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隐龙现踪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云寄桑踏着晨露走进这片无名山谷时,山雾正浓。他一身素白长衫,腰间悬着一枚青铜罗盘,步履轻缓得如同掠过草尖的微风。那双修长的手指不时抚过路旁的山石草木,仿佛在与这片土地对话。
"支之所起,气随而始..."云寄桑低声吟诵着家传《葬经》中的句子,目光扫过山谷两侧起伏的山势。忽然,他指尖一顿,停在一处毫不起眼的土丘前。
"就是这里了。"他从怀中取出一方丝帕,轻轻擦拭罗盘表面的露水。罗盘指针微微颤动,最终指向东南方一处低洼地带。
云寄桑眉头微蹙。按照常理,龙脉多依山而行,所谓"山龙"是也。可眼前这处地脉却隐于平地,似有还无,正是《葬经》中所述最难辨认的"支龙"。
"隐隐隆隆,微妙玄通..."他喃喃自语,指尖在罗盘边缘轻轻敲击三下。指针忽然剧烈摆动,最终定格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方位。
就在此时,山谷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云寄桑迅速收起罗盘,身形一闪隐入道旁树丛。只见五匹快马飞驰而过,马上黑衣人腰间佩刀寒光闪烁。为首一人突然勒马,抬手示意众人停下。
"那丫头中了我的'玄阴掌',跑不远。"黑衣人声音嘶哑如铁锈摩擦,"搜!"
云寄桑屏息凝神,目光却落在最后那匹马上——马鞍旁挂着一个青布包袱,露出一角古旧书卷。那书页边缘的暗纹,赫然是失传已久的《地脉图》标记!
黑衣人四散搜索,其中一人正朝云寄桑藏身之处走来。就在那人拨开草丛的瞬间,云寄桑袖中一枚铜钱激射而出,正中其膝间穴道。黑衣人闷哼一声,还未倒地就被云寄桑扶住,轻轻放倒在草丛中。
借着晨雾掩护,云寄桑如法炮制,悄无声息地解决了三名黑衣人。当他靠近最后两人时,忽听一声女子轻叱,紧接着是刀剑相击的脆响。
"宁家丫头,交出《地脉图》,饶你不死!"为首黑衣人厉声喝道。
"休想!"女子声音清冷如霜,"这是我祖父遗物,岂能落入尔等之手!"
云寄桑从树后望去,只见一名青衣女子背靠山岩而立,手中长剑寒光点点。她约莫十八九岁年纪,眉目如画却透着几分英气,左肩衣衫已被鲜血浸透。
黑衣人冷笑一声,双掌泛起诡异青芒:"那就别怪我——"
话音未落,一枚铜钱破空而至,正中其手腕要穴。黑衣人惨叫一声,青芒顿消。还未等他反应过来,云寄桑已如鬼魅般出现在他身后,一记手刀斩在其后颈。
最后一名黑衣人见势不妙,转身欲逃。青衣女子强忍伤痛,长剑脱手飞出,正中那人背心。
山谷重归寂静,只余晨风吹过草叶的沙沙声。
云寄桑转身看向那女子,发现她已面色苍白,摇摇欲坠。他快步上前,在女子倒地前扶住了她。
"姑娘伤得不轻。"云寄桑手指轻搭她腕间,眉头微皱,"玄阴掌力已侵经脉,需立即救治。"
女子虚弱地睁开眼:"多谢...公子相救。我...宁青娥..."话未说完,便昏了过去。
云寄桑轻叹一声,将她抱起。转身时,他目光落在那匹马上挂着的青布包袱上。思索片刻,他取过包袱,抱着宁青娥向山谷深处走去。
山谷尽头有一处天然石洞,云寄桑曾在此暂住。他将宁青娥安置在草铺上,解开她肩头衣衫,只见雪白肌肤上赫然印着一个青黑色掌印,周围血管已呈蛛网状扩散。
"好狠毒的掌力。"云寄桑从怀中取出一个青瓷小瓶,倒出三粒朱红色药丸,捏碎后敷在伤口上。随后他盘坐于地,双手轻按宁青娥后背,运功助她逼出体内阴毒。
两个时辰后,宁青娥悠悠转醒。她发现自己衣衫整齐地躺在草铺上,肩头伤痛大减,而那名救她的白衣公子正在洞外生火煮药。
"醒了?"云寄桑头也不回地说道,"药马上就好。"
宁青娥挣扎着坐起:"多谢公子救命之恩。还未请教..."
"云寄桑。"他转身递过一碗汤药,"先喝了它。"
宁青娥接过药碗,药汁苦涩难当,她却眉头都不皱一下,仰头饮尽。这举动让云寄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宁姑娘为何被那些人追杀?"云寄桑问道,目光却有意无意地扫过洞角那个青布包袱。
宁青娥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视线,下意识摸了摸腰间,发现包袱不在,顿时神色一紧。
"公子可见到一个青布包袱?"
云寄桑从身后取出包袱:"可是此物?"
宁青娥松了口气,却又警惕起来:"公子看过里面的东西了?"
