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陵暗涌
嘉靖三十八年春,南京城。
秦淮河畔的垂柳抽出嫩绿新芽,程墨林与蔡清瑶混在商队中进入南京城。三个月前从凤栖岗出发,他们辗转数千里,终于抵达这座南方都城。
"先找家客栈安顿。"程墨林压低斗笠,牵着蔡清瑶的手穿过繁华街市。他注意到南京城的守卫比往常多了数倍,城门口贴着数张通缉令,其中一张赫然画着他的肖像。
蔡清瑶突然捏紧他的手:"看那边。"
街角处,几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正在盘查路人。为首的千户手中拿着一卷画像,不时对照过往行人。
"严嵩的手伸得真长。"程墨林冷笑,"连南京都不放过。"
二人避开主要街道,在城南僻静处寻了家名为"栖霞居"的小客栈住下。房间简陋却干净,推开后窗,正对着一株盛放的白梅。
"明日我去钦天监找蔡伯父的故交。"程墨林取出蔡世通的荐书,"你留在客栈,千万别出门。"
蔡清瑶却摇头:"不妥。严嵩耳目众多,钦天监未必安全。"她从发髻中取出一枚玉簪,"父亲说过,若到南京,可去乌衣巷寻一位周婆婆,她是蔡家旧仆。"
当夜,程墨林辗转难眠。窗外白梅幽香浮动,他起身轻抚胸口——那里隐隐发热,是融入体内的梧桐叶在感应凤栖岗上的母树。透过这种奇妙的联系,他能感知到那株梧桐正在茁壮成长,根系已深入地下数十丈。
"梧桐长得很好。"蔡清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不知何时醒了,手中捧着一杯热茶,"我能梦见它...枝干如龙,根须似网。"
程墨林接过茶盏,发现她手腕上的金绳在黑暗中泛着微光:"你的伤..."
"早好了。"蔡清瑶轻笑,"倒是你,胸口还疼吗?"
程墨林摇头,突然握住她的手:"清瑶,等风波平息,我定要给你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
月光透过窗棂,在蔡清瑶脸上投下斑驳光影。她低头轻声道:"龙脉为媒,梧桐为证,还不够么?"话虽如此,眼角却泛起晶莹。
次日清晨,二人扮作寻常夫妇前往乌衣巷。这条曾经显赫的巷子如今已衰败,青石板缝间杂草丛生。按照地址,他们找到一间挂着"周氏绣坊"牌匾的小院。
敲门三长两短,片刻后,一位白发老妪警惕地打开门缝。
"婆婆,"蔡清瑶取下玉簪,"可还记得这'青鸾泣血'?"
老妪浑身一震,急忙将二人拉入院内,关门上闩。她颤抖着接过玉簪,在阳光下细看——簪头青鸾鸟的眼睛竟是一滴凝固的血珠。
"小姐...是小姐回来了!"周婆婆老泪纵横,跪地就要磕头。蔡清瑶连忙扶住:"婆婆快请起,父亲常说您于蔡家有大恩。"
周婆婆将二人引入内室,从暗格中取出一封泛黄的信:"老爷十年前就预料到会有今日,命老身在此等候。"
信是蔡世通十年前所写,详细交代了南京的局势。原来严嵩早在南京安插了大量亲信,连钦天监都被其党羽控制。信中特别警告:千万不可相信钦天监任何官员,包括蔡世通推荐的那位"故交"——此人早已投靠严党。
"父亲...十年前就..."蔡清瑶声音哽咽。
周婆婆叹息:"老爷精通占星术,十年前观天象就知大明将有一劫。"她指向信末一行小字,"他让你们去找这个人。"
程墨林细看,是一个陌生名字:"朝天宫道士张静尘"。
"张道长!"周婆婆压低声音,"他是刘伯温一脉的传人,知晓龙脉全部秘密。"
正说话间,院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周婆婆脸色大变,推开后窗:"快走!严家的人每日这个时辰来巡查!"
