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照仁,笔名金狗,济南市作协会员,1956年生,山东济南莱芜茶业口镇东腰关村人,小学高级退休教师,多篇论文发表在省市区报刊,6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戏剧《石头缘》,荣获2010年“文心雕龙杯”全国二等奖;65万字抗日小说《女中豪杰》,去年4月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长篇小说《家耕》已写40万字,预计百万字以上;《天赐仙女》已写上篇13.8万字,下篇待续;戏剧《穷哥们富哥们》5.84万字,皆发表在多个文学网站上。书信《给爱妻的一封信》,荣获2012年“世纪金榜杯”全国书信大赛一等奖并出版发行。200余篇(首)评论、散文、诗歌、歌词、新闻通讯在报刊杂志、广电、网络平台、公众号上发表。2025年被“九州文墨”评为“2025年度匠心作家”。

劫后重生石玉叶
文/高照仁
都说人是隔辈亲,在我和妻子与孙女十几年的相处中,完全能够体现的淋漓尽致。可是,我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到那隔辈亲的爷爷奶奶,你说我的命苦不苦?不过,我可有一位隔两辈的老奶奶。
我的老奶奶姓陈,她是一位慈祥、善良、勤劳、节俭的人,还是一位极其命苦的人。她小时候就没了爹,便从本镇的北嵬石村,随娘改嫁去了近三十里地的刘白杨村的秦家。当她到了结婚的年龄时就嫁给了我的老爷爷,老爷爷又在中年去世了,随后我的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你看,老人家中年丧夫、丧子、丧媳,她送十岁的大孙女做了童养媳,养八岁和五岁的孙子、二孙女,把两岁的三孙女送了人,在旧社会一个女人支撑着一个家,你说苦不苦?难不难?好歹盼来了我,你说老人家能不拿我当宝贝?我从牙牙学语就记得,老奶奶总是护着我,疼着我,有好吃的想着我,你说我又幸运不幸运?
我是在老奶奶的怀里长大的,老人家总是告诉我,泰山奶奶为人的时候,她的名字叫石玉叶,然后就教我那句听而不厌的顺口溜:“泰山奶奶管得宽,保佑莱芜和泰安;泰山奶奶管得宽,保佑山东人平安;泰山奶奶管得宽,保佑华夏子孙安。”
当我的老奶奶说完这句顺口溜,我每次都缠着她讲泰山奶奶小时候的故事。老人家听的多了,讲得熟了,她信口就来。老人家在讲故事之前,她总是先指指大门南面不远处的马头山,再指指西南面能够看得见的马鞍山,这才开始讲那特别动人的神话故事:
在东汉时期,泰山脚下有一户人家,男主人是一位善士名叫石守道,妻子是金氏。就在中元七年(公元六四年)农历四月十八日的子时,家里诞生了一名女婴,取乳名玉叶,大名叫石玉叶。
这石玉叶长得皮肤白皙、眉清目秀、貌美如花、睿智聪颖。在她三岁的时候就语出惊人、通晓人情世故、善解人伦,在当地人们的眼中,她是一位从未有过的奇女子;在七岁的时候,她日夜礼拜西王母,就已经通晓道法,同时还学会了诊断病情、懂得了药理药性;在九岁的时候,她就经常给人家看病治病,并且百病皆治,手到病除,所以,方圆百里前来诊治疑难杂症的人,那可谓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由于石玉叶医道高深,又不为名利,且服务态度甚好,加之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因此深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褒扬。
这石玉叶在十四岁的时候(公元七八年),她得到曹仙人的指点,在农历的三月十五日,她说服并辞别了父母,骑上家里那匹自己走进院子,并且从未有人来找过的青鬃绿身百花马,就去了泰山顶上的黄花洞修炼。
这石玉叶进入黄花洞之后,她潜心修炼,经历了千辛万苦,受尽了七十七重磨难,终于熬到了三年后的最后一天。
在石玉叶进入黄花洞之前,那曹仙人就告诉她:“你只要经得住整整三年的寂寞、渴饿、病痛等等万般折磨,专心修行,一定会得道成仙。你千万要记住,多修炼几年不仅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而且还会增加莫大的道法与功力;但是少一个时辰,却会一无所获、前功尽弃!”
这石玉叶把曹仙人的话深深的刻在了心里,她清楚的知道,在进黄花洞时,那太阳在天空正中央微笑,正好是午时时分。现在洞口开始发亮,她估计大约在卯时阶段,再过三个时辰她就大功告成了!
