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燕京文化集团】会长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曹俊贤,一九六四年四月九日出生,现年六十一岁,于二零二四年四月光荣退休。
父亲曹克洪,四九前随王震将军率领的部队进疆进行屯垦扎根建设哈密,献身于此。作为兵二代有责任和义务为新疆的繁荣、稳定献一份微薄之力。
因一生热爱文学,退休后开始创作,诗歌在《益友文学社》获过铜奖,散文在《三秦散文家》《中国乡村杂志》《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发表过。
近期五篇散文作品《胡杨》《红星渠》《伊吾烈士陵园》《来到地窝子旁》《左公柳》在当代中华文艺大典《传世孤本》中获得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目前正参加《中国当代文学史》征稿活动。
《古丽的哈密瓜梦》
巴依尔古丽南疆人,从部队复员后,因从小喜欢吃哈密瓜,对哈密瓜情有独钟,于是来到了哈密南湖乡,下决心学习种植哈密瓜技术。
巴依尔古丽在恳定了哈密瓜在她心目中的″珠穆朗玛峰″的地位后,了解了哈密瓜的合法产地为什么是新疆哈密而不是吐鲁番或其它,是因为哈密独特的日照时长和昼夜温差决定了哈密瓜在哈密的种植地位,于是打开了她人生探索哈密瓜种植兴趣的第一步。她用十二年的复员费在南湖乡包了十亩便宜的荒地进行大胆尝试,当地人都说:″这女娃当兵当傻了,非亏得血本无归不可″。
十二年的部队生涯,磨炼了古丽坚韧的性格,她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说干就干。古丽在当地雇了一名汉族女子,开始拉沙、拉牛粪改良土壤,当地人三月初开始开沟灌水,育苗,她按兵不动。
古丽三月底开始铺膜平地种植,行距两米,珠距二十五公分,釆用滴灌。当地参观的人,一看摇摇头走了,只有雇工李玉兰任劳任怨地按照古丽的计划配合着。当别人早种的秧苗三四片叶时,古丽的瓜苗才出土,四月底时,古丽轻滴一回水,瓜苗青悠悠地长着。当叶片出现七八片时,开始留瓜,瓜坐稳后十二片叶处把主蔓截断,一颗苗只一藤一瓜。幼瓜鸡蛋大时开始滴肥,次次少许,滴一次水进行一次病虫预防,由于主蔓截去,营养主攻果实,七月初时,瓜个个四五公斤,齐刷刷地躺满瓜床,青麻色一地长势喜人。别人的瓜都卖完了,古丽的瓜才下来,甘甜密囗,脆香汁多,古丽望着阡陌的瓜田和玉兰会心地笑了。
瓜场如战场,种瓜是战场,卖瓜更是战场。古丽联系好了她曾战斗过的南疆部队,以单价五元包送到部队,她说:″我要让守卫边防的亲人吃上我亲手种的最好最甜的瓜″。由于釆用平种,车可直接进地现走现装,下秧即进箱,即省工又省时,还省去了传统背瓜的工续。古丽独特的种植方式,当年获得巨大的成功,创下单产三点二吨,单瓜纯利润十三元的最高纪录。当人们问她为什么选择荒地时,古丽自信地说:″哈密瓜喜碱,碱地种瓜更甜,沙子和牛粪是压碱最好的肥料″。
如今,当地纷纷按她的方法种植,人们亲切地称:″古丽模式″。巴依尔古丽的哈密瓜梦终于实现了。
曹俊贤:2025年8月3日晌午
《最早的钱广——陈庆林》
″钱广″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电影″青松岭″里,发家致富最有影响和争议的剧中人物之一,随着时光的沉淀,以及事物和今天的发展来看,钱广起到了当时发展市场经济铺垫的作用。在我们当地,也有这样一位来自民间的″钱广″式人物。
陈庆林是五十年代末加入新疆哈密十三师红星二场的军垦职工,几经周转在四连安了家,陈庆林有五个女儿,原因是盼个儿子生成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没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能者多生,国营托儿所畅开接收职工子女,生了就有户口口粮。各连有卫生室、食堂、学校,最让人向往的莫过于商店货架上摆放的水果糖、饼干、水果罐头和大肉罐头了。那时生活条件差,粮食紧张不够吃,尤其孩子多的家庭,布票、粮票、糖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等是那个年代最清晰的特征。
陈庆林爱人汪碧英也是团场职工,下班后就是围着孩子转的家庭妇女,经常为孩子们的吃喝穿戴发愁。她家又都是女孩子,更是比别家的男孩子比吃、比穿、比戴更胜一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陈庆林决定在四连公家商店的旁边,自己家的院南面西开个商店。当时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兵团人的大锅饭思想还禁固着人们的思维,陈庆林算是早期的″猫论″践行者了。
