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自选当代汉诗(第二十六卷)-完整版(共12首)
01 ✦ 淮河赋(之十三)
——也说溯源
我生命的翅膀是从淮源长出的。
——题记
桐柏山主峰太白顶的泉眼
是她欲睁未睁的瞳仁
松针垂落,敲醒了头一滴
透明的啼哭
那石缝里渗出的不是水呵
是大地解开胸襟时,漏出的
第一缕胎动
青苔在河床操练爬行
像无数只小手,擎举着
尚未命名的光阴
她还没有学会咆哮,只把
星子的碎屑,珍藏进
质感温润的卵石暗红的斑纹
等着那一天,漫过堤岸时
喊出两岸的乳名
02 ✦ 淮河赋(之十四)
——刻刀与河流的记忆
记得我13岁那年放暑假
几个同学相约去淮河游泳
不识水性的我
喜欢逞能
扑通一下头一个跳进河里
结果被水呛得厉害
多亏了
我最好的发小陈家全
及时甩给我一只游泳圈
才保住了我的性命
后来,陈家全传承祖业
在渡口干起了刻字匠
刻刀起落间
惊飞的蜻蜓
翅膀上沾着淮河的锈
仿佛昨天还在码头追着跑
转头已两鬓染霜
陈家全的刻刀
不知何时也磨成了浅褐色
像他爷爷的爷爷
那个知名老艄公的胡子
他说,这把篆刻刀
一头拴着生
另一头拴着
比淮河还深的
沉默
如今,那只狗依然趴在
陈家全的坟头对着淮水狂吠
它不认得
那河面上漂着的
是多年前的一沓纸钱
03 ✦ 淮河赋(之十五)
采砂船歇泊在浅滩时
月光正一勺勺舀着河水
漂洗那些棱角被磨圆的砂
它们曾是山的骨头
现在是河的痂
有人弯腰捡了一块
掌纹里,立马呈现
7800年前的骨笛
04 ✦ 淮河赋(之十六)
一
浊浪托着星子
在河床深处翻涌
老庄的衣袖拂过
千年苔衣便有了灵魂
二
陶罐半沉泥沙
指纹洇着会呼吸的水纹
双墩的符号还醒着
在浪尖结绳记事
三
每粒河沙都藏着姓氏
随波浮沉时
会喊出某个朝代的乳名
惊起芦苇间的雁影
四
月光漫过堤岸
像未写完的诗赋
那些沉默的渡口呵
都在水底酝酿着春秋
五
潮声漫过膝头时
我摸到鱼群驮着的
青铜器上的纹路
正长成,崭新的芦获
六
她把倒影揉碎了
又重新拼出
炊烟,船帆,还有
某个帝王早已失落的冠
七
所有支流都在赶路
带着方言,揣着稻穗
和墓碑上的生卒年
汇入同一声咏叹
八
河床上那些熟悉的脚印
早被水抚平
但总会有几粒蚌壳
在泥沙里贮藏着雷声
九
她从不需要碑铭
两岸的庄稼
一岁一枯荣
那都是她的注脚
十
我索性跪下饮水
舌尖触到
千万个朝代,它们
在喉间,轻轻翻涌……
05 ✦ 淮河赋(之十七)
河水安静时,你就能看见
闲云在水底不停地练习坠落
老艄公的烟圈,散开
像段被风原谅的过错
我数着浪的指纹
每道,似乎都藏着
不被说出的隐痛
此刻,不知是谁
把心事叠进那条靛蓝纸船
让它随波逐流时,遇见
另一颗漂泊的石头
水草缠绕的,肯定
不只是船桨
还有某个黄昏,未寄出的
半沓月光
水涨时,所有沉默都会浮起
06 ✦ 淮河赋(之十八)
淮水流经的地方,都矗立着
石碑。有的刻着船名
有的刻着人名,还有的刻着
某些个被漩涡吞掉的籍贯
我数过水面的那些涟漪
熟悉的、陌生的
似曾相识的
每一圈,都裹着半粒
被岁月磨白的乡愁
