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芙蓉园游记
王芬谦
八月三日午后,暑气渐消,我随家人乘兴赴大唐芙蓉园。车过雁塔,远远便见一片飞檐翘角隐于绿丛,朱红宫墙蜿蜒如带,盛唐气象已先入眼。
从西门入园,迎面便是一片开阔水域,岸边垂柳依依,正是芙蓉湖。沿湖行未远,便见一处峡谷蜿蜒,石径两侧摩崖之上,诗刻如繁星密布——这便是唐诗峡了。拾级而入,仿佛踏入一部立体的《全唐诗》。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刻于危石,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沉郁映在清泉旁,王维“明月松间照”的清幽伴于竹影,三百余首唐诗或行或草,或隶或楷,与山石草木相映成趣。孩子们指着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的石刻问典故,我便在这诗境中讲起唐人赏花题诗的雅事,忽觉风过林梢,似有诗声从千年前传来,人与景、古与今,在此刻悄然相融。
离了诗峡,便到了芙蓉湖畔的码头。登船时,夕阳正将湖面染成金红,远处紫云楼的剪影在暮色中愈发庄重。船缓缓驶离岸边,两岸景致随波而动:彩霞长廊如一条彩带绕湖而行,廊上仕女图在余晖中若隐若现;不远处的杏园里,几株晚樱落英缤纷,恍惚间似有唐人宴饮的欢声笑语飘来。家人凭栏远眺,看水鸟掠过低空,听船老板讲曲江池昔日的繁华——这里曾是皇家宴饮、文人唱和之地,如今我辈亦能泛舟其上,共享这份湖光山色,不禁感叹岁月流转,而美景依旧。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我们早早候在紫云楼对面的湖岸,静待《大唐追梦》开场。当钟声敲过八下,湖面忽然亮起第一束光,紧接着,万千灯火次第绽放,紫云楼的飞檐在灯光勾勒下如悬浮于夜空的琼楼。骤闻鼓乐声起,湖中央的喷泉骤然喷发,数十米高的水幕与激光交织,时而化作玄武门的刀光剑影,时而幻出霓裳羽衣的翩跹舞姿。画舫载着“唐人”从水幕中驶出,衣袂翩跹,与光影中的宫殿、车马交相辉映,仿佛整个盛唐都被浓缩在这方水域。最震撼处,是数百盏孔明灯似的光点从湖面升起,与楼体投影中的“万国来朝”画面重叠,耳畔传来《秦王破阵乐》的雄浑旋律,那一刻,竟分不清是身在现代的湖畔,还是真的穿越回了那个气象万千的长安。
演出落幕时,岸边掌声雷动。抬腕看表,已近九点四十分,夜风带着湖水的凉意拂来,让人通体舒畅。归途中,家人仍在热议方才的光影奇观,小外孙女说“好像真的见到了李白”,大外孙女则念叨着诗峡里的佳句。我望着车窗外渐远的芙蓉园轮廓,心中了然:此行不仅是游赏,更是一场与盛唐的对话——在诗中读见风骨,在湖中游过岁月,在光影里触摸盛世。
尽兴而归,带回的不仅是满身晚风,更有一腔挥之不去的大唐情怀。
作者简介:王芬谦,网名青云居士,又名知足常乐、丹江石翁,退休教师,退休后返聘在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县老年大学发挥余热,现为商南作协会员,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民协会员,县老年学会协会副会长,商洛市民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