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间何处不青山
刺目的阳光将孟九歌惊醒。他下意识摸向胸口,太极烙印传来温润触感。身旁的苏挽晴仍在昏迷,但眉心多了点朱砂,在晨光中如红莲初绽。
"这是...云州官道?"孟九歌环顾四周,惊觉他们竟躺在当初发现山穴的地方。更奇异的是,原本寸草不生的乱石滩,此刻竟开满金色野菊,花心皆呈莲台状。
"孟...孟大人?"
沙哑的呼唤从身后传来。孟九歌转身,见严铁心倚在古松下,飞鱼服破烂不堪,但眼中血莲纹已消失不见。最惊人的是他手中捧着块玉板——正是从他脊椎中取出的那截!
"下官...好像做了场大梦。"严铁心苦笑着递过玉板,"醒来就发现身上嵌着这个..."
孟九歌接过玉板,阳光穿透时显现出精密山水纹。他急忙取出陆炳所赠虎符,二者严丝合缝地拼合,组成幅完整的地图——四十九处活人桩所在地,此刻全都标记为金色泉眼!
"龙脉化灵泉!"孟九歌恍然大悟,"《造化天书》所谓'废地变宝地'竟是这个意思!"
苏挽晴突然轻咳着醒来。她指尖刚触及地面,三丈内野菊瞬间拔高一尺,花瓣上凝结出晶莹露珠。更奇妙的是,这些露珠竟自动排列成《金莲种玉诀》的片段文字。
"我的灵力..."她困惑地看着自己双手,"好像不一样了..."
孟九歌正欲解释,远处突然传来整齐的马蹄声。一队锦衣卫疾驰而来,为首者摘下斗笠,赫然是陆炳!
"贤弟别来无恙。"陆炳下马时,玄色披风扫过之处,枯草返青,"东厂昨夜突发大火,曹谨年心腹尽数葬身火海。"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严铁心,"倒是严百户的飞鱼服在灰烬中被找到..."
严铁心突然跪地:"属下愿领死罪!"
"起来吧。"陆炳扶起他,"你脊椎里的《九龙归天图》是先帝亲赐,本就有择主之能。"说着突然掀开自己后领——颈椎处竟也有块玉化骨节!
孟九歌与苏挽晴对视一眼,同时想起太虚幻境中的见闻。陆炳似有所觉,从怀中取出卷黄绢:"陛下口谕,孟卿寻龙有功,赐还祖宅,并..."
话音戛然而止。众人脚下大地突然震颤,远处传来轰隆巨响。孟九歌极目远眺,只见七百里外的落星山正被七彩祥云笼罩,云中隐约有宫阙浮现。
"太虚幻境现世!"苏挽晴惊呼,"难道是因为..."
她话未说完,怀中突然飞出一物——正是当初在石室得到的半块青铜罗盘。更惊人的是,孟九歌胸前的太极烙印也离体飞出,与罗盘合二为一,在空中投射出巨幅星图。
陆炳见状大惊,急忙展开手中黄绢后半段:"...并敕封为护国天师,与药王谷苏氏女共掌《造化天书》!"
星图突然收缩,化作流光没入苏挽晴眉心。她周身顿时泛起柔和金光,脚下花草自动生长成莲台状。孟九歌的罗盘不知从何处飞来,天池中浮现两行小字:"山势依旧在,人间已青山"。
"我明白了。"孟九歌握住苏挽晴的手,"《天宝乌经》真正的奥义不是寻龙点穴,而是..."他突然顿住,因为苏挽晴的衣袖滑落,露出手腕内侧新出现的金色纹路——正是当初银铃炸裂时形成的星图!
陆炳突然剧烈咳嗽,呕出口黑血。苏挽晴眼疾手快,摘下一朵金菊揉碎敷在他腕脉上。令人震惊的是,黑血遇花即化,变成缕缕金雾升空。
"督公的七星锁魂蛊..."严铁心突然撕开自己衣襟,胸口浮现北斗纹样,"原来我们都被下了..."
孟九歌猛然想起什么,取出那枚融合后的青铜罗盘。日光下,盘底显现出细密文字:"以龙脉化灵泉,可解天下奇毒"。
"去落星山!"苏挽晴突然指向远方的七彩祥云,"太虚幻境降世处必有第一口灵泉!"
众人策马疾驰,所过之处枯木逢春。接近山脚时,孟九歌发现怀中《天宝乌经》残页自动飞出,在空中燃烧成灰。灰烬落地竟长出七色花,每朵花蕊中都坐着个拇指大的小人,齐声诵唱着古老的祝祷词。
最惊人的变化发生在苏挽晴身上。随着接近山巅,她每走一步,脚下就绽放一朵金莲。当第一口灵泉映入眼帘时,她突然浮空而起,长发无风自动,在阳光下泛出淡金色光泽。
"九歌..."她的声音忽然空灵如天籁,"我看见了...我们的..."
话未说完,灵泉中突然冲出一道水龙卷,将苏挽晴包裹其中。孟九歌不假思索跃入水幕,在漫天水珠构成的幻象中,他看见两个襁褓中的婴儿被种下金莲,而施行术法的除了孟老爷子与苏谷主,还有位仙风道骨的老者——赫然是青年时期的陆炳!
"原来如此!"孟九歌胸前的太极烙印突然飞出,与苏挽晴眉心的朱砂相融。灵泉轰然炸开,水雾中浮现出《造化天书》最后一章:"...葬其所会,实为新生"。
当水雾散去时,整座落星山已变了模样。光秃的山脊长出参天古木,干涸的河床涌出清泉,更神奇的是,四十九处曾经的活人桩所在地,此刻都升起袅袅灵气,在空中交织成覆盖整个大明的网络...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