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书馨轩”
在监利市区中心的一处繁华地段,一栋不起眼的住宅楼淹掩在群楼之中。它位处闹市却也显幽静,它尽烟火之和、更通达四方之便。
前几天,我应湖北省作协会员、监利市文联委员彭桂生老师的邀约,沐着早上还算凉爽的轻风,穿行过吆喝声浪不断的早市,走进了小城里这栋民宅楼房。
进入彭桂生老师的宅室,唯见客厅整洁明亮,一应什物摆放井井有条。就在这不到九十平米的三室一厅套房里,我欣然地看到了位于客厅中央,在一间房门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块行书匾额,那白底上气韵生动地铁画着“书馨轩”三字,虽已久远却依然墨香意溢地,展叙着这东轩写韵日擘笺的斗室风采。
“书馨”解字,意为文采斐然,德修兼备。我想昔日彭桂生老师取此二字,命名书轩,应该就是于己的激励与鞭策之铭吧。在此之前,我就已听闻这“书馨轩”,常引得市内外不少文师墨友,前往雅观这一以书轩作为“精神道场”的文瑞楼。而当我今身临其境后,更感慨彭师夫妇,能慷以在本就不甚宽敞的套房内,宁挤拥一应生活空间,仍辟出一整间专设书房,实是情寄铅墨醉书山,志于砚海拾贝而慧心传。
进得房间,在这一方净室里,只见除出往阳台的南壁临窗摆放着一架书桌外,余三壁概以置立简易书柜或书架。拉开柜门,满柜满架,琳琅满目地码放着彭桂生老师收藏的各种文学书籍、参与编撰的市级与各乡镇志书,并文友著书,就涉及作者200多人,共4000多本藏籍;收藏的各级党报及民间特异报纸装订本即达1000多册;历年剪报专题资料200多册、并各地山水影照、或家人亲友影像剪贴集30多册计3000多幅;还有地上有序堆码着的一摞摞页边已经泛黄的旧报……难怪有人曾经感慨:这哪是什么“故纸堆”,实为一库文苑瑰藏啊!
书房里除仅有用两张老旧雕饰衣柜,改装成的置书柜,还透显出一丝古色之韵外,余满屋儒藏书报、更一隅馨香染毫,均生发着缕缕烟墨香息,飘逸在轩室里、散弥在气和间。方寸书轩,聚锦绣文章,集九州万象奇观,绮斯斋壁;斗室虽简,然配悬东壁之上的数幅师朋银钩题书,却也效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情之铭;书报丛藏,更板桌秀立的那笃宛青山之笔架,却也积聚的是岁月的厚重,笺留的是心灵的印记。
我翻看一码码藏书藏报,静听彭兄一言言情兴讲述,却原来他集报剪贴已成三十余年,不仅时常策划富含地方特色的展报,进机关、进学校、进工厂、进农村,还多次携成果参加全国性集报活动,被中国报协和省报协评为先进个人。环顾一室藏品,尽管纸张续有黄泛陈朴,然一页页翻出的都是一情江南一程春的岁月铭记;浏览捧出的一册册书、志、集、影,默然想着彭老师经年200多篇作品,不仅在这书轩里文创出26万字的文学专著《兰桂生香》,还时常因有文刊载于省市党报的文学副刊或专业期刊,而墨彰其芳。其敏于思、情契心,交挚怀之好德助人的哲心一属,恰如是闲阅旧章故事新,修齐善行抒情怀,悠然采“东篱”,境意见“南山”之感悟与追求。
彭老师勤勉事农一生,他辗转服务水产、畜牧等农业战线,呕心沥血于监利三农事业的发展壮大。业余时,退休后,他一直矢志追求文学艺术,甘以书房馨香染魂,概源于其扎根一生的乡土乡愁;他数十年枯与书报相伴,昼夜交织书香与墨香,灵源于“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典;他于书轩一隅,琴心集藏的是如诗岁月,他情笔潺流,笺纸清逸的是风花四季。当市委宣传部及市文联,表彰彭桂生老师为全市文化艺术先进份子称号后,又有多少人在感喟:若你霜发如清月,然月,虽为云中散客,而卿,却是荆南文界一芳好颜色。
我推开轩室南望的窗扇,不远处即是喧嚣的街道和菜市。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在这里,城市的繁闹喧腾与漫卷时光的一隅静轩,或宛是水声交织却也难以相融,但望着远际天空映射的朝阳芒线,它在给窗棂抹上淡淡的金色时,似也在一束束芒线渐变的光华里,透明着一道丁达尔光。在这环光亮的通道里,我仿佛感受到了此刻轩室里那一摞摞藏书,在那丁达尔光光柱里映影出了晶华;仿佛感受到了一儒秋姿伏案耕文圃,凝意在那丁达尔光光柱里的笑靨;仿佛感受到了那竿霜竹常年俏立在丁达尔光的光柱里,不管风雨繁,红尘輾,独把砚墨弹的清吟。在这斗轩楼,浓烈的烟火气,浓醇的乡风情,浓朴的乡音韵,浓馥的“渔阳弄”,都成为了彭桂生老师,于书报盈藏和文华创作时,温一卷典文,思一意新考,抒一笺倾怀,品一墨齐韵,舒一怡新旷的情灵滋养天地。
惟书有色,艳如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惟书溢香,清越梅兰。是故,如苏轼词云:“此心安处是吾乡”,然亦今有“书馨轩”!
作者简介
夏桐柏 笔名 听雨 湖北省监利市人 中共党员。现为中国散文学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武汉散文学会、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郦道元山水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现代作家协会、《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青年文学家南国文学社作家理事会主席助理、南国文学社副主编。曾多次被《青年文学家》杂志社和南国文学社评为“优秀作家”;文创传略于2018年入编《中国文艺风采人物辞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