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zhlaobing.cn
七月下旬的威海,海风带着温润的凉意。在抗美援朝胜利纪念日和建军 98 周年到来之际,中国老兵创业网副主任丁冲、北海舰队宣传处原副处长、海军某部队原政委、海权主题文化博物馆发起人刘斌,山东非鱼莫蜀餐饮连锁集团董事长李建中和员工一行,带着鲜花与敬意,专程看望了百岁长津湖战役老英雄于治俊。
于治俊正在威海 970 部队医院(原海军 404 医院)休养,住在高层病房,目光所及处,威海全景尽收眼底。幸福门、刘公岛、环翠楼…… 老英雄手中摩挲着一把老旧剃须刀,这是老战友鲍龙胜在战俘营所赠的信物,刀刃的光泽仿佛仍映着 75 年前雪地里的硝烟。见来访者胸前的徽章,老人浑浊的眼睛骤然发亮,颤巍巍地想要起身,大家连忙上前搀扶。
鲜花递到老人手中时,花瓣上的水珠折射着阳光,恰好落在他胸前那枚褪色的军功章上。刘斌轻触那枚 "二级战斗英雄" 奖章,窗外的刘公岛恰在此时被云层掠过,仿佛百年的浪涛声穿透了时光。于治俊手指划过勋章,沙哑的声音里透着骄傲,说起连队里十七岁的小战士,冻得牙打颤还紧攥着爆破筒的模样。
李建中递上慰问品时,注意到老人掌心深深凹陷的枪茧。老人的视线正追着幸福门方向掠过的白鸽,"那片热闹的地方,现在成了三面环海的足球场",他忽然开口,指向前方的码头,"现在的船,比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威风多了"。谈及《长津湖》里的雪,他望向刘公岛的轮廓,那时的冷 "比电影里冷百倍,但我们没有退过一步"。
病房寂静片刻,丁冲顺着老人的目光望向军港方向:"您看,现在军舰成列,战机呼啸,再也没人敢小瞧咱们。" 老人突然挺直腰板,缓缓举起布满老年斑的手,敬了个标准军礼。阳光穿过指缝,将他的影子投在窗玻璃上,与远处的幸福门、刘公岛叠成一幅立体的画卷 —— 从甲午的硝烟到长津湖的冰雪,从百年的屈辱到今日的安宁。
于治俊有一本泛黄的战地笔记,最后一页写着 "我们流过的血,要让后代永远暖着",字迹虽已模糊,却字字滚烫。刘斌在扉页写下:"看这窗前景,便知英雄血未曾白流。"
合影的背景墙上,八一军旗猎猎升起,三军仪仗队身姿威武。建军节将至,像于治俊这样的老兵,正是现代军者最鲜活的坐标。合影中老兵们目光掠过的,是三代海军的接力,是从苦难到辉煌的跨越。这扇窗里的风景,正是对 "为什么而战" 最生动的回答 —— 为了幸福门的烟火,为了刘公岛不再有屈辱,为了每一代中国人都能安稳地看遍山河。
于治俊:冰雪长津湖的火史诗
2025 年 7 月 27 日,抗美援朝胜利纪念日这天,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百岁老兵于治俊身上。他颤巍巍穿上珍藏的老兵军服,褪色的军服上,军功章依旧熠熠生辉。他举起布满老年斑、青筋凸起的手敬军礼,掌心凹陷的枪茧格外醒目,这姿势竟与电影《长津湖》里伍千里握枪的模样重合。跨越 75 年风雪,这双手依然彰显着志愿军不屈的脊梁与民族精神。
雪地里的冰雕与炊烟
长津湖的雪,比电影里的更刺骨,每一片都像冰冷的刀刃。总攻前潜伏在雪地里,战士们挨个儿趴在积雪中,渐渐失去知觉却没人退缩,像一座座 "会呼吸的冰雕"。于治俊身旁的 17 岁新兵,冻得牙打颤还紧攥着爆破筒,眼神里满是坚定与无畏。"就像电影里的杨根思,咱连班长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时,还喊着 ' 新中国万岁 '",回忆起这些,他声音发颤,语气里满是敬佩与怀念。
1950 年 11 月 27 日深夜,冲锋号划破夜空。于治俊从雪地里跃起,踩着战友的肩膀冲上阵地。全靠信念支撑着,冻成冰壳的棉裤跑起来 "哗哗" 作响。"美军坦克像铁乌龟,咱就用炸药包炸履带",说这话时,他眼神里满是果敢与坚毅。山东老乡冲锋时被炮弹击中,身子被炸去一半,还喊着 "快冲",声音穿透了炮火。电影里伍万里拖着战友遗体的镜头,让他想起在死鹰岭收拢烈士的场景:"零下四十度,用刺刀撬冻在一起的战友,每撬一下,心都像被刀割。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就留在了那片冰天雪地里。"
残酷的战争中也有温暖。朝鲜阿妈妮冒着炮火送来热汤,虽然洒了不少,送到时还冒着白气。那碗土豆野菜汤,暖了身子,更暖了心。就像电影里朝鲜姑娘为战士裹伤,金成淑大姐在防空洞里生起炭火,拆了儿子的棉袄给战士们缝手套:"你们的手是打枪的,不能冻坏"。炭火噼啪作响,让战士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炒面袋与钢盔下的灵魂
1951 年 3 月的突围战,场景就像电影里的爆破戏。炮弹纷飞中,于治俊扑向通信员:"就像伍千里护着弟弟,不能让这娃出事"。昏迷醒来后,背包里的炒面袋已经千疮百孔,金成淑绣的 "平安" 二字被弹片烧出个洞,却偏偏保了他一命。抚摸着这残片,他满是感慨与庆幸。
