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之交,朔(shuò)月辛卯。日有食(shí)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zhǒng)崒(zú)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ǎn)莫惩?
皇父(fǔ)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zōu)子内史,蹶(guì)维趣马。楀(yǔ)维师氏,醘(yàn)妻煽方处。
抑(yī)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lái)。曰予不戕(qiāng),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dǎn)侯多藏(cáng)。不慭(yìn)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mǐn)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áo)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zǔn)沓背憎(zēng),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mèi)。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释译:
十月之交,朔(shuò)月辛卯。日有食(shí)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十月:周历十月,即夏历八月。交:指晦(月终之日)、朔(月初之日)相交之日。朔月:月的朔日,即初一。辛卯:古人以干支纪日,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这天,即为辛卯日。日有食之:发生了日食。据天文学家推算,这一天为公元前776年9月6日,是世界上年月日可以稽考的最早的一次日食记录。丑:恶,难看。微:昏暗不明。哀:悲愁。)十月初一,正值晦朔相交的朔月辛卯,发生了日食。太阳被月亮挡住,显得非常难看。月亮和太阳都昏暗不明了,一种很不祥的预感萦绕在人们心头。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告凶:预告凶险、灭亡的征兆。行:轨道。《诗集传》:“不用其行者,月不避日,失其道也。”四国:国之四方,即全国。良:贤良。常:正常。藏:善,好。《诗集传》:“以月食为其常、日食为不藏者,阴亢阳而不胜,犹可言也。阴胜阳而掩之,不可言也。故《春秋》日食必书,而月食则无纪焉,亦以此尔。”)这是太阳和月亮在用它们异常的运行状态宣告凶兆啊。全国上下政治荒废,贤良的人才得不到任用。如果是月食,还勉强说得过去。可这是日食啊,究竟有什么不好的预兆呢?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zhǒng)崒(zú)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ǎn)莫惩?( 烨烨:声光之盛也。可能是地震时出现地光。 震:地震。一说,雷。宁:安。令:好。沸腾:指河水泛滥,或由于地震受热沸腾。山冢:山顶。崒崩:破碎崩塌。崒,高耸而险峻。一说,通“卒”,尽。《诗集传》:“高岸崩陷,故为谷。深谷填塞,故为陵。”憯:副词,用来加强否定语气。惩:惩戒,警示。)大地剧震、电闪雷鸣,没有一处安宁的地方。所有的河流都像沸腾了一般,好端端的一座山瞬间破碎崩塌了。原本高高的堤岸变成了河谷,深深的河谷却变成了丘陵。可怜当今的人们,怎么就没有从这一系列的凶兆中得到警示呢?
皇父(fǔ)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zōu)子内史,蹶(guì)维趣马。楀(yǔ)维师氏,醘(yàn)妻煽方处。(皇父:周幽王时卿士。卿士:官名,总管王朝政事,为百官之长。番:姓。司徒:六卿之一,掌管土地人口。家伯:人名,周幽王的宠臣。宰:冢宰,六卿之一,掌建六邦之典。仲允:人名。膳夫:掌管周王饮食的官。棸(zōu)子:姓棸的人。内史:掌管周王法令和对诸侯封赏策命的官。蹶(guì):姓。趣马:养马的官。楀(yǔ):姓。师氏:掌管贵族子弟教育的官。艳妻:指周幽王的宠妃褒姒。煽(shān):鼓动别人去做不该做的事;一说,炽热。《诗集传》:“言所以致变异者,由小人用事于外,而嬖妾蛊惑王心于内,以为之主故也。”)卿士皇父、番姓司徒、冢宰家伯、膳夫仲允、内史棸子、蹶姓趣马、楀姓师氏,还有那个善于在幽王面前煽风点火的漂亮妃子,都在干什么?
