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不陨落的将星/陈昌华朗诵诗选
抗日战争殉国的最高将领/张自忠(1891——1940)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四十三
作者 陈昌华 诵读 李晓军
音乐合成 李晓军 制作 一方文化
该不是对关云长岳武穆
秦叔宝从小迷恋
他们的浩然之气忠义侠行
整整影响了他的一生
该不是少年丧父孤儿寡母
早早结婚传宗接代
16岁就挑起大丈夫的重任
该不是生性刚烈崇尚习武
25岁就追随冯玉祥投笔从戎
枪和刀成为终身喜爱之物
血与火淬炼出铁骨钢筋
从中尉差遣到一师之长
恰好步入40不惑的年龄

1933年3月4日承德失陷
日军长驱直入大兵压境
他率领38师全力阻击
第一次同日寇正面交锋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民族血性
可惜蒋介石还在攘外必先安内
29军陷于孤立无援的困境
不得不放弃了喜峰口
他被迫撤退泪洒长城
国民政府谋求停战
签订了耻辱的《塘沽协定》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他奉命与日本周旋忍辱负重
一顶汉奸的帽子扣上头顶
一盆脏水玷污了一世英名
他留守北平左右为难
处在夹缝中苦苦支撑
1938年8月8日北平沦陷
他羞愧难当悲愤万分
军人只能在战场上战死
岂能在大厦将倾时偷生
他重新出山请缨出战
血战到底是天职和本能

他率部参加了临泝战役
七个昼夜杀得难解难分
死伤无数拖住了日寇增援
确保了台儿庄大获全胜
之后的随枣会战和冬季攻势
他都舍生忘死冲锋陷阵
为了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
日寇集结了30万大军
枣宜会战他身为总司令
却带领两个团率先北进
风萧萧兮东渡襄河
以1500人迎战6000人

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
日军一昼夜发动了九次冲锋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他战至只剩下数百官兵
他将自己的卫队全部打光
身边只跟随最后八个人
身中数枪后又冲上前去
子弹和刺刀落滿全身
他壮烈殉国全军覆没
残阳如血笼罩着哭泣的山峰
当晚38师师长帶领敢死队
把他的遗体抢回自己的阵中

经检视他遍体鳞伤八处伤口
将士们个个个痛哭失声
路经宜昌十万军民恭送灵柩
运至重庆蒋介石登船“抚棺大恸”
国民政府下令国葬
将灵柩穿越重庆全城
夫人李敏慧惊闻恶耗
绝食七日而亡追随夫君
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夫唱妇随于暮鼓晨钟
李先念悼念“高风亮节气壮山河”
周恩来赞叹“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他殉国的山头竖立起一座纪念碑
而在山下的公墓安葬着他手下的官兵
1500个共患难的战友
1500个同生死的弟兄
朝朝暮暮,相邻为伴
永远永远,难舍难分
2020年5月22日
张学良/(1901——2001)
——100位为新中国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四十四
作者 陈昌华 诵读 谢东升
音乐合成 杨建松 制作 一方文化
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
一个大帅府众星拱月的才俊
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佼佼者
炮兵科排在第一名的毕业生
两次直奉大战崭露头角
成为张作霖最信任的接班人
一个27岁丧失了父亲的青年
皇姑屯见证了家仇国恨
少帅接过了大帅的江山
以“东北易帜”的行动果断回应
愿意归顺国民政府
东三省永远是中国的东三省

一个中原大战适时出手的嬴家
当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陆海空副司令
实力和声望达到了人生顶点
入关的东北军还没回大本营
给了日本军国主义可乘之机
九一八事变豺狼开始入侵
一个下令不抵抗的长官
和蒋介石一起幻想国联调停
两军对垒竟然打不还手
日军长驱直入兵不血刃
蒋介石还在攘外必先安内
他向日军敞开了东北的大门

一个浪子回头的东北汉子
明白中国人不能打中国人
东北军只有打回老家去
才对得起东北的父老乡亲
1936年12月12日携手杨虎城
兵谏蒋介石抗日为民请命
一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改变了一个民族三个人的命运
蒋介石被迫联共抗日
他和杨虎城被双双囚禁
杨虎城最终没逃脱毒手
他被软禁了54年的光阴