于治俊心里清楚,志愿军最锋利的武器是坚定的信念。战俘营里 190 名美军举着白旗投降,他们穿着厚实的鸭绒服,却个个狼狈不堪。"咱裹着单衣,投降的却是他们",说这话时,他语气里满是自豪。美国少校问他 "吃不饱穿不暖,凭啥能赢",他直指标语:"凭我们知道为啥打仗 —— 为家里爹娘能安稳过日子,为祖国能和平安宁",这话让少校沉默了。
优待俘虏时,他把自己的口粮分给美国兵,对方看见他冻裂的手,忍不住流了泪。"打仗也得有人味儿,给俘虏治伤、发棉被,让他们看看中国人骨头硬、心也善"。美国兵临走时塞给他巧克力,用英语说 "从没见过这样的军队"—— 这是对志愿军精神最真诚的认可。
剃须刀与未凉的热血
鲍龙胜送的那把剃须刀,意义非凡。它是从美军仓库缴获的,跟着他历经了无数枪林弹雨。如今再拿起它,仿佛还能听见战友的声音:"老于,活着回去看新中国的电灯电话"。在战俘营里,鲍龙胜教他说 "Hello",他教鲍龙胜唱《三大纪律》。敌机轰炸时,鲍龙胜扑过来护住他:"那小子比我矮半头,却像座山似的护着我"。分手时,鲍龙胜把这把剃须刀送给了他。如今它还能转动,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深厚情谊。"就像老鲍在身边说 ' 刮干净胡子,才像解放军的样子 '"。
当年,于治俊作为营级政工干部在朝鲜负责俘虏管教工作,部队从上海调配了朝鲜语、英语翻译,其中英语翻译是比他小三岁的上海人姚龙翔。在朝鲜的日子里,两人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战地友谊。分别时,姚龙翔送了他一把英国产的剃须刀。如今他用不惯孩子们买的新剃须刀,就认这把,还珍藏着姚龙翔当年写的信。"一起工作两年多,不知老战友是否健在,算来姚龙翔该 97 岁了,大儿子赴上海找过没找到,有生之年真想再见一面,这是我一生的心愿。"
除了姚龙翔,还有很多战友让他难忘,其中不少已经牺牲了。"跟烈士们比,咱不算啥,烈士们才是真英雄!今天的幸福日子,是无数英雄用血肉换来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953 年 3 月回国后,他作为 21 军代表慰问志愿军家属、作抗美援朝报告,后来在温州军分区任敌工部部长,与一位温州女子结婚后,又赴云南临沧等地工作,如今享受副师级离休干部待遇。
2025 年 7 月 27 日,阳光洒满小院,他坐在椅子上讲长津湖的故事,讲到冰雕连时哽咽着站起身,敬了个军礼,胸前的 "二级战斗英雄" 奖章在阳光下闪耀。"我这老骨头不算啥,没回来的娃才是真英雄,他们用生命换和平,功绩不能忘。"
老人床头,泛黄的战地笔记记录着战场点滴,磨得发亮的剃须刀承载着战友深情。笔记最后一页那句 "我们流过的血,要让后代永远暖着",像《长津湖》结尾的台词,是这位百岁老兵留给世界的答案:最冷的雪地里,燃烧着最滚烫的热血。这是志愿军对祖国人民的忠诚,是民族不屈的精神脊梁,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老兵创业优秀企业回顾:
2024 年李建中荣获 "山东好人" 称号!这是对老兵创业最好的嘉奖!
在第二十个全国 "公民道德宣传日" 即将到来之际,威海好人 9 月发布仪式暨环翠区 2022"厚德环翠・最美典型" 颁奖仪式顺利举行。仪式现场公布了 2022 年度 "威海好人" 获奖人员名单并颁奖,还公布了 "厚德环翠・最美典型"3 大系列、20 个类别共 100 个先进典型的获奖名单,为获奖代表颁奖。其中,非鱼莫蜀荣获 "最美经营户" 荣誉称号!
非鱼莫蜀:诚以兴业,信以致远。用行动传递爱心,以真情回馈社会。
非鱼莫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老兵李建中一直遵循 "企业发展与公益事业齐头并进" 的创业理念。2010 年至今,他牵头带动公司员工参与扶贫助残、照顾孤寡老人、捐助寒门学子等公益活动,还发动同乡和企业家朋友参与各类社会公益,充分利用政协、工商联、退役军人事务局、东方福爱心联盟、川渝商会等平台的资源与渠道,尽己所能为社会公益添力。这些年,他主办和参与的公益活动多达数百次,累计捐款超 500 万元。
"非鱼莫蜀会再接再厉,诚信经营,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用餐体验,永做 ' 最美经营户 ',用行动传递爱心,以真情回馈社会。" 李建中还表示,将尽快建立中国老兵创业培训康养基地,为更多老兵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供稿:丁 聪
编辑:秘书处
审核:王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