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兵
(散文)
作者/赵言奇

入伏以后,天气变化很大。夜里大雨哗哗,早晨地皮却还是干爽的。白天的气温会在摄式35度之多,有一日竟高达38度。
独居的我,自打二次阳过之后,身体免疫力降低,闹了些毛病,虽经调治,但还是全身像长了懒肉,连饭都不愿做。便想早上出去吃点现成饭,一则可吃顺口的热汤热饭;另外,来回走路,全当晨练啦。
每天早上五点多钟,路上总会看见一些喜欢锻炼的人。例如,一对中老年夫妇二人,相伴而行,从市里走向市郊,然后返回。看样子,夫妻恩爱,相互照应,身体安康,老有所伴,令人羡慕。有的年青人沿路边慢跑,做有氧运动。最让我留意的是有一位老者,他身穿着朴素,背有些弯曲,行走时步子不大,但步速蛮快。瞅着年纪很大了,但精神矍铄。他每天都在一个时段岀现于我去吃早餐经过的路上。
出于好奇,我在八一前一次早饭后主动和这位老人搭话:老人家,您今年高寿?老人停下脚步,抬头瞅我。他未吱声,好象没听清我说的话。我又重复一遍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你今年多大年纪了?这回他听明白啦。”九十四"。老人说话的声音不小,听着就知道底气蛮足。大凡寿命长的人,除了有父母的遗传基因外,人生的经历也很重要。于是,我又问他:您老年轻时都做过什么,这么大年纪身体还这样好?’“我当过七年兵,后来到北大荒。六三年才来到这里,在林业部门工作,直到退休。"一听说老人家是个当过兵的人,我就很想更多的了解他,因为我也曾是位军人。只不过在他眼里,用部队里常用的词形容,我是一个新兵蛋仔而已。在后来的谈话中,我得知老人家姓H,是河北人,他是在建国后抗美援朝时当的兵。那时,他已结婚好几年啦。因为那年月,他十七岁就结婚,为了保家卫国,他应征入伍。原来部队准备赴朝参战,但后来得到通知不用去了。部队的官兵被派往北大荒。当时开发北大荒条件很艰苦,现在的粮仓,那时荒无人烟,杂草茂密,蚊虫特别多。老人家说,蚊子把他身上叮了好多个包。一九六三年,他们几十个支援边疆建设的军官一起来到了我们这座位于中苏边境的小城市。当时,他是付排职,一杠无星。月工资60.50元。他因文化水平低,被分配到林业站工作。农村兵,只读过小学两年半书,当兵时连信都不会写,在部队学文化几年,才会写信。他当过上士,司务长。他老家的媳妇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因为心脏病逝世了。大儿子跟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浙江女知青结婚,返城时去了杭州。现在,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在杭州生活。老人家在原配去世后又娶了个比自已大的女人,育有一女一男。如今,老人家每年十一月去杭州,次年五月再回来,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老人家告诉我,他五十多岁时,身体素质好,曾获得过全县(现为市)运动会老年组3000米长跑冠年。现在除了腿有风湿病,身无大碍。血压也用药控制在正常值范围。
结束了和这位老兵的聊天,我向自己住的小区走去。路上,我一边走一边琢磨,建军98周年马上到了。我们战友又会相聚,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越来越美好。
(2025年8月1日丑时写于东宁市)


【作者简介】赵言奇. 男. 汉族,1956年11月生于哈尔滨市。大专文化. 助理会计师职称,现为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诗词楼阁》金牌特约作家,中国当代诗歌研究院终身会员。从2015年起在《七天网》发表文学作品,短篇小说《男保姆》荣获《七天网》第三届美文大赛(2017年)人气奖第五名,短篇小说《迷路的羔羊》获《文学艺术联盟》"春"征文大赛(2020年)二等奖。2018年以来,陆续在多家微信平台和纸媒发表散文,短篇小说及诗歌,童话共350余个作品。其中有些作品被书籍,《典藏》和《文编》收录。
《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传》
隆重征稿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倾力打造
投稿微信:mimengdexiaoyu
第一副主编:迷蒙的小雨
信息化时代,出书的组织和个人多如牛毛。资深文友都知道,这里面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是引航级的存在!30年来数千家同行生生灭灭,但燕京集团历久弥坚,并且影响不断扩大。其编撰、推广的超百部文学艺术典籍,长江后浪推前浪,造就一个个文化丰碑!
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蛇年巨献《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传》隆重推出。欢迎有识之士尽快投稿!!
投稿事宜:
1、现代诗、古体诗为主,同时收录部分散文诗、书画、歌词等。
2、投稿资料可直接发编辑微信。需作者简介100-500字,作品3首(篇、幅)以上,电子照片,姓名、电话号码、详细通讯地址。
3、作品入选时,按照页码安排稿件。出版日期:计划下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