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铜山钟鸣》
铜魄凝烟,正西风暗度,遥撼宫垣。
未央乍惊清响,声彻云天。
谁人解语,道铜山、崩裂岷川。
应验处、蜀笺飞至,时辰恰对钟前。
漫说物灵相感,似曾参心痛,啮指情牵。
休言孝思薄厚,此理同然。
精魂铸就,纵千年、气脉相连。
今古事、铜山钟韵,长留天地诗篇。
-------
第一章 未央钟鸣
建元三年春,长安城未央宫中。
东方朔正于宣室殿外候旨,忽闻一阵悠远钟声自西南角传来。那钟声不似平日司晨之音,倒似呜咽悲鸣,在春日晴空中显得格外突兀。他眉头一皱,掐指暗算,脸色渐渐凝重。
"东方先生,陛下宣您进殿。"小黄门匆匆而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殿内,汉武帝刘彻端坐龙椅,面色阴沉。阶下群臣噤若寒蝉,唯有大钟令跪伏在地,浑身颤抖。
"东方爱卿,你来得正好。"武帝见东方朔入内,眉头稍展,"未央钟无故自鸣,太卜占之不得其解。朕素知你通晓阴阳,可知此乃何兆?"
东方朔整衣拜道:"回禀陛下,此非凶兆,亦非吉兆,乃是西蜀铜山崩塌之应。"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太常卿周亚夫冷笑道:"东方朔,你莫要信口雌黄!西蜀距长安千里之遥,铜山崩与未央钟何干?"
东方朔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块青铜残片:"此乃未央钟铸造时余下的铜屑。陛下请看,其纹理与蜀郡贡铜如出一辙。铜出于山,气相感应,犹人受体于父母。今钟无故自鸣,必是其母山崩之兆。"
武帝接过铜屑细看,若有所思。就在此时,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驿使风尘仆仆闯入:"报——蜀郡八百里加急!昨日午时,汶山铜矿突然崩塌,压毙矿工三十余人!"
满朝文武顿时鸦雀无声。武帝掐指一算,面露惊色:"昨日午时,正是未央钟自鸣之时!"他转向东方朔,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爱卿何以知之?"
东方朔正欲回答,忽觉心口一阵刺痛,如同被利刃贯穿。他强忍疼痛,勉强答道:"铜山与铜钟,同气连枝。就如曾子养母至孝,母啮指而子心痛。今臣..."话未说完,他忽然面色煞白,额上渗出豆大汗珠。
武帝见状大惊:"爱卿怎么了?"
东方朔捂着心口,艰难说道:"臣...臣恐家中老母有恙..."
第二章 断弦之兆
是夜,东方朔独居兰台,抚琴排遣忧思。窗外新月如钩,将斑驳竹影投在青砖地上。他指尖轻拨,奏的是一曲《思归引》,琴音缠绵,似诉离愁。
"铮——"一声脆响,琴弦突然断裂。东方朔猛地站起,心口那刺痛之感再度袭来,比白日更甚。他踉跄几步扶住案几,额上冷汗涔涔。
"母亲..."他喃喃自语,眼前浮现出一位白发老妇人的面容——那是抚养他长大的隐士之妻,蜀郡青城山下的薛夫人。
十五年前,他还是蜀郡铜匠之子,因家乡瘟疫成为孤儿,被山中隐士薛公收养。薛公通晓天文地理,教授他诗书礼乐;薛夫人待他如己出,寒冬为他添衣,夏夜为他驱蚊。后来薛公仙逝,他出山求仕,临行前薛夫人含泪为他系上亲手缝制的香囊...
"不好!"东方朔猛然惊醒,急唤书童备马。
书童睡眼惺忪地进来:"先生,这都三更天了..."
"速备快马,我要面见陛下!"东方朔已换上远行装束,从箱底取出那个已经褪色的香囊,紧紧攥在手中。
第三章 孝感动天
五更时分,建章宫灯火通明。
武帝披衣而起,诧异地看着阶下风尘仆仆的东方朔:"爱卿深夜求见,有何急事?"
