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飞驰的列车上,竟现荒诞一幕:有人公然外放音乐跳广场舞,嘈杂声响撕裂车厢宁静;有人为图一己干净用一次性座套,离去时却留一地狼藉。这般场景,刺痛公众神经,也让 “维护公共环境,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这句白岩松的话,再次发人深省。
公共环境,是社会文明的直观映射,承载着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与形象。列车车厢,作为典型公共空间,本应文明有序、整洁舒适。然而,列车上外放音乐跳广场舞,无疑是对公共秩序的公然挑衅。这般以自我为中心、罔顾他人感受之举,凸显部分人公共意识的极度淡薄。他们将个人娱乐凌驾于他人安宁之上,把公共空间据为个人 “舞台”,既扰乱其他乘客休息,更破坏公共环境应有的秩序氛围。
使用一次性座套后随意丢弃垃圾,同样令人痛心。表面求个人整洁,实则以牺牲公共卫生为代价,背后是对公共环境责任的漠视,是社会公德缺失的明证。维护公共环境,需每个人从自身出发,不仅关注个人小环境,更要珍视公共大空间。随意丢弃垃圾,看似事小,实则如 “文明暗疮”,侵蚀公共环境的整洁美好。
白岩松之言,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富足时,绝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公共环境,绝非仅止于打扫卫生,更是对公共秩序的尊崇、对他人权益的关切、对社会公德的坚守。这需全社会协同发力,从教育引导、制度约束到个人自觉,多管齐下。
学校与家庭应强化对青少年教育,将公共意识与社会公德融入日常,培养他们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与责任感。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宣传正面典型、曝光不良行为,弘扬文明风尚,营造维护公共环境的良好氛围。相关部门则要完善法律法规与制度,加大对破坏公共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让不文明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对每位公民而言,需时刻反思自身行为,增强自律意识。在公共场合多换位思考,多尊重他人与公共环境。维护公共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关乎自身生活质量,更关系社会文明进步。
列车上的不文明现象,仅是公共环境问题的冰山一角。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维护公共环境任重道远。但只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践行文明行为,共同担当责任,公共空间必将更加和谐美好,社会文明画卷也将愈发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