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电力作为社会运转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电网公司于2025年在山东济南举办的反窃电业务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维护公平供用电秩序注入了强大动力。
反窃电管理办法的修订是此次培训的核心要点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窃电手段愈发隐蔽和复杂,传统管理办法在应对新型窃电行为时逐渐力不从心。新修订的管理办法,紧密贴合当下形势,对窃电行为的界定更加精准,涵盖了利用高科技篡改电表数据、通过无线干扰破坏计量等新兴手段。同时,它优化了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同合作,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这不仅提升了反窃电工作的效率,更让整个执法过程有章可循,为打击窃电行为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后盾。
在实际操作中,反窃电现场检查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以往,我们依赖传统的外观检查、电量分析等方法,这些手段在面对狡猾的窃电者时,常常显得捉襟见肘。如今,科技为反窃电工作插上了翅膀。智能电表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让供电企业能够实时监控用户用电数据,一旦出现异常波动便能迅速锁定目标;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海量用电信息的深度挖掘,建立起精准的用户用电行为模型,精准识别潜在窃电行为;红外测温技术利用温度异常发现计量装置和供电设施的隐患,让窃电行为无所遁形。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反窃电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让窃电者无处可藏。
法律责任保障是反窃电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电力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窃电行为需承担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法律风险和执法难题。供电企业需加强法律意识,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收集证据、开展执法工作,确保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同时,加强与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合力,让窃电者付出沉重代价,有效遏制窃电行为的发生。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为反窃电工作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提升整个团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我们期待,在新管理办法的指引下,借助先进的检查技术和完善的法律保障,反窃电工作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国家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让每一度电都能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服务社会,照亮人们的美好生活 。
文字提供(过传武)
责任编辑(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