一个失去半生自由的老人
在90高龄才重获自由身
解铃还需系铃人
直到蒋家父子都闭上了眼睛
来日不多的他早已心静如水
岁月已抺平大半生的怨恨
一片飘泊海外的浮萍
最终也未能落叶归根
无数次的梦牵魂绕
一辈子的宿愿落空
只能任老泪纵横打湿思念
企盼来世再把黑土地亲吻

一段跌宕起伏的少帅传奇
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叱咤风云
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
流传着天长地久的一言难尽
一场难解难分的争论评价
早已盖棺论定举世公认
一次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
他和杨虎城献出了赤诚之心
一次载入史册的伟大贡献
已经永远在青史留名
一个跨越世纪的百岁老人
一位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2020年5月23日
血染卢沟写忠烈/佟麟阁(1892——1937)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三十九
作者 陈昌华 诵读 悠然
音乐设计合成 悠然 制作 一方文化
幼时跟舅父习读四书五经
少年即立志报国滿腹经伦
17岁在县府谋得文职
19岁投笔从戎参军
跟随冯玉祥南征北战
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
成为冯玉祥“13太保”之一
从小兵一步步当上将军
中原大战讨蒋失败
他与冯玉祥一起归隐山林
上山打猎养精蓄锐
读书练字修身养性

日听师长谆谆教诲
夜论军事经验教训
国难当头冯玉祥通电抗日
他挥笔抄写《出塞》立马响应
“但使龙城飞将在”
决不让日寇跨越长城
大旗一挥招兵买马
共同组建了抗日同盟军
1933年5月23日
日本关东军参谋长狂妄挑衅
他和一众爱国将领两次联名通电
针锋相对强硬回应

挥师张北大军出动
收复失地乘胜挺进
毙伤日伪军一千多人
抗日同盟军威名大震
受宋哲元再三相邀
出任29军副军长临危受命
沙场点兵千军万马
誓死抗日救亡图存
外敌内奸威胁引诱
宋哲元进退两难身心俱困
他代理军长殚精竭虑
时局维艰全力支撑

1937年7月6日
日军全副武装要过宛平县城
他命令37师严阵以待
兵来将挡守牢城门
7日夜间日军突然进攻
卢沟桥的枪声令全国惊醒
他下令旅长何基沣自卫还击
浴血抵抗寸土必争
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9军率先冲锋陷阵
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不惜战至最后一卒一兵

1937年7月28日
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
他与132师师长赵登禹一起指挥
死守南苑舍身成仁
他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
部下抬他撤离他执意不肯
带伤率部继续激战
头部又再受重伤鲜血流尽

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上将
毛泽东也高度评价他的献身精神
北平和通州以他命名了一路一街
纪念这位殉国的高级将领
在军搏的抗战纪念馆
展出着他的遗物和塑像一尊
在中华民族的浩瀚时空
他是一颗永不陨落的将星
2020年5月16日
精忠报国戴安澜(1904——1942)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九十九
作者 陈昌华 诵读 胡晓敏
音乐设计合成 胡晓敏 制作 一方文化
从1933到1942
出生入死九年
从长城抗战到台儿庄战役
从徐州会战到长沙保卫战
从昆仑关战役到远征缅甸
将军身经百战
从黄埔三期毕业生
到排连营团直至将军军銜
每一仗都提着脑袋拼杀
每一步足迹都鲜血浸染
原名炳阳字𧗠功
精忠报国有安澜

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
死前日记发出哀叹
“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
我遇到了一支更顽强的军队”
皆因他一师之长指挥有方
皆因他重伤也𣎴下火线
缅甸同古保卫战
战前动员气壮河山
“师长战死,副师长代之
副师长战死,团长代之
团长战死,副团长代之
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装备精良的日军从三面合围
与四倍之敌浴血奋战
掩护了英军安全撤退
一举歼灭日军五千
打出了中国远征军的军威
令整个世界一片赞叹
1942年5月缅甸战局突变
将军的200师与军部失联
撤退途中取道野人山
两个月历尽千难万险
就在到达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
突遭日军伏击,腹部中弹

牺牲前他嘱咐副师长突围
“我现在是有心贼,无力回天”
他最后让人扶着自己
面向祖国望了最后一眼
将士们抱着他的⻣灰回到国內
在广西全州湘山寺前国葬祭典
国民政府追赠他为中将
国共两党领袖均撰诗词悼念
万人空巷,举国悲恸
山河失色,日月暗淡