不过,这石玉叶还想继续经受磨难,再加深一段更为艰难的修炼期,这对于她的道法、功力、医理药理等方面,那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这石玉叶正在暗暗的下着决心,她忽然听到泰山脚下,到处都是鬼哭狼嚎的凄惨声。她沉下心来,利用修炼的道法与功力,将两只耳朵伸向了远方,远方……
这石玉叶听得是真真切切:人在哭,鬼在嚎,狼狗争尸动牙爪!
这石玉叶本来就是慈悲为怀、菩萨心肠,她乍一听到到处都是有气无力的恸哭声和哀求声,使她感到一阵阵撕心裂肺,立刻又动了恻隐之心。她起身之后,顾不得三年的修炼化为泡影,一把抓起药囊,转身就向洞外奔去。
这石玉叶刚到洞口,就见曹仙人堵在了洞外。他看看心急如焚的石玉叶,然后说道:“石玉叶,三年的痛苦你都挺过来了,就剩下最后的三个时辰了,你还坚持不下来?你可要想好了,你一旦走出这黄花洞口见了阳光,可不仅仅是毁了你三年的道法与功力,很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石玉叶对曹仙人说道:“仙长,如今瘟疫肆虐,我听见到处都是鬼哭人嚎带祷告的,如果再等三个时辰,我倒是功德圆满了,可是这人世间要死多少人啊!”
那曹仙人说道:“就你一个小小的石玉叶,能救得了全人类吗?”
“能救一个是一个,能救多少是多少,如果死我石玉叶一个人,能救下天下百姓,值!”这石玉叶的回答是铿锵有力、非常果断。
“要是死无葬身之地,可是没人救得了你!”那曹仙人说着这话就侧起了身子。他知道,对于这样一位果决的人来说,意志力是特别的强大,挡是挡不住的。那曹仙人看看身单力薄的石玉叶,心里惋惜道:“唉,天意呀!”
这石玉叶毅然决然的疾步走出洞口,这时候拴在洞口的那匹青鬃绿身百花马,突然“咴咴”地叫起来。石玉叶这才想起了自己拴在洞口大树上的这匹马,看来它跟自己一样,已经无声无息的呆了将近三年!
这石玉叶走向前去,她捋了两下青青的马鬃,那马更有了人性,懂得了人意,它四条腿轻轻地往地上一蹲,这石玉叶就跨上了马背。谁知那青鬃马在洞外,吸收了石玉叶修炼时,从洞内流出的高能量气息,也有了一定的功力,便贴着地面飞了起来。这石玉叶是非常的高兴,有了这匹会飞的青鬃马,就能到很多去处,就能治好好多的病人。天意呀!
这石玉叶胯下的这匹青鬃绿身百花马,现在已经成为一匹不凡的初级神马!这匹青鬃马心里清楚,如果自己的主人石玉叶,再修炼三个时辰,她就是一名能腾云驾雾、分身隐身、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排山倒海、搬运世间万物的中级神仙;而自己也会沾沾光,成为一匹中级的、能在天空中飞行的神马!那可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真的是好惬意哟!但是为了拯救人类于水火之中,自己的主人都舍弃了自己三年修炼得来的成果,自己为什么不舍得呢?
那匹青鬃绿身百花马,好像猜透了石玉叶的心思,眨眼之间就把她带到了自己修炼前的家里。那病入膏肓的父母一见到石玉叶归来,知道自己和乡亲们都有救了,尽管发出的声音是那么的微弱,可他俩的心里却是喜不自胜。这石玉叶不敢怠慢,她赶紧从青鬃马的嘴里,掏出几根从泰山悬崖上叼来的草药,来不及煎熬,便放在清水里就用两只手揉搓起来。清水变成了青水,这石玉叶就端给了父母。那父母亲每人只喝了一口,脸上就开始泛起红晕,继而有了说话的力气。石玉叶这才知道,这匹青鬃绿身百花马,已经不是原来的“凡马”,治病的草药经过它口腔气味的熏陶和唾液的浸泡,药力和药效已经提升了上万倍!
这石玉叶问病情好转的父母,为什么这泰安城内没有人走动,原来的繁华变成了萧条。那父亲告诉她:“自从去年春天开始,这泰安城里就有人得了一种快速传染的怪病,医道再高的大夫也治不了。刚开始死了人,庄里庄乡的还来人挖坑掩埋尸体,子孙们还哭着送葬,可是到了后来,一个个都没力气了,家里的人只好爬着在大门口或是院子里,用铲子挖个小坑,好几个人把自己的亲人拖进去,再用手抓起一把把的土埋了,再到后来,所有死的人都不能管了,在哪里死了就在哪里暴尸。”
那母亲接着说道:“别说是拖尸埋人了,活着的人没了力气不能种地,就连吃的、喝的都没有了。那所有活着的人,一个个不能站立,都爬到河边去,饿了吃把草,渴了就转身爬到河边去喝水……”
那母亲还没有说完,这石玉叶就迫不及待的问道:“所有活着的人都在河边吗?你俩怎么没去呢?”