当淮水流成镜子时,我站在
对岸,看自己的影子
与桥墩的影子
互为囚徒
浪花是沉默的修辞,卷着
历史的裙裾
而鱼群,正用尾鳍
在水面,写下带刺的
独白……
07 ✦ 淮河赋(之十九)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
——题记
一,风过时,总有片叶子
水在鹅卵石上练字
一笔是鱼的逗号,一笔是
芦荻的省略号
某个朝代的月光,还泡在
河心,像块没化的糖
风过时,总有片叶子
替它,轻轻晃了晃
二,有人在岸边埋了块砖
滩涂的石头,还在啃着
去年的浪
几个钓鱼人,把影子
泡得发白
水鸟叼走半片云
剩下的
沉在河底,像未拆的旧信
有人在岸边埋了块砖
说那是,祖辈漏下的
骨头
三,水退时,石头会说出
捞沙船把日子绞成碎银
老艄公的烟袋,磕出
半条河的咳嗽
水草缠住的,不只是锈锚
还有某个春天,溺死的哭腔
水退时,石头会说出
被浪嚼烂的姓名
四,被月光读薄的宣纸
波纹在临摹天空的呼吸
鱼群衔着星星,游过
桥洞投下的,半阙宋词
晚风吹散桨声灯影时
河面上,正浮着一页
被月光
读薄的宣纸
08 ✦ 淮河赋(之二十)
码头的石阶被水舔得发亮
每级都坐着半枚夕阳
老船票在浪里泡成纸浆
仍记得
那句未说的晚安
风掠过芦苇荡时
总有些碎光,像谁抛撒的
半把星星的碎屑
把脚印种在河滩吧
等水涨时
长出方舟的模样
老桨在舱底生锈,像段
说不出疼的骨头
夕阳下沉时,我弯腰
捡起半片,被浪啃断的倩影
不知何时
月光在河面铺了层絮棉
鱼群游过,带起细碎的爱恋
淮河铁桥的影子
沉浸在水里
像一札没写完的信笺
起风时,你会看见芦苇在摇
替流水,掖好半阙未凉的
往事
09 ✦ 淮河赋(之二十一)
淮水漫过石阶时
会哼那支失传很久的小调
那些被淹没又露出的石头
都长着相似的沉默
像祖父烟袋锅里的灰烬
像母亲缝补时穿针的线
在岁月里,慢慢洇成
河的形状
河水在自己的梦里拐了个弯
她把云的影子叠成纸船
有人,在岸边用鹅卵石写诗
字迹被涨潮的水
改成密码
可能是关于稻穗的算术题
也许是鱼群写给星星的情书
而水负责擦掉标点,让所有凄美的故事都变成
流动的省略号——
在堤坝的阴影里
轻轻摇晃
此刻,河水很静
岸边那几丛红柳也很静
根扎得比记忆还深七尺
老艄公的烟斗又亮了一下
火星落进水里
像没来得及沉底的往事
他说,去年被洪水冲走的船
今年,在下游结了层薄冰
风过,河水皱了皱眉头
欲言又止
10 ✦ 淮河赋(之二十二)
一
在十八道河湾处,芦苇
把影子浸在水里
像一群沉默的人,守着
比记忆更久的秘密
水鸟掠过水面时
翅膀沾了些桐柏山的青苔——
那是淮河出发的圣地
带着山的体温
水的柔情
慢慢铺展开
像一匹没织完的布
被两岸的麦子、豆子
一针针缝进泥土里
风过时,河声碎了又圆
像谁在数着年份
去年的船,今年的桥
还有埋在沙里的旧陶罐
盛着半罐水
半罐星子
二
傍晚的河,把光泡软了
浮在水面,像刚剥的棉絮
两个洗衣的妇人,棒槌起落
敲打着石头,也敲打着
河底的月光——
那些光,昨天还在
上游的堰坝上碎裂
今天就顺着水流
漫过她们的裤脚
漫过堤岸的草
漫过远处炊烟的根
