝望之际,突然想起什么。她看着云寄桑苍白的面容,又看看自己右臂的疤痕,眼中闪过决然之色。
"纯阴纯阳,合则两利..."她低声念着,取出阴阳镜,将镜面对准自己和云寄桑。
"你要做什么?"黑衣人警觉后退。
苏挽晴没有回答,而是咬破手指,在镜面上画下一个古老符文。镜面顿时泛起血光,将她与云寄桑笼罩其中。
"以我纯阴之血,唤汝纯阳之魂。阴阳相济,生死与共!"
血光中,苏挽晴俯身,将自己的唇贴在云寄桑冰冷的唇上。一滴泪水滑落,与血光融为一体...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