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长河中,朱引梅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像一些英雄人物那样广为人知,但她用十年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何为对党的绝对忠诚,何为革命的崇高信仰,她的故事如同一座精神丰碑,屹立不倒,熠熠生辉。
1939年6月12日,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发生,朱引梅的丈夫、革命烈士涂正坤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牺牲。临终前,他将组织经费一斤二两黄金托付给妻子朱引梅,嘱咐她一定要如数交给党组织。这绝非仅仅是16两黄金的重量,而是沉甸甸的革命责任与信任。朱引梅深知,这些黄金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宝贵经费,是无数同志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革命火种,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在那个白色恐怖肆虐的年代,朱引梅带着年幼的儿子涂明涛,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逃亡生活。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她带着黄金,辗转流浪于浏阳、通城、通山等地,过着沿街乞讨的艰难日子。她本可以卖掉黄金换取安稳的生活,但她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她知道,这些黄金是党的经费,是革命的希望,她宁愿自己吃尽千般苦,也要守护好这笔经费。在逃亡的日子里,她和儿子风餐露宿,吃尽苦头,但她始终咬紧牙关,坚守着对党的承诺。她坚信,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完成丈夫的遗愿,将黄金如数交给党组织。
1949年7月,平江解放,朱引梅终于等到了胜利的曙光。她第一时间找到县委书记齐寿良,将16两黄金如数上交。当齐寿良接过黄金时,他被朱引梅的坚守和忠诚深深打动,眼眶湿润,满是敬意。朱引梅的举动,不仅是对丈夫遗愿的完成,更是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她用十年的坚守,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朱引梅的故事,是对革命精神的生动诠释。她的坚守与付出,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信仰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无数像朱引梅一样的革命者,为了革命事业,舍小家为大家,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党的尊严和革命的胜利。他们的精神,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朱引梅的故事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她的坚守与付出,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革命事业付出巨大牺牲的先辈们。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朱引梅,这位伟大的烈士遗孀,用她的生命和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永恒的榜样。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