那母亲对石玉叶说道:“俺俩没去河边,是在家里等你。俺知道你是一副菩萨心肠,你如果听说有了疫情,一定会来搭救乡亲们的。”
这石玉叶转头问父亲:“那黄花洞在哪里你又不是不知道,怎么不去告诉我呢?”
“谁说没有去?我去了好几次呢!第一次走到黄花洞跟前,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洞口了,越看越不像原来的样子。我喊你的名字,可是那嗓子眼里发不出声来;后来几次我都是约着好几个乡亲,快到黄花洞了,那浓雾从天空中往下飞,从山底下往上冲,一时间就像走进了漆黑的夜晚,简直是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几个看看到不了黄花洞跟前,就不约而同的喊起了你的名字,可是一个个就像是浸泡在水里,一张口那水就往嘴里涌,堵得我们说不出话来。没办法,我们只好手挽着手,连滚带爬的往回走。可是我们一到了南天门,那浓雾倏地钻进了山沟里,那太阳跟去时一模一样,仍然在天上高高的挂着。我们都觉得蹊跷,可能这瘟疫是人类躲不过的一场劫难,不想让你救人,我们就再也没去找过你。唉,天意呀!”
这石玉叶见父母说完,她知道是曹仙人天意难违,就不再解释。她辞别了父母,跨上那匹青鬃绿身百花马,就到了大汶河的上游。那马跟石玉叶想的一样,只要在大汶河的上游放上草药,那河边的病人喝了掺入草药的河水,尽管药力和药效小了一些,但也会渐渐康复的。
那匹青鬃绿身百花马停下来,然后四蹄落了地,这石玉叶从马口里掏出一把草药,顾不得绾那裤腿就“扑通”一下跳进了河里,她在一块裸露的石头上磨搓起草药来。那匹青鬃绿身百花马也没有闲着,它把嘴里的草药也在不停地咀嚼着,搅拌着,然后低下头去喝口水,再在嘴里来回的运动几次,把药和水掺匀了再吐到河里去,跟主人石玉叶磨搓的药水一汇合,就随着流淌的河水流到了下游去。
河边上那密密麻麻的病人喝了大汶河的水,病情在渐渐的好转,不几日就走回了家里去。人们的病情突然好转,并且不再反复、不再传染,他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他们能够猜得到,这是苍天见人类病死的可怜,就解除了他们的这一劫难。再到后来,人们都下地干活了,摆摊经商了,进私塾读书了,去单位工作了,互相串门了,才从石玉叶父母的口中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这石玉叶见泰安城大汶河两边的人,解除了瘟疫,就骑上那匹青鬃绿身百花马,回到泰山的悬崖上,叼上满嘴的草药,再向其他河流的上游飞去。
这石玉叶不知去了多少河流,反正有人的地方她就去;不知来回跑了多少次去泰山采药,反正没了草药她就往回返;不知熬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反正只要还有病人她就不会停歇!
不知熬过了多少日日夜夜,不知跨过了多少山山水水,这石玉叶终于累坏了,累垮了。她胯下的那匹青鬃绿身百花马,也实在是支撑不住了,在它从泰山悬崖上采药之后,再往东北方向飞的时候,它稍微一眨眼,被一块巨石绊倒了,瞬间从半空里一直摔在了悬崖下,继而冲到了泰山东北方向的近二百里处,可见飞行的惯性有多大!
那匹青鬃绿身百花马被摔死了,这石玉叶也磕得头破血流一命呜呼,还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唉,真是天意呀!
那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很是关心他的子民,对于这次的普遍瘟疫,他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束手无策。因为他知道,这是人间的定数、劫数、命运不可违,不会有哪位神仙舍弃自己来之不易的道法、功力,甚至生命,去违反神规仙律救民于水火之中。
不过,这玉皇大帝的眼睛是雪亮雪亮的,他一直盯着疫情的发展、病人的状态和世界的变化。这一天,他忽然看见一位妙龄少女,骑着一匹青鬃绿身百花马,飞奔在各条河流的上游,她先是下马,再是跳进河里,然后在石头上磨搓着什么。这玉皇大帝觉得很是奇怪,就问了身边的太上老君,他告诉玉皇大帝:“那是一位正在修炼还没有出道的无名小神,在磨药拯救病人。”
那慈祥的西王母感到特别的新鲜,她朝下界一看,惊诧的说道:“那不是将要出道的聪颖惠女石玉叶嘛!”
