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哲著长篇小说《回眸春秋》连载之
第三章 晁喆开始初恋
过后,叔伯姐姐安排晁喆与这个姑娘见面,晁喆觉得这个徐素英的个头长像还行,可以相处。
晁喆与徐素英通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彼此都有些好感,并相约了第二次见面。
晁喆这才开始了他的初恋。
当时,正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最疯狂的时候”。
晁喆的家乡,在解放战争中以四次鏖战得以解放,号称“东方的马德里”,冠以“英雄城”而名扬全国。
文化大革命中,“红色”与“公社”两大派,不仅使用多种武器,还都动用了坦克,又成为了“武斗”的“名市”。在全国,那也是“闻名遐迩”。
晁喆恰恰在“武斗”的大背景下,开始恋爱。因为在“恋爱”,他有时要去与“对象”相见。
在来回的路上,不知何时,就会被“携枪带炮”的“造反派”进行堵截。
虽然晁喆是穿着解放军军装的军人,也毫无例外。甚至遭遇到两三次的开枪威胁,不让晁喆通过他们宣布的“戒严区域”。
那时的人们,必须听从“造反派”的“规定”。否则,是“开枪打死勿论”的,那种情景真是“险象环生”。
特别严重的一次,是英平市火车站被烧之后,晁喆去军分区开证明,也顺便去会见徐素英。在他必须经过铁道附近的煤场子时,门口的“造反派”看过他的‘军人通行证’允许他通过。可是,门口被堵截的群众也想跟着通过。这个“造反派”就向空中开枪震慑。这一枪的结果,引起四周都向晁喆他的上空开枪。晁喆觉得不妙赶紧下了自行车,站在空旷的地方不能再动,四处的枪才停止射击。然后,有三个人拿着手枪,把晁喆围起来盘问后,才又让他通行。
晁喆带父亲从沈阳军区医院看病回家几日后,根据医生的处方,为了给父亲买药,晁喆去春城的省人民医院,去找在那里工作的二姑姑。
在晁喆小的时候,二姑姑就非常喜欢他。
据妈妈跟晁喆说,二姑姑没“出阁”之前,不是抱着他,就是领着他,见人就把他夸得人模人样的,说晁喆是个“美男子”。
而晁喆这个“美男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因为得了一次疾病,找过医生,也吃过药,就是不见好。
最后,十几天不吃不喝。有的人说这孩子已经不行了,该“处理”就“处理”吧。妈妈整天抱着晁喆哭,说什么也不肯把他“放弃”。
后来,晁喆似乎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妈妈哭着才表示出“放弃”的意思。
就在晁喆奄奄一息,眼看就要被“扔掉”之际,晁喆的大姑姑却在朋友处要来了不到半斤的进口奶粉,让妈妈用奶粉试试。
妈妈就用开水冲了点奶粉,撬开晁喆的嘴一点点喂他。
几次之后,晁喆的手脚有了活动。
妈妈高兴得哭喊着“我三儿子有救了,我三儿子又活过来了”。
亲人们、邻居们,听到妈妈的哭喊声,都过来围着看。还说,“这孩子真是命大,那边坑都挖好了,就要把他埋喽,他还活了,命不该绝呀!”
