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一座被运河文化浸润的古城
孙建华
在江苏北部平原上,淮安是一座被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浸透的著名古城,有四水穿城而过,具有江南水城的特色,也有苏北城市的风貌,它浸润着运河千年流淌的脂膏。这座城市的文化肌理中,分明可见一种古老美学——丰腴而不失筋骨,柔软中暗藏韧性。淮安的历史不是青铜器般冷硬的叙事,而是如同文楼汤包般,薄皮之下包裹着滚烫鲜美的文化美汁,等待着众多细心的食客轻轻吮吸,领略那瞬间迸发的纯香滋味。
淮安与运河的关系,恰似鱼与水的和谐共生。大运河的波光粼粼,为这座城市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历史光泽。自隋炀帝开凿通济渠起,淮安便因"漕运咽喉"的地位而日渐兴盛。明清时期,漕运总督衙门的设立,更使其成为国家血管中最富营养的节点。运河输送着食品、稻米、茶叶与货物、饮料、将淮安盛产的海盐、洪泽湖的白鱼、鲜虾、螃蟹、莲藕、美酒、淮扬美食,运送至全国各地,更是四方文化沿着运河中,如同佐料般融入淮安的本味。在这里,运河不是冰冷的交通线,而是营养淮安文化的沃土,淮安人民喝的是运河水、吃的是运河水滋养的粮食,淮安因运河而兴旺、发达、相继杭州、苏州、扬州也因运河而繁荣昌盛,成为古代运河沿线四大闻名古镇,运河交通方便,为徽商带着文房四宝、徽剧艺术、浙、闽商带来南方特产、北方客商带来盛产的皮毛运输淮安,提供方便,杭州的陈氏刻书社因运河的交通便利而来到淮安落户,扩大刻书业务,让这座城市的在陈氏刻书社、徽商文房四宝、徽剧艺术的滋润中变得酥软入味。因刻书业、文房四宝、徽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淮安的文学、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孕育出一代伟人周恩来、文学家吴承恩、刘鹗、闫若琚、潘德与、鲁一同、四大才女邱心如、刘清韵、汪藕裳、倪瑞璇、画家边寿民、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医学家呈鞠通、韩达哉.....。这些文学、艺术家,在淮安的文学艺术史上,留下名垂青史的巨额篇章。
河下古镇的石板路上,至今仍能感受到当年漕船航行带来的历史印迹,那些斑驳的盐商宅院、商家园林、文化书院,恰似古老天空散落的闪闪星星,虽历经岁月洗礼却更显光泽。
淮安名人的精神谱系呈现出奇特的运河文化因素。韩信在运河岸边忍受胯下之辱时的柔软,不正是智慧的选择?关天培在虎门炮台上的刚烈、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展示?抗金英雄梁红玉带领淮安人民,沿运河到镇江擂鼓抗金兵,是运河文化的滋润、吴承恩笔下《西游记》的天马行空、唐僧取经的坚韧不拔、孙悟空识妖的火眼金睛,猪八戒的贪婪本性、沙和尚的忍辱负重,恰似文火慢炖后的肉质——既保持了想象的弹性,又深植于现实的滋味、汪廷珍严惩治河贪官、吴鞠通的瘟病调辨、潘德屿的文艺理论、沈坤(状元)回家探亲遇上倭寇侵峈淮安,他即组织淮安人民抗击倭寇,这些淮安儿女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淮安风骨"、“运河文化”,表面似水般柔顺,内里却有着竹的劲节。周恩来总理的处世哲学尤其体现了这种特质,他制定的世界上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他在国际风云中的斡旋智慧,不正是淮安运河文化中刚柔相济的最佳代言?这种精神质地,使淮安名人如同时光腌制在运河文化里,历久弥香。
饮食作为文化最直接的表达,淮扬菜将淮安的肉质美学发挥到了极致。一盘软兜长鱼,其嫩滑程度足以让丝绸逊色;一块钦工肉圆,在口中烩开的汁水是对"鲜"字最佳体会、“开洋蒲菜”的清爽、葱翠、苏东坡品尝的洪泽湖白鱼,是对运河水质的生动注解。淮扬菜厨师如同文化炼金术士,将普通的食材点化为艺术珍品。他们懂得,真正的美味不在于堆砌珍稀,而在于对质感的极致追求——这正是淮安运河文化精神的隐喻。当文人墨客在清江浦“玉壶春”洒楼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淮安的“文楼”上的一副楹联(小大姐上河下坐南朝北吃东西,要求对下联,),他们咀嚼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在世俗的烟火气中提炼出高雅的诗意。
步入现代,淮安的运河文化面临着工业化快节奏的挑战。当全球化的现代科技试图统揽一切,淮安却依然保持着文火慢炖的耐心。这座城市在保护河下古镇的同时、大力发展运河文化、建立大运河文化、淮扬菜博物馆、大运河申遗、淮扬菜申请专利,都获得成功,加强引进外资、因地制宜改革开放、繁荣地方经济,也让周恩来纪念馆、河下古镇、明祖陵、清晏园,成为精神地标;在传承淮扬菜技艺的同时,也培育着新兴文化产业,建设市民文化广场、体育锻炼场馆、大运河、古黄河、盐河、淮河、文化风光带、加强园林的建设与美化、城市亮化,文化这种守正创新的姿态,恰似一道成功的炖菜——既保持了传统的滋味层次,又适应了现代人民的口感需求。淮安的运河文化发展证明,真正的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生生的实践,如同老卤,越陈越醇。
淮安教会我们,文化的最高境界或许正是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文化的交织:有古代文化的芬芳也有现代文化的亮点,能包容多种文化,却始终保持本真。在这座被运河文化浸润的城市里,历史不是冰冷的石碑,而是有温度、有纹理的生活本质。读懂淮安,需要动用所有的感官——用眼睛欣赏运河的波光、运河的古老文化。用舌尖品味淮扬菜的美味,用心感受那些刚柔相济的人文故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何这座看似平常的苏北城市,能够孕育出如此丰腴灿烂的文化内涵,历经千年而常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