"未曾。"云寄桑摇头,"不过若我所料不差,那应该是一卷《地脉图》残本。"
宁青娥瞳孔微缩:"你怎知道?"
"那些黑衣人追杀姑娘时提到了《地脉图》,而包袱露出的书页边缘有地脉纹标记。"云寄桑顿了顿,"更重要的是,姑娘姓宁——二十年前主持编修《皇舆地脉全图》的钦天监监正宁致远,可是姑娘亲人?"
宁青娥沉默片刻,终于点头:"是我祖父。三年前他临终前将这残卷交给我,嘱咐我务必保管好。三日前,一群黑衣人突然闯入我家,杀了我父亲,我带着这卷书侥幸逃脱..."
说到这里,她眼圈微红,却倔强地不让眼泪落下。火光映照下,那张俏脸显得格外坚毅。
云寄桑轻叹一声:"宁监正当年因'妄议龙脉'获罪,满门抄斩。没想到还有血脉留存。"
"公子对当年之事似乎很了解?"
"略知一二。"云寄桑从怀中取出那枚青铜罗盘,"家父云逸之,曾是宁监正副手。"
宁青娥猛地坐直身子,牵动伤口也不顾:"你是云叔叔的儿子?祖父常提起他,说他是百年难遇的风水奇才!"
云寄桑苦笑:"可惜这位'奇才'也因龙脉之事获罪,死在流放途中。"他转动手中罗盘,"如今我继承家学,游历四方,只为寻找传说中的'隐龙脉'。"
"隐龙脉?"宁青娥皱眉,"祖父的笔记中也提到过,说这是一种特殊的'支龙',似山非山,似水非水,最难辨认..."
"苟执支法扦之则凶。"云寄桑接口道,"此支龙之至难体认者,故景纯谓支龙之辨,盖言此也。"
宁青娥惊讶地看着他:"你也读过郭璞的《葬经》注本?"
"不仅读过。"云寄桑微微一笑,"我手中这本,正是当年宁监正赠予家父的孤本。"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隔世重逢。洞外夜色渐深,山风呜咽如诉。
突然,云寄桑神色一变,迅速扑灭火堆。几乎同时,洞外传来杂沓脚步声。
"搜!那丫头中了掌毒,肯定在附近疗伤!"
宁青娥脸色煞白:"是玄阴阁的人!他们怎会找到这里?"
云寄桑快速收拾行装:"恐怕我们身上被下了追踪香。"他将包袱塞给宁青娥,"从后面那条小路走,我来断后。"
"不行!你一个人——"
"放心。"云寄桑从袖中滑出三枚铜钱,"云某虽不才,对付几个喽啰还不成问题。"
宁青娥还要说什么,洞外已传来惊呼:"这里有血迹!他们就在洞里!"
云寄桑再不迟疑,一把拉起宁青娥向后洞跑去。后洞连着一条狭窄的山缝,仅容一人侧身通过。两人刚钻入山缝,就听洞内传来打斗声。
"快走!"云寄桑推着宁青娥前行,"顺着山缝一直走,尽头有棵老槐树,树下有匹马,你先骑马去三十里外的青溪镇等我!"
"那你呢?"
"我随后就到。"云寄桑说着,突然从怀中取出一物塞给宁青娥,"这个你带着,万一我们失散,就按照上面的标记寻找隐龙脉。"
宁青娥低头一看,是那枚青铜罗盘。她刚要推辞,云寄桑已转身返回洞中。
山缝幽暗曲折,宁青娥忍着伤痛艰难前行。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看到前方微光,奋力爬出山缝,果然见到一棵老槐树,树下拴着一匹黑马。
她解开缰绳,翻身上马,却迟迟不愿离去。就在此时,山谷中传来一声长啸,紧接着是山石崩塌的轰响。
宁青娥心中一紧,策马向声响处奔去。转过一道山梁,她看到令她魂飞魄散的一幕——
云寄桑站在一处悬崖边,身后是五六个黑衣人。他白衣染血,手中铜钱已所剩无几。为首的黑衣人狞笑着逼近:"小子,把《地脉图》交出来,给你个痛快!"
云寄桑冷笑一声:"想要?自己来拿!"说罢,他突然纵身一跃,跳下悬崖!
"不!"宁青娥撕心裂肺地喊道。
黑衣人闻声回头,宁青娥已策马冲来,长剑出鞘,寒光闪过,两名黑衣人应声倒地。余下几人见势不妙,转身就逃。
宁青娥顾不上追击,跌跌撞撞跑到悬崖边。崖下云雾缭绕,深不见底,哪还有云寄桑的身影?
她跪在崖边,泪水终于夺眶而出,滴落在手中的青铜罗盘上。罗盘指针突然疯狂旋转,最终指向崖下某处。
宁青娥怔住了。她想起云寄桑说过的话——"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以钟。"
难道这悬崖之下,就是传说中的隐龙脉所在?而云寄桑...
她擦干眼泪,坚定地站起身。无论如何,她一定要找到他,完成他们共同的使命。
山风呼啸,卷起她的衣袂。远处,一轮红日正冲破云层,照亮了整个山谷。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