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渊源及意义
——纪念建军九十八周年
文/李咸化(山东济南)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屠杀,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国革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值此生死存亡之际,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这一论断如同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为迷茫中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建党初期,共产党主要将精力集中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组织工人运动,致力于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斗争来实现革命目标,对军事斗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时党内普遍认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应主要通过思想引领和群众运动来推动革命,对于掌握武装力量缺乏足够重视。然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尤其是黄埔军校的建立,共产党开始逐步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1925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后改为军事部,这是党第一个专门从事军事工作的组织。1926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建党以来的第一份《军事运动议决案》 ,标志着党对军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总体而言,在大革命时期,党对武装力量的掌握仍然相对薄弱,没有形成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强大武装。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党遭受了惨重损失。据统计,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中共六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30多万,被监禁4600多人 。这些惨痛的教训让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就无法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生存和发展,更无法实现革命目标。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尖锐地指出,党中央所犯错误中的一个重要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一论断是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洞察。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武装力量对人民进行残酷统治。在这种情况下,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论断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而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主要方式。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强调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这一论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论断指导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创建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是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的一次武装起义,起义部队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经过三湾改编,走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重要起义,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扩大了革命影响。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如星火燎原般在全国各地展开,建立了众多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论断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虽然是时代主题,但局部战争和冲突不断,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和挑战,如外部势力的干涉、领土争端、恐怖主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教诲,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防安全保障能力。只有拥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在加强军事建设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多种手段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对中国革命规律的深刻认识。它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也为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在纪念建军九十八周年之际,回顾这一论断的渊源和意义,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军队是国家的柱石,是人民的钢铁长城。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