东方朔伏地叩首:"臣请告假旬日,归蜀省亲。"
武帝若有所思:"可是因白日心痛之事?"
"正是。"东方朔抬头,眼中隐有泪光,"臣幼失怙恃,幸得养父母收留。今养父已故,唯有养母独居青城。白日钟鸣时臣心痛如绞,夜半琴弦无故自断,此必是养母思子成疾之兆。恳请陛下准臣归省!"
武帝沉吟片刻:"朕记得爱卿曾言,你本齐鲁人士?"
东方朔再拜:"臣有隐情未敢欺君。臣实为蜀郡铜匠之子,幼时父母双亡,得隐士薛公收养。后出山求仕,恐身世微贱不得录用,故托言齐人。"
殿中烛火摇曳,映得武帝面容明灭不定。良久,武帝长叹一声:"物尚尔,况于人乎?铜山崩塌,千里之外的铜钟尚能感应;母亲思子,血脉相连的儿子岂会不知?昔日曾子孝母,啮指心痛;今东方卿感应母疾,星夜请归。此乃天理人伦,朕岂能不成全?"
他起身扶起东方朔:"朕准你归省,另赐御医一名,快马两匹,即日启程。若老夫人有恙,可延请当地名医,费用由少府支取。"
东方朔感激涕零:"陛下仁孝治国,臣万死难报!"
武帝摇头:"孝乃人伦之本。朕为天子,当为天下孝子表率。"他顿了顿,忽然问道,"那未央钟与铜山感应,爱卿以为与这母子连心,可是同理?"
东方朔正色道:"铜山为钟之母,钟鸣即山崩之应;父母为子之本,子痛即亲疾之兆。天人之际,幽明相通,唯至诚可以感格。"
武帝若有所思,目送东方朔匆匆离去的背影,对身旁侍中说道:"传旨,明日早朝,朕要与群臣论孝道。"
第四章 归心似箭
东方朔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过秦岭时,天降大雨,山路泥泞难行。御医劝他稍作休整,他却执意冒雨前进:"早到一刻,母亲少受一刻煎熬。"
第七日黄昏,他终于望见青城山熟悉的轮廓。山脚下的小村庄炊烟袅袅,与他记忆中的景象别无二致。只是村口那棵老槐树更加苍劲,树下已不见当年目送他远行的白发妇人。
"薛家阿婆?"一位挑水的老农认出了他,"哎呀,这不是薛公家的东方小子吗?你回来得正好,你娘病了三日了,郎中都说..."
东方朔不等他说完,策马直奔山腰处的草庐。推开柴门,药香扑面而来。昏暗的屋内,薛夫人静静躺在榻上,面容憔悴。
"母亲!"东方朔跪在榻前,握住老人枯瘦的手。
薛夫人缓缓睁眼,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彩:"朔儿...我昨夜梦见琴弦断了,就知道你要回来..."
东方朔泪如雨下:"儿不孝,远游多年未归..."
薛夫人颤抖的手抚上他的面颊:"傻孩子,你如今是天子近臣,娘为你高兴还来不及..."话未说完,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御医连忙上前诊脉,脸色渐渐凝重。他悄悄将东方朔拉到一旁:"老夫人年事已高,加上思念成疾,恐怕..."
东方朔心如刀绞,忽听薛夫人虚弱地呼唤:"朔儿...你来看..."
他回到榻前,只见薛夫人从枕下取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块青铜残片:"这是当年你爹...我是说你生父留下的铜器残片。你离家的这些年,每当想你,我就摸着它..."
东方朔接过铜片,突然明白了一切——为何他能感应到铜山崩塌,为何他对钟鸣之兆如此确定。原来他与铜的缘分,早在出生时就已经注定。
窗外,夕阳西沉,最后一缕金光透过窗棂,照在母子相握的手上。那块青铜残片在余晖中泛着温暖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某种超越时空的联系。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