抑(yī)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lái)。曰予不戕(qiāng),礼则然矣。(抑:通“噫”,发语词。不时:不按时,不合时,此处“时”主要指农时。我作:作我,役使我。谋:商量。钱澄之《田间诗学》引彭执中语曰:“三代之君每有兴作,谋及庶民,如盘庚之迁殷,必登进其民而告之。”彻:拆毁。卒:尽,都。污:积水。莱:长满杂草,荒芜。戕(qiāng):残杀,杀害。一说,通“藏”,善。)唉,作为大名鼎鼎的卿士皇父,怎么能说出不合农时的话呢?为什么让我出劳役,却不提前跟我商量一下,还无缘无故地拆毁我的房屋。再说,田里的庄稼正被积水围困,到处长满了杂草,今年的收成怎么办啊?只听他说:“放心吧,我不会为难你的,可国家礼制就是这样规定的,只好依照执行了。”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dǎn)侯多藏(cáng)。不慭(yìn)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圣:通达事理。都:公卿的采地。周礼载师郑注:“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大都,公之采地。”向:地名,今河南济源县南向城。三有事:即司徒、司空、司马,为卿士寮下属官员。亶(dǎn):信,确实。侯:助词,维。慭(yìn):愿意,肯。徂(cú):到,去。)卿士皇父堪称颇通达事理的人吧,竟然在向建设起自己的采地来了。为此,他还专门挑选多位精明能干的官员帮忙,并且在那里着实储藏了很多宝物。然而,他却不肯留下一位老臣,守护在我家幽王身边。看,他正挑选好车、好马,前往向地定居呢。
黾(mǐn)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áo)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zǔn)沓背憎(zēng),职竞由人。(黾(mǐn)勉:勤勉,努力。嚣(áo)嚣:众多貌。孽:灾害。噂(zǔn):聚谈。沓:众多的样子。噂沓,相对谈话。背憎:背后互相憎恨。职:主要。)那些为国家勤勉做事的人,受多大的劳苦也不敢吭一声。有时甚至一点过错也没有,却被奸臣呶呶不休的谗言相害。看来,底层民众的罪孽并非来自上天啊。那些当面甜言蜜语、恭维有余,背后却嫉妒憎恨、暗下毒手的人,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啊。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mèi)。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悠悠:远貌。里:故里。一说,忧伤。痗:痛苦,忧伤。一说,心病。羡:欣喜。逸:逃跑。一说,安逸。彻:通“撤”,撤去,改变。一说,终,彻底。)遥望故里,我的内心感到非常痛苦。看看周围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都显出一副兴高采烈的神态,唯独我处于忧伤之中。那些跟我一样服苦役的人,没有一个不想逃跑的,唯独我连偷偷休息一会儿的想法都不敢。唉!人的天命是不可改变的,我可不敢效仿我的那些朋友,一跑了之啊。
赏析:
这是深刻揭露社会现实,痛斥无良大臣的一首乐歌。《毛诗序》:“《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
诗人从日食写起,将天象与地震等自然灾害相联系,进而与政治乱象相联系,意在讽刺周幽王任用小人,滥用民力,嬖幸艳妻,政失常轨。然后通过一次具体的劳役经历,写出底层民众的疾苦以及官僚的腐败。
第二章是诗人为自己的观点提供理论支撑。他认为,日食之所以发生,是太阳和月亮没有按照正常轨道运行造成的。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如果出现政治荒废的现象,则是制度运行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在:真正有才有德的贤人得不到重用,而奸佞小人却可以大行其道。
第三章是写地震。地震究竟有多剧烈,诗人用了“百川沸腾,山冢(zhǒng)崒(zú)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加以形容。可见其破坏力之大。并且,还记录下只有强震才会出现的地光现象。按照古人的思想,发生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一定是有人做错了什么,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可令诗人感到悲哀的是,有些人并没有从这些“惩罚”中获得警示。
那么,具体什么人没有从 “惩罚”中获得警示呢?诗人在第四章列举了卿士、司徒、冢宰、膳夫、内史、趣马、师氏等人,另加一个周幽王的宠妃褒姒。无一例外,这些都是位高权重的人物。
第五章写他们没有得到警示的具体表现。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皇父卿士一伙做的非常令人不齿的一件事:他们在农事正忙的时候让人们出劳役,并且没有提前做好动员、解释工作。这还不算,他们的作风极其粗暴,竟无故拆毁百姓房屋,以获取建筑材料。至于百姓安身何处,受灾农田如何管理,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如果有人找他们理论,他们先是假惺惺地说一些所谓“关怀”的话,然后以一句“礼则然矣”,进行搪塞。
第六章还是写皇父卿士一伙人。原来,他们强征劳役是为自己建“私人别墅”。这不是赤裸裸的公权私用吗?还美其名曰按照礼制的规定办事。并且,他们还将大量的金银财宝转运到那里,这不是明目张胆的转移财产吗?最为可恨的是,他们为建造别墅,竟敢从朝廷抽调大量精干官员,以至周幽王身边连一位听用的老臣都没有,这不是胆大妄为吗?以皇父卿士为首的一伙人,就是这样目无国法、欺上凌下。
第七章是诗人的感悟。通过这件事,诗人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同时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道完全变了,那些两面三刀的奸佞小人才是民众苦难的根源。
第八章是诗人面对残酷社会现实的自我审视和剖析。遥望故里,房屋被毁,家人无处安身,自己在外服役则受尽凌辱和劳累。他感到自己和那些所谓的“上层人物”不是一类,有种难以言状的孤独感。但他又是个老实且消极避世的人,顾忌太多,不敢像别人一样,以逃跑的方式改变命运,只能以“天命不彻”聊以自慰,就像《邶风•北门》中那个“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的小官吏一样。
出自这首诗的成语:岸谷之变、不敢告劳、谗口嗷嗷、“高岸为谷,深谷为陵”、高安深谷、黾勉从事、天不慭遗一老、天不慭遗、噂沓背憎
讲师简介
董杰,男,1958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河间一中校长助理副书记,河间二中书记校长,河间教育局副局长,河间市人大常委,中国教育督导学会会员。现任河间诗经诗社社长,河间诗经高级中学副校长、河间婚姻家庭协会书记会长,沧州国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沧州市教育局研学实践工作顾问,西柏坡红色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讲师简介
韩爱华,1969年生,毕业于河北大学,现为河间市行政审批局职工。热爱文学和写作,发表过多篇散文和小说。近几年来,对《诗经》产生浓厚兴趣,乐此不疲。愿以我们平白的解读,带您走进至善至美的《诗经》殿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主播简介
点点,內蒙古通辽市的一名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在三尺讲台上工作了四十年。退休以后,用朗诵,唱歌,读书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我诵读,我歌唱,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