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燕赵文脉——河北省博物馆参观记
文/笔架山人
踏入河北省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燕赵大地千年记忆的大门。这座矗立在石家庄市中心的文化殿堂,以沉稳的姿态收纳着河北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密码。顺着历史脉络逐层探寻,每一步行走,都像是在与不同时代的文明对话。
一层:远古文明的曙光
一层的“石器时代的河北”展厅,藏着河北文明最古老的印记。
- 泥河湾遗址出土的石英岩刮削器,边缘保留着原始人类加工的粗糙痕迹,让人联想到几十万年前,先民们握着它们在河畔狩猎、采集的生存场景。
- 磁山文化的红陶盂与支座组合更显生活气息,造型朴素却藏着古人的智慧——盂底的烟炱痕迹,仿佛还能嗅到远古村落升起的炊烟。
转到“河北商代文明”展厅,青铜器皿诉说着早期国家的文明高度。一件出土于藁城台西遗址的青铜酒尊尤为夺目:尊身雕刻的饕餮纹狰狞神秘,纹饰间的云雷纹细密如织,既显祭祀的庄重,又让人惊叹三千多年前工匠的精湛技艺。而遗址中同时发现的世界最早铁器,更印证了河北在商代已站在文明的前沿。
二层:战国雄风的印记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是战国时代燕赵大地的缩影。
- 镇馆之宝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将战国工艺推向极致:四条龙昂首挺颈,龙尾缠绕成半球形底座,四只凤鸟羽翼舒展,纹饰繁复却不失灵动,尽显诸侯争霸时代的奢华与精巧。
-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同样精彩:猛虎的凶猛、小鹿的无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金银错出的纹饰在灯光下闪烁,仿佛能看到两千多年前工匠屏息凝神的创作瞬间。
三层:大汉王朝的回响
三楼“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区,展现了汉代王侯的生活图景与智慧。
- 展厅中央的金缕玉衣堪称奇观:两千多片玉片用金丝串联而成,衣形完整,连手套和鞋履都清晰可见,灯光下玉片泛着温润光泽,让人遥想中山靖王刘胜长眠地下的场景。
- 错金博山炉、长信宫灯等珍品更显巧思:尤其是长信宫灯,宫女执灯的姿态优雅自然,灯座可调节亮度,烟管能将油烟导入水中,古人的环保智慧令人叹服。
走出展厅时,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入,给古老文物镀上金色光晕。从远古先民到战国诸侯,从大汉王侯到后世子孙,一代代人在河北这片土地上书写着文明篇章。河北省博物馆就像一位沉默的讲述者,按时间脉络将这些故事精心收纳,等待每一个参观者,倾听燕赵大地的千年回响。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41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