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门洞开
洛阳上空的裂缝已扩张至百里,血色云涡中隐约可见天宫楼阁。司徒玄悬浮在云涡中心,九条青铜锁链从他体内延伸而出,连接着九州大地的龙脉节点。
"看到了吗?"他的声音响彻天地,"这才是真正的仙界!"
萧云谦御龙而至,龙鳞与血肉已融合大半。裴雪衣踏着符箓组成的金光大道,手中《镇龙诀》无风自动。苏九娘则化作一道金虹,九枚金环在空中组成古老阵法。
"你骗了所有人。"萧云谦龙瞳怒睁,"所谓山河鼎,根本就是——"
第八章 真相大白
司徒玄大笑间撕开衣袍,胸口赫然嵌着半块青铜碎片:"仙界囚牢的钥匙!"
裴雪衣突然明悟:"母亲镇压的不是龙魂...是飞升通道!"她展开《镇龙诀》最后一页,上面竟画着司徒玄的容貌,落款是:大周开国元年。
苏九娘的金环突然发出悲鸣,她痛苦抱头:"我想起来了...我是最后一把钥匙!"
第九章 最终抉择
"三界归一,方得永生!"司徒玄催动锁链,九州大地开始崩裂。
萧云谦看向二女,龙爪轻抚心口的三生契印记。裴雪衣含泪结印,引动母亲留在世间的最后一道封印。苏九娘嫣然一笑,九枚金环突然刺入自己心口:"以我龙血,重锁天门!"
天地间爆发出刺目白光。当光芒散去时——
洛阳城上空悬浮着一座完整的青铜鼎,鼎身缠绕着九条锁链。有人看见三道流光没入鼎中,也有人传言看见一龙二凤直上九霄。
只有那新即位的少年皇帝,在梦中听见三个声音:
"待山河有难,龙隐再临。"
---
终章彩蛋
- 三百年后,某个小道士在古玩市场淘到一盏青铜灯,灯芯是条游动的金线...
- 考古队发掘周皇陵时,发现主墓室的壁画上,赫然画着两女一男驾驭青龙的景象
- 昆仑山巅的积雪中,九枚金环组成的阵法突然亮了一瞬
(全书完)
——
《山河龙隐录》创作后记
当我为《山河龙隐录》画上最后一个句点时,窗外的梧桐叶正飘落在砚台旁。这部融合风水玄学与仙侠传奇的作品,如同我笔下那盏青铜灯中的金线,在三年创作岁月里明明灭灭,终于完成了它的轮回。
创作缘起于某次山间访古。在青城山一座荒废道观中,我偶然发现半块刻着星图的残碑。那些蜿蜒的线条让我想起儿时祖父讲述的"龙脉"传说——大地如人体,亦有经络气血。这个意象在心中沉淀十年,终化作萧云谦额间的那道龙纹。
写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玄奥的风水学说转化为可感的文学意象。我参考了《撼龙经》《葬书》等典籍,将"生气界水则止"这样的理论,具象为裴雪衣以血画符镇压地脉的场景。最满意的设计是将山河鼎与人体经脉对应,让器物获得生命质感。
三位主角的塑造暗含我对"天地人"三才的理解:萧云谦代表"天"的宿命与抗争,裴雪衣 embody"地"的传承与守护,苏九娘则诠释"人"在命运洪流中的挣扎与超脱。特别是苏九娘这个角色,从最初设定的工具人,到最后成为关键钥匙,她的成长连我自己都感到惊喜。
特别要感谢我的道教师父清微先生。他为我讲解"三界"概念时提到:"所谓仙界,不过是更高维度的囚牢。"这句话直接催生了司徒玄的真实阴谋。还有考古系的张教授,他关于金缕玉衣中水银流动的研究,启发了玉脉蛊虫的设定。
这部作品留下诸多悬想并非疏漏,而是刻意为之。就像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留白,有些答案该由读者自行补全。那个在终章出现的小道士,或许会在新故事里揭开另一段传奇——如果你发现他的道袍袖口绣着九枚金环,那便是苏九娘留给后世的印记。
临搁笔前,我总想起主角们在昆仑山巅的最后一战。他们面对的不是简单的正邪对抗,而是每个求道者终将面临的终极选择:超脱自我,还是守护众生?这个问题,我交给书中人去回答,也留给书外的你我思考。
戊戌年霜降 于金陵听雨轩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