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一
原安康关庙沙石厂,坐落于汉滨区关庙镇金星村,紧邻汉江,与有着深厚渡口码头文化底蕴的老君关(曾称“老津关”)相距不远。在过去的岁月里,它见证了安康地区的建设与发展,也为安康当时的国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关庙镇在历史上一直是汉江的重要交通枢纽。到了70年代,火石岩水电站(今瀛湖水电站)开始修建,关庙沙石厂的前身便在此时应运而生。当时部分区域划拨给水电三局,这里成为水电站建设所需沙石的堆放地,“砂石场”的称呼也逐渐流传开来。
在70至90年代属水电三局管辖企业,经营范围涵盖砂石产品以及土石方开挖等项目。其最早作为水电三局下属的二级单位,承担着为安康电站建设开采汉江沙石的重要使命。为了高效完成任务,厂内设有开采队、水运队、筛分队、汽车队、机械队等多个专业队伍,还配套建设了一所学校和一所医院,足见其规模之大。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沙石厂迎来了鼎盛时期,场内职工和家属近2000人,一片繁荣景象。
关庙沙石厂的发展与当地的建设需求紧密相连。316国道的贯通以及多座跨汉江桥梁(如汉江二桥)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对砂石的需求,沙石厂也借此蓬勃发展。在鼎盛时期,沙石厂的机械化程度颇高,80年代中后期,砂料能够直接从汉江河中通过传送皮带被送到火车站的各车皮,具备将产品运往各地的良好条件。
遗憾的是,沙石厂未能抓住发展机遇。一方面,虽然拥有优质的汉江砂石资源以及专用经营车站,却未能将生意拓展至全国,错失了成为效益卓越、潜力巨大企业的良机。另一方面,水电三局总部迁至西安后,张岭设立留守处,沙石厂的功能逐渐丧失,房屋和居民移交地方管理,工厂走向萧条,最终人去楼空,土地和资产也无人问津,错过了城镇建设的黄金发展时期。此外,北环公路建设、五桥建设期间,沙石厂所处的黄金地段——汉江拐弯与黄洋河交汇处,地下砂石资源丰富,却未能充分发挥其效益,令人惋惜。
在传说方面,现有信息中没有关于该厂的传说内容。不过,关庙镇的名称或许与历史渡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君关从“老津关”演变而来的讹传故事,可能间接反映了这一区域商贸与水利活动的历史。若想深入了解关于关庙沙石厂的传说,还需进一步从地方资料或史料中探寻补充。
曾经辉煌一时的安康关庙沙石厂,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所承载的历史贡献和可能存在的传说,依然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