晁喆竟然“起死回生”。
是大姑姑和妈妈,又给了晁喆一次新的生命。
二十几天后,晁喆又活蹦乱跳了。
几十天的疾病,使晁喆好像“脱胎换骨”似的。二姑姑却说他比生病前更好看,也更加喜欢晁喆了。
二姑姑出嫁了。到春城工作以后,只是偶尔回到英平市,看望爷爷、奶奶,也都是急急忙忙。而晁喆也已经上学了,没有见到姑姑。
后来,二姑姑也生了三个子女。又是家庭,又是工作,很难脱身来到英平。自此,晁喆和姑姑就再没有见过面。
这次,是晁喆第三次到省城春城。晁喆按照他大哥告诉的路线,下火车找到有轨电车坐到红旗街终点,就看见了省人民医院,进医院一打听找到二姑姑工作的地方。
十几年没见到的侄儿,身穿解放军军装的他,突然来到二姑姑的面前,老人家先是一愣,随即拉着晁喆的手说,“哎呦,这不是我的小喆儿吗!长成大小伙子了。好,比小时更好看、更精神。姑妈知道你当兵了,还当了军官。来的好,姑妈给你介绍对象。姑妈身边有好几个大姑娘,她们都是省医院护校的学生,正在实习马上毕业。这几个大姑娘都挺漂亮,你小子随便挑”。
姑姑说着,就给晁喆描述一个高个的姑娘,并说她叫宋枫兰,父母就有她一个女儿,非得让他见一见。
晁喆说“姑姑,我是来给父亲买药的,不是请姑姑介绍对象来的呀”。
晁喆的姑姑却说,“买药的事情好办”。
然后,就要拉着晁喆去找姑姑提起的那个姑娘。
姑姑本来就爱笑。现在,笑得合不拢嘴。
姑姑根本不容晁喆多说,拉着他,从她工作的办公楼,硬是把他带到了另一幢楼。
事情也巧,姑姑带晁喆刚刚上到一楼转二楼的缓梯处,从二楼下来了两位女子。晁喆正好一抬头,就看见其中正有一位是姑姑描述过的姑娘,晁喆就注意的看了看这位姑娘。
姑姑也看见她们下来,就不上楼了,站在缓梯处等她们下来。
两个姑娘下到缓梯处,先问候了姑姑。
接着,姑姑就开始向一个带着三、四百度近视眼镜的高个姑娘介绍晁喆,又把这个姑娘向晁喆介绍。
至于另一位姑娘是谁,姑姑好像没有介绍。晁喆既不清楚她是谁,也没“敢”看。所以,印象不深。
巧遇之后,各自上下楼。姑姑帮晁喆买完药后,就开始问晁喆是否相中如何如何。因为晁喆在家里正与徐素英相处,且“不能脚踩两只船”。晁喆就向姑姑表明,已经在处女朋友的情况。
姑姑就让晁喆把所处“对象”的情况说了一下。
姑姑听完有些不悦。就说晁喆现在处的女朋友是缝纫厂的缝纫工职业,不如护士职业“高尚”。
晁喆也不好与姑姑争辩,就以那位高个姑娘宋枫兰眼睛太过近视为由,予以搪塞。姑姑随即说,“这个你没相中,没关系呀,还有几个呢,等回家吃饭时,我再给你说说她们”。
为了不使姑姑为难,晁喆就以现在“造反派”正在“武斗”,火车说不通就不通,父亲在家等着用药的两条理由。谢绝了姑姑的盛情,赶紧“打道回府”。
晁喆与徐素英的初恋,在长达四十多天的时间里,实际上他们仅有五六次相见的机会,这还得“感谢”那些“造反派”们。因为他们的动枪、动炮、动坦克的“武斗”,把火车站给烧了,造成铁路运输中断,使晁喆在家滞留了四十五天,无法按期返回部队。要不然,晁喆和对象顶多能见个两三次面,探亲的假期就到了。
为了说明没能按时归队的情况,晁喆还特意到英平军分区搞了一个“情况介绍”带回部队,予以证明。
部队的生活,紧张的工作,使你无暇顾及个人事情。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晁喆有了调回原部队,离家“近”的理由。
其实,这个理由只是在特定情况下,才可以成立的。
据晁喆所知,以军为建制的“换防”只有两支部队,一支从北方换防到四川,一支由北方换防到福建。他们都是在“文革”期间,也正是晁喆要求调回北方原部队的前后。
好在晁喆原来所在老部队没有换防,如果晁喆从四川调回老部队,而这支部队在晁喆调回来之后,又正好是换防到四川的那支部队,岂不是还是离家“远”吗?
当兵的人,牺牲都不惧,还怕离家“远”,是不应该的。
如果,没有这个偶然的机会,晁喆想调回原部队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个机会是“文革”提供的,或者说是相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