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以 为
曾以为
老去很遥远
很遥远
那知道一抬腿
一跺脚
鬓角已成霜
额成沟壑
时光啊
它好不经用
眨眼间
手握黄昏
青春
来不及珍惜
它已远去
时光啊
换个位吧
你若肯老去
我愿做
你胸前的纽扣
别在岁月的衣襟
一任红尘
洗成褪色的绸
可你
总是笑着
冷不丁的冒出一句
请把衰老
酿成陈年的酒
埋在后院
发酵
它会天长地久
文/轻 舟
轻舟这首《曾以为》,以“时光”为轴,在“以为”与“现实”的落差里,写尽了人对岁月的怅惘与和解,字句间藏着细腻的生命感知。
开篇“曾以为老去很遥远/很遥远”,用重复的“遥远”锚定年少时对时光的轻慢认知,而“一抬腿/一跺脚”的瞬间动作,与“鬓角已成霜/额成沟壑”的苍老结果形成强烈对冲,把抽象的时光流逝具象为触目可及的生理变化,这种“猝不及防”的冲击力,戳中了多少人回望时的怔忪。
“时光啊/它好不经用”是直抒胸臆的喟叹,“手握黄昏”的意象尤其动人——黄昏是白昼的尾声,也是人生的晚年,一个“握”字,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力,又藏着对剩余岁月的珍视。“青春来不及珍惜/它已远去”,道尽普遍的生命遗憾,却无过多怨怼,只剩淡淡的怅然。
中段的“换位”之愿,堪称神来之笔。“你若肯老去/我愿做你胸前的纽扣”,把人与时光的关系倒置,以“纽扣”的微小、贴身,渴望与岁月相守,而“一任红尘/洗成褪色的绸”,则在卑微的愿望里,藏着对“长久”的朴素向往,褪色的绸布虽失鲜亮,却沉淀了时光的质感,这份对“旧”的接纳,已悄悄消解了对衰老的抗拒。
结尾时光的“回应”更见深意。“请把衰老酿成陈年的酒”,将令人畏惧的“衰老”转化为可“发酵”、能“天长地久”的美好事物,用“酿酒”的意象打破了对时光的单向抱怨,赋予衰老以醇厚的价值。这种从“对抗”到“转化”的心境,让诗歌跳出了单纯的伤春悲秋,升华为对生命规律的温柔接纳。
整首诗语言质朴如白话,却句句含情,于日常意象中提炼出生命的况味。从“以为遥远”到“手握黄昏”,从“渴望换位”到“酿成陈酒”,情感曲线层层递进,最终在与时光的对话里,完成了一场与岁月的和解——原来衰老从不是终点,而是时光酿出的另一重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