当时的人们对个体是持有看法和排斥的,认为有个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搞小资那玩意玄着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放开,陈庆林通过辛苦经营和良好囗碑,捞到了当时改革开放的第一桶金。两千年后陈庆林卖房卖院,举家迁进哈密城里,风光成为城里人时,人们发现陈庆林是有先见之明的。现在个体大小商店遍布所有大街小巷,生意虽苦苦支撑,人们仍死守不放,只为当年那″售货员″的无尚荣光而坚守着。
陈庆林的四女儿陈迎春是我小学时的同学,虽然男女有别,但也是光屁股玩大的伙伴。她赠送给我她爸生前由他本人囗述,由他的后人整理书写的一本自转,尽管章法不怎么精练,但把他父亲一生的奋斗历程和思想表达出来了。陈庆林老人九十岁时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老伴也在他之前寻仙问路去了。
陈庆林虽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他对″猫论″的见解,作了身先士卒的尝试,对团场早期的市场腾飞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就像电影里的″钱广″,人们又爱又恨,又不能缺。
让今天的人们记住他吧!愿他在天堂快乐!
曹俊贤:2025年6月11日早
《李军红的精彩人生》
有些人做了一辈子事,却没人记住他们,有的人一辈子只做好了一件事,社会却需要她。今天,我要叙述的,便是普通人生活中拾来的真人真事……
李军红是新疆哈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红星二场医院的一名老当益壮的在编护士,即将退休。她的一波三折的经历,证实了不完美的生活只要通过努力,仍可获得更完美的人生。
李军红在医疗战线上奋战了一辈子,可谓环境轻松,工作不轻松,年轻时没完没了的夜班,使她本算清秀的眼角,过早地出现了眼角纹,尤其回家面对镜子时苍老明显,她只能对自己苦笑。
李军红的父亲李和忠是个中原大汉,在二场医院当过会计,李军红进医院是沾了她父亲的光,不过,那时医院也需要新人。她父亲八十几岁高龄走完了一生,母亲七十多岁还健在,过去的婚姻,男女相差十几岁很正常。比起今天六七十岁老公,手牵十七八岁的新娘,差别小多了,李军红姐弟四个她排行老二。
李军红年轻时心高气傲,把二场的非农业小伙挑了个遍,在婚姻上没少折腾,最后还是嫁给了哈密的城里人,总算一朵刺玖瑰没谢在娘家。
因婆家经济比较好,二囗子决定实现二胎,那时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还未结束,很多家庭选择一胎。但李军红家庭条件好,一是想给孩子添个伴,二是中原人的多子多福传统思想……二胎小千金顺利来到人间,说明夫妻恩爱,多年来感情仍如胶似漆。
古人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李军红刚产下女儿没几天,在她最需要依靠的时侯,老公却因车祸意外身亡,家里的太阳突然陨落,只剩她个月亮要苦苦支撑未来,困难可想而知?人常说:″高处不胜寒″,也许她的生活太完美了,老天爷也开始嫉妒了……让她老公去冥间受过……
正值人生高峰的李军红,如飞机坠落般落入深海,儿子正在上学,女儿嗷嗷待哺中,面对支离破碎的家,她只有三条路可选。(一)在家人的帮助下擦干眼泪,″万里长征″——生活从头开始。(二)和婆家、娘家商榷孩子的去留问题。(三)两种嫁人方式:一、不负责任的嫁人,牺牲孩子童年,寄人篱下。二、有目的的嫁人,给二次不幸家庭的伤囗继续撒盐,祸害社会,祸害下一代。
经过深思熟虑,她选择了最稳妥也是最坚辛的第一种……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李军红不再幻想花前月下,节日旅游,除了工作就是抚养和培养孩子。十几年过去了,儿子很懂妈妈的坚辛,读完大学,立即工作挣钱,为妈妈减轻家庭负担,如今在武汉小有成就。现实中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女儿学习优异,很少让妈妈操心。
李军红成功了,赌上最美的青春,换来最想要的生活,虽然单着,也幸福满满。李军红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给许多不幸的单亲妈妈树立了榜样,树立了信心,弘扬了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李军红几十年如一日,在单位为病人着想,回到家为老人孩子操劳,虽为自己小家拼博,但社会的和谐文明,是由千万个小家组成的,只有家家幸福了,家家和谐了,整个社会才能进步和谐,充满正能量,国家欣欣向荣……
李军红坚韧不拨的″兵团精神″和品质,不可谓不伟大?