“你是怎么知道的?”那玉皇大帝问道。
“我怎么不知道?不是你下令让我管理天上、天下所有女神、女仙的吗?我得尽职尽责呀?”那西王母笑笑说道。
这玉皇大帝拍拍脑门,他赶紧笑着回道:“可不是嘛,被人间的这场灾祸焦虑的忘了!你能说说她的真实情况吗?待瘟疫过后,重奖她的道法与功力,为全体神仙树个榜样!”
“这石玉叶呀,在她三岁的时候就语出惊人、通晓人情世故、善解人伦,在当地凡人的眼中是一位从未见过的奇女子。在她七岁的时候,就日夜礼拜与我,她通晓道法,同时还学会了诊断病情、懂得了药理药性。到了九岁的时候,她就经常给人家看病治病,并且百病皆治,手到病除,所以,方圆百里前来诊治疑难杂症的人,那可谓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由于石玉叶医道高深,又不为名利,且服务态度甚好,加之治好的病人又不计其数,因此深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褒扬。”
这西王母说的有眉有眼,就像说书的一样;那玉皇大帝洗耳恭听,越听越爱听。这西王母接着说道:“这石玉叶在十四岁的时候,她得到曹仙人的指点,她说服并辞别了父母,在农历的三月十五日,骑上家里那匹曹仙人赠与的青鬃绿身百花马,就去了泰山黄花洞修炼。要不是她硬要出洞救人,这会儿早就功德圆满了。这小小的石玉叶倒是把瘟疫给消灭了,把人类给拯救了,可由于她的道法和功力的浅薄,这回非出大麻烦不可哟!唉,真是天意哟!”其实,这西王母早就预料到了结果,她才有意说给玉皇大帝听的。
那玉皇大帝说道:“非也!我们天庭之上都没了公平、公正,都不奖善惩恶,那要是到了人间还能有什么!我们就是褒奖好的,惩治坏的,天上人间一律对待。太上老君听令,现在我拟口谕……”
那玉皇大帝还没有说出口谕的内容,这西王母便大声说道:“坏了,石玉叶出事了!”
那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往下界一看:那青鬃绿身百花马被巨石绊了一跤,那巨石往下滚了一段距离,它倒竖起来就戛然而止了,可是那匹青鬃绿身百花马,却摔进了东北方向近二百里的深沟里。那匹青鬃绿身百花马,可能是想爬起来去救自己的主人,那双前蹄才起了一半,后半身才刚刚正东正西的摆正了身体,它正在拼命爬起的时候,突然觉得五脏六腑分崩离析,疼痛难忍,它本能的把头高高的昂起来,长嘶一声,就那样挺着脖子死掉了,而它的眼睛到死也没有闭上,一直盯着甩向前方,没能起身的主人石玉叶!
天庭之上的大神大仙们,一个个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好一阵才缓过劲来。这一阵在天上不算长,而在人间就不算短了,那菩萨心肠、不顾神规仙律、与瘟疫魔头抗争、救百姓于水火的石玉叶,已经在荒野深沟里暴尸了七天七夜!
于是,那玉皇大帝就委派太上老君前往,让石玉叶的魂魄回归玉体,起死回生,褒奖她的道法与功力比西王母稍逊,并且封她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弘德碧霞元君”、“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借助人间皇帝之口受封,在四位最高女神的元君神位之中名列第二,让其坐镇泰山,给予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助华裕民、济厄救灾、赏功罚罪等职权。
那玉皇大帝还嘱咐太上老君,让那匹为民立过大功的、疲惫不堪的、死于万丈深渊的青鬃绿身百花马,按原样躺在原地安息,将它的身体点化为隆起的山峦,填起那无人问津的万丈沟壑,并从东往西依次排列:它那高昂的头颅名叫“马头山”,马鞍叫做“马鞍山”,最西面就是“马尾山”;将“青鬃”点化成万年不枯的青松,“绿身”点化成绿草绿树,“百花”点化成各色各样的野花,就连那五彩斑斓的石头,在三山之中,在绿荫之间,也成为一朵朵靓丽的、特别耐看的、经久不衰的“鲜花”,让其与人类相伴,供人类生存,与天地共存共荣。
还有泰山上那块倒立的巨石,身体倾向东方,它像一位巨人,紧盯着那被甩出的善女石玉叶,被摔死的青鬃绿身百花马,还有东边的大海,以及那每天早晨徐徐上升的太阳!这块巨石,人们给它取名“望海石”。
舍生为民的石玉叶,成了诸神诸仙的榜样,成了人类一代代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