有人说河是往海里跑的
但此刻它明明停着
在妇人的笑语里
在棒槌的回声里
像一段没讲完的故事
把结尾藏进了波纹
三
结冰的日子,河把自己
铺成一块透明的玻璃
压着去年的落叶
压着几条没来得及
游走的鳜鱼
孩子们在冰上打滑
鞋跟敲出的脆响
惊飞了柳树上的麻雀——
它们以为河在咳嗽
其实是河在做梦——
梦见春天来的时候
冰化成第一滴泪
顺着堤岸的裂缝往下淌
又像谁在数着全部家当——
一棵草,两粒种子
三只燕子嘴里衔着河泥
11 ✦ 淮河赋(之二十三)
一
在时间之初,淮河暗涌
不是水呵,是大地的精华
从桐柏山蜿蜒至海的边缘
每一道涟漪,都是岁月的纹
两岸的城镇,是岸边的石头
静静聆听河流的诉求
它见过战争的硝烟
也看过
丰收的欢颜
更领教过洪魔的肆虐
在昼夜的交替里
从不曾停歇
二
淮河,你是大地的脉络
在你的波光中,我看见过去
那些古老的船只,曾载着
梦想远航
如今,它们的影子仍在水底
摇晃
河边的芦苇,岁岁枯荣
它们知晓淮河的秘密
那是关于生命
关于消逝与永恒
每一次风起,都是
它们的低语
三
夜晚的淮河
如一面黑色的镜子
倒映着星空,也倒映着
我的灵魂
我站在岸边
听着水流的声音
那是自然的心跳,是宇宙的
呼吸
淮河,你穿越了历史的长河
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
而我,只是你短暂的过客
却在你的怀抱中,找到了
归宿
四
风来,掀几重浪
雨来,添几分浊
淮河可从不管这些个
她只顾自个儿,向前挪
挪过古渡口,挪过旧闸河
挪过众多支流、湖泊与洼地
挪过老庄孔孟诸多圣贤
把岁月
都浸泡在水里头了
12 ✦ 淮河赋(之二十四)
淮河赋
双墩陶片上的刻符,是淮河写给洪荒的第一封家书——七千余年前,这里早已把"家"字,刻进了泥土的基因。
——题记
淮水劈开混沌时,天地初分阴阳
北岸土黄沉如玄武,南岸草青浮若朱雀
潮起是阳,卷着烈日的青铜光泽
潮落是阴,托着月亮的白陶轮廓
双墩在鸿蒙中睁眼时
文明的火种已埋进陶土
比甲骨文早三千年的刻符
在泥坯上洇开——星图、契约、给天地的信
窑火为阳,烧硬七千年前的泥土
水汽为阴,润出纹路上的
云影天光
刻符里藏着太极的胚胎
一圈是天,一圈是地
折线是阴阳鱼
那时黄河正打磨第一粒沙
长江刚学会绕开巫山的阻拦
双墩人用骨针缝合兽皮
陶罐盛满月光与谷种,稻作绿漫两岸
稻作在阳坡抽穗,渔火
在阴沟亮着
男人撒网,网住半河的金乌
女人舂米,簸箕漏下满筐的玉兔
鹿角器挑开晨雾,蚌壳镰
收割暮色
淮河在河床里写《易经》
浊浪是阳爻,清漪是阴爻
冲积平原铺展卦象
双墩是那枚动爻
每粒黄土都贮蓄正反两面
既生炊烟,也埋骨殖
既长庄稼,也结星斗
我踩过阴阳交界的河滩
左脚是陶片上的太阳纹,右脚是
蚌壳堆里的月牙痕
祖先早把密码刻进根系——
那尊陶塑人头像
让吾辈深切地触摸七千年前
淮河流域远古人类的
生活脉搏
其实,文明只不过是
让一粒种子找到土地
让水毓养人的风骨以及文脉
让光永远朗照归途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