将军沙场百战死
壮士马革裹尸迈
将军的遗孀擦干眼泪
将20万抚恤金全部捐献
一所安澜中学传承遗志
一代抗日名将世代流传
2022年3月26日
吉鸿昌(1895——1934)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二十九
作者 陈昌华 朗诵 吴丽璇 谭可
音乐设计 吴丽璇 制作一方文化
从小就是个硬⻣头
打架不怕头破血流
只因不肯被人欺负
路见不平就一声吼
“扁担楞”外号挺吓人
父亲常抡扁担把他揍
不到18岁就投笔从戎
跟着冯玉祥鞍前马后
“当兵救国为民造福”
一步一个台阶上层楼
身为旅长五原誓师
响应北伐参加西安战斗
闻讯父亲身患重病
急忙赶回家探望问侯
父亲临终前留下遗言
“做官即不许发财”
他把七个字刻在瓷碗上
发给手下弟兄铭记心头

升任师长沿陇海路东征
强渡黄河破釜沉舟
攻克洛阳占领新乡
势不可挡凱歌高奏
横扫千军如卷席
旌旗猎猎飘城头
调防甘肃进兵宁夏
文武之道一左一右
兼任宁夏省政府主席
开发西北大显身手
整饬军队吏治兴利除弊
唱响汉回团结的信天游
中原大战西北军战败
他保存实力改换山头
却被蒋介石逼迫下野
到海外考察暂避风口
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
他立即回国准备战斗

1932年他在北平入党
从此改写新的春秋
张家口拉起抗日同盟军
一杆大旗汇聚了抗日洪流
亲任北路军前敌总指挥
一路收复失地摧枯拉朽
老蒋攘外必先安內
他弹尽援绝无路可走
前往32军进行谈判
却被老蒋电令扣留
押送人员被他感化
冒险放人才重获自由
一路辗转回到天津
在自家寓所建立了“红楼”
出版《民族战旗》报
联络旧部汇聚溪流
秘密训练购买军火
等待时机有勇有谋

老蒋对他恨之入骨
派出军统喑下杀手
他在法租界受伤被捕
落入“北平军分会”的虎口
“军法会审立时枪决”
他镇定安祥写下遗嘱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他对刽子手大声喝道
“我要亲眼面对蒋介石的枪口
拿把椅子来到前面开枪”
高风亮节天地垂首
三份遗嘱平静如水
一首绝命诗传遍神州
一个好男儿舍身报国
一部将军传青史永留
2020年5月1日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陈昌华,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现任《湾区诗歌》社长。出版诗文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企业常青藤》等。主编《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等。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白居易》制片。
诵读:李晓军,洛阳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业务指导委员会原主任,资深播音员主持人。,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朗诵艺术团洛阳团艺术总监,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多次担任洛阳市牡丹文化节和洛阳市重大活动的主持播音工作。2004年担任前中央军委主席阅兵现场解说。一位致力于朗诵、表演艺术的传播者。

朗诵: 谢东升,播音指导。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朗诵播音专家团专家,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执委,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风云人物,“金话筒”百优奖得主。

诵读/音乐设计合成:胡晓敏.原广播电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国家级朗诵艺术考级考官,深圳市朗读大赛评委。

诵读、音乐设计合成:悠然,退休后醉心配音朗诵,用话筒代替警徽,继续传递对生活的热爱与温暖。愿用好声音传递真善美。

诵读、音乐合成:吴丽璇,网名:红树林,深圳市英语高级教师,广东省英语口语考官,深圳市福田区阅读会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闲暇时间,兴趣广泛,热爱朗读,热心公益,多年自愿参与老少边穷地区教育支教工作,曾被评为“深圳市福田区最美教师”。参加第四届全民深圳悦读朗诵大赛福田区特等奖。)

读诵者:谭可,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主任播音员,现任河南电台开封记者站站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团长。他是河南电台首位获得“首席播音员”称号的播音员,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等荣誉;他主持过科教、农业、音乐、戏曲、外语教学类等多种类型的节目,播音风格本色朴实。

音乐合成: 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三年阅读量已1.9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