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昭通
作者:申时恒
昭通的夏天,是被四川人的脚步声踏软了的。
来避暑的四川人,像是一群候鸟,带着川南的湿热气,一落脚就把昭通的凉天捂出了几分热闹。他们不讲究,也不客套,公园的石凳上刚坐下,"要得""晓得"的川音就混着蝉鸣漫开了。最是那些中老年女同志,活得比昭通的映山红还要舒展——头发要么梳得光溜溜用发带盘成髻;要么剪得齐耳,用发胶抿得服服帖帖。穿的衣裳也俏,有的是天蓝色的棉麻短袖,领口绣着枝兰草;有的是绛色的真丝裤,裤脚镶着圈白边,走起来飘飘的,像拖着片云。男同志不躲日头,大清早就在望海公园的亭子里摆开茶缸,盖子一磕,茶香就顺着风溜进旁人鼻子里。
日头往西斜斜一挂,望海公园的广场就活了。先是三五个聚着,说"今儿走两步",接着人就多了,成排成队。音乐一响,步子便齐了——抬胳膊,压腕,转身,脚跟落地时轻得像踩在棉花上。走秀走乏了,换支曲子,广场舞就起了势,胳膊甩得匀,腿抬得稳,笑声比音箱里的调子还亮,"咯咯"地撞在公园的古柏树上,惊得麻雀扑棱棱飞起来。看热闹的本地人说"这些四川嬢嬢,比年轻姑娘还有精神"。可不是,她们的眼睛亮,像浸了露水的葡萄,脸上的红不是胭脂,是走热了的气色,透着股子鲜活气,把昭通的夏天都衬得花花绿绿的。
今年昭通的雨,来得勤。有时是后半夜,"沙沙"地打在窗棂上,像谁在外面筛沙子;有时是晌午头,太阳还挂着,雨点子就下来了,稀稀拉拉的,打在梧桐叶上"啪嗒啪嗒"响。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说给久客的人听的。昭通的雨,却不怎么惹乡愁。四川人坐在屋檐下看雨,说"这雨跟我们那边打麻将一个脾气——见好就收"。果然,一袋烟的功夫,云就散了,太阳出来,晒得地上冒白气,空气里一股子青草味,凉丝丝的,吸进肺里,比冰镇酸梅汤还舒服。
凤霞农贸市场是昭通夏天最热闹的地方。天刚蒙蒙亮,挑担子的就来了,竹筐里的菌子还带着山雾——牛肝菌紫乎乎的,顶上像抹了层油;青头菌打着小伞,伞柄嫩白,沾着点松针;鸡枞金贵,一束束挤在竹篮里,根上的泥还没抖净。干巴菌黑黢黢的,裹着松毛,看着不起眼,炒了香得能下三碗饭。卖菌子的多是本地回族妇女,戴头巾,有人问价,总是热情的回复:"青头菌七十,鸡枞一百四。"
四川人爱凑这份热闹,围着摊子蹲下来,捏捏菌子的边,"老板,牛肝菌新鲜不?" "放心,今早刚从山上拾的。" "称两斤,回去炒腊肉。" 川音的婉转和本地话的硬朗搅在一处,倒像拌了香油的凉菜,爽口。本地人见了,就笑:"你们一来,菌子价都涨了,牛肉也跟着贵。" 四川人也笑:"贵点也值,总比在屋里蒸桑拿强。"
市场里的青苹果大多是在背篼里。都是拳头大的果子,皮是青的,蒙着层白霜,像刚从井里捞出来。卖苹果的有个六十多岁的大爷,草帽沿压得低,露出半截晒黑的额头,解放鞋上的黄泥还没干透。他不常吆喝,等人走近了,才慢悠悠说:"尝一个嘛,脆得很。" 有人拿起一个,"咔嚓"咬开,汁水顺着指缝流,甜里带点酸,像含着口夏天的风。
"这叫青香蕉?" 四川来的大姐嚼着苹果问。大爷咧开嘴笑,露出两颗黄牙:"大家都这么叫,我也说不清为啥,跟香蕉半点不沾边。" 大姐笑:"管它叫啥,好吃就行。" 大爷便帮她装袋,称的时候秤杆翘得高高的,"多给一个,路上吃"。他的吆喝声粗粗的,"卖苹果——青香蕉苹果——",一声一声,把夏天的空气都喊得爽朗了。
昭通的馆子,门面都不大,一到门口就闻见昭通酱的味道。回锅肉是必点的,肥瘦相间,炒得卷了边,裹着昭通酱的红亮,辣气不冲,倒有股子醇厚。鱼香肉丝里的笋丝脆生生,酸甜口调得正好,配米饭能多吃半碗。老板多是本地人,操着带点川音的昭通话:"我们这是'三川半'口味,你们四川人吃得惯。"
四川人吃着,就想起昭通酱。有回邻桌两个大叔聊天,"这酱炒回锅肉,不比豆瓣酱炒的差"。"可不是,朱老总当年就爱吃这口。" 说的是朱德总司令来云南,点名要吃苦刺菜,嘱咐厨子"得用昭通酱炒",一餐一饭都离不了。如今馆子里的酱坛子就摆在灶边,黑釉陶的,盖着块红布,揭开时,酱香混着辣椒香,能勾得人肚子咕咕叫。
昭通的小吃,是实在的。油条炸得金黄,比四川的粗些,泡在豆浆里,吸饱了汁也不烂。稀豆粉摊前总排着队,豌豆面调成糊糊,浇上花椒面、葱花,再来几个油糕,热乎一碗下肚,顶得上半天的力气。四川人起初不习惯:"这点心咋有股豆腥味?" 吃两回就上了瘾,早晨坐在摊子前,捧着碗稀豆粉,呼噜呼噜吃得香:"比糖油果子顶饿。"
清晨,我们在望海公园打太极拳,有个四川筠连来的老奶奶喜欢同我们一起练。八十多岁的人,看着像七十出头,头发白了大半,用根乌木簪子别着,齐齐整整。她不常说话,打拳时眼神专注,胳膊抬得稳稳的,比年轻人还沉得住气。
有回歇脚,何姐同她聊天:"老嬢,明年早点来,我们凑一桌麻将。" 老奶奶笑呵呵说:"这把老骨头,明年晓得还在不在。"
今年小暑那天早晨,她来得格外早,穿件浅蓝的确良褂子,站在队伍里。晨光落在她银白的头发上,亮晶晶的。打拳时,她的动作比往常慢了些,却一招一式都不含糊,像是在跟这夏天,跟这日子,好好道个早安。
昭通的夏天,就这么被四川人泡在笑声里,浸在菌子香里,裹在青苹果的脆甜里。热热闹闹,温温和和,像一碗刚熬好的稀豆粉,熨帖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