向李军红致敬!
祝李军红晚年幸福!家人安康!
曹俊贤:2025年7月6日早
《母亲的裹脚》
母亲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她是旧中国最后一个拥有″三寸金莲″者。据此推断,母亲当年生活的甘肃还是比较封建闭塞的,仍在流行裹脚。
母亲是个苦命人,十三岁就给当地一家胡姓人家当童养媳,为胡家生下一子,解放初期胡姓男子病故,胡家家破人亡,母亲带着六七岁的儿子靠好心人施舍度日。母亲是小脚无法下田劳动,日子捉襟见肘。
改变母亲命运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母亲有了新家,嫁给了我现在的父亲曹克洪生下了我,因母亲身体不好只生了我一个,三十几岁便结束了女人一生的生育生涯。那时身体好的女人四十几岁还在生,文革时代不受计划生育限制。
母亲有严重的气管炎,在当时算是麻烦病,一变天气管就丝丝的拉风箱,我听的非常清楚,母亲怕吵着我,就头朝另一方向睡,父亲耳聋听不见。后来母亲用两个箱子为我单独铺了一张床,用箱子时把褥子取掉,用完在重新铺好。
母亲比父亲小十岁,母亲很善良,家务活都是她干,父亲喜欢吃面条,母亲因气喘擀不动面,只好在家把面和好等父亲回来擀,母亲把白莱炒好,水烧好,面一擀好直接下锅,虽然生活平淡,一家人也其乐融融。
母亲一生最值得荣耀的是她的针线活,针角细密精湛。母亲为我做的花棉裤、棉袄、穿着舒适,至今难以忘怀。母亲做的鞋样子漂亮,结实耐穿,母亲纳的鞋垫子更是艺术品,垫面上绣有花朵、动物鸟兽、形象逼真。记的有个内地来的女支边青年,看了母亲的针线活后惊喜无比,每天饭后就让母亲手把手的教她,只用了一个月,这位支青就练就了一手好针线活。支青结束后,这位支青不忘感恩,寄来了自己绣得手绢和麦乳精,那时麦乳精算奢侈品,母亲舍不得吃,等过年了才全家人一起品尝。
古人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美好的生活持续到一九八二年底,我同母异父的哥哥胡义贤,在为连队修路装戈壁的途中,乘坐团场安排的南斯拉夫拖拉机,过铁路道囗时因司机抢道与火车相撞,拖斗上的六人四人受伤,两人当场死亡,因公殉职,其中就有我哥和另外一名女职工。母亲因此遭受重大打击,精神开始出现荒忽,经常语无伦次,开始骂人,二零零一年的最后一天,母亲因胰腺癌夺走了他七十二岁的生命。
母亲临走前,嘱托我把她生前给她自己做好,没舍得穿的两双小脚鞋,没咽气时就给她穿上,另外一双给她带上,别忘了每年给她和我哥上坟,多送点钱。
母亲一辈子因裹脚没能参加社会活动,是她最大的遗憾。每年清明,站在父母坟前,望着大理石碑上″慈父曹克洪之墓和慈母王爱梅之墓″时,泪水溢满眼眶,思念和悲伤在心里久久不能散去,母亲的″三寸裹脚″总在我眼前出现,随着时间成为历史。
曹俊贤:2025年7月23日下午
鲁迅文化杯全国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
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
大赛日期:2025年8月1日--9月26日
主编投稿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中国的文化伟人,他的精神被誉为现代民族文化之魂,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为纪念鲁迅先生,铸造当代民族魂,我国引航级文化组织中国燕京文化集团特发起“鲁迅文化杯全国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欢迎广大爱国志士踊跃参赛!!
一、报名步骤:
1、提交作品:书画、诗歌、短小说、散文、歌词等,均可投稿。
2、投稿数量:诗歌1--5首;小说、散文、杂文限3000字内;书画投稿,限照片5张。
两部文学大典全国征稿,欢迎咨询投稿!!
1、《中国当代文学史》隆重征稿!
2、《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传》隆重征稿!
主编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一、投稿事宜:
1、书画作品、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短小说、歌词等,均可投稿。
2、达到入选条件者,按照页码安排稿件。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总会长:尹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