二人刚翻出窗外,前门已被撞开。程墨林从窗缝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严世蕃!他竟亲自追到了南京!
"搜!挖地三尺也要找出程墨林!"严世蕃的咆哮在院中回荡。他左手缠着绷带,面色惨白如鬼,显然莲心穴一役让他元气大伤。
程墨林拉着蔡清瑶钻进小巷,七拐八绕甩开追兵。路过一处告示栏时,一张新贴的皇榜引起他的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夜观天象,见紫微晦暗,恐社稷有危。特诏天下精通堪舆之士入京,为朕解忧。钦此。」
"皇帝下诏..."程墨林若有所思,"这是个机会。"
蔡清瑶却摇头:"太危险了。严嵩一定会在途中设伏。"
"不,我们反其道而行。"程墨林指向皇榜落款日期,"这是三日前所发。若严嵩要阻我入京,必调精锐南下。此时北京反而空虚。"
他指向北方:"我们去朝天宫找张道长,然后直接北上。严世蕃绝对想不到我们敢去京城!"
第八章 道破天机
朝天宫位于南京城西冶山,是江南道教重地。程墨林与蔡清瑶扮作香客混入宫中,按周婆婆指示,在藏经阁后找到一间不起眼的静室。
轻叩门扉三下,内传出一个清越声音:"门外何人踏春来?"
程墨林福至心灵,应道:"不是踏春人,是寻龙客。"
静室门无声开启,一位青袍道人盘坐蒲团上。他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双目却如古井深潭,仿佛已看尽千年沧桑。
"张道长?"蔡清瑶试探地问。
道人微笑:"蔡小姐与程公子远道而来,是为龙脉之事吧?"不待回答,他指向案上一幅展开的地图,"看。"
地图绘着大明疆域,上面标注着九条龙脉走向。其中一条特别粗壮的主龙脉自昆仑山发源,途经凤栖岗,直抵北京。
"这是..."
"大明国运图。"张静尘轻点凤栖岗位置,"你们已续上主龙脉,但还差最后一步——激活'龙睛'。"
他指向北京城北一处标记:"景山实为人工堆砌的'镇龙台',其下镇压着龙脉之眼。需在下一个甲子日——也就是三个月后的五月初五,以程家血脉开启龙睛,方能使龙脉彻底复苏。"
程墨林心头一震:"为何是程家血脉?"
张静尘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因为景山之下,埋着你们程家先祖程济的遗骸。"
原来当年刘伯温为保大明江山,命程济以自身为"锁",镇住龙睛以防龙气外泄。作为交换,朱洪武承诺程氏子孙世代执掌钦天监,守护龙脉秘密。
"但自嘉靖朝以来,程家被严嵩排挤,渐渐远离权力中心。"张静尘叹息,"你父亲程颐川本应在去年甲子日开启龙睛,却被严嵩所害..."
蔡清瑶突然开口:"道长,开启龙睛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室内一时寂静。良久,张静尘才道:"程济当年以命为锁,如今解锁...自然也需性命为引。"
程墨林握紧拳头:"也就是说,开启者必死无疑?"
"未必。"张静尘从袖中取出一块龟甲,"若有两个心意相通之人共同施法,可分担反噬。但即便如此,轻则折寿,重则残废。"
蔡清瑶毫不犹豫:"我与墨林已血脉相连,可共同施法。"
张静尘目光在二人之间游移,突然注意到蔡清瑶腕上时隐时现的金绳痕迹。他掐指一算,面露惊色:"你们竟已结下'同心契'?此术失传百年矣!"
他态度顿时恭敬起来:"既有同心契护体,或可一试。但切记,必须在五月初五子时准时施法,早一刻晚一刻都会功亏一篑。"
正说话间,道观钟声突然急促响起。张静尘脸色一变:"有官兵搜山!"他迅速卷起地图塞给程墨林,"从密道走,直通长江码头。那里有船等候。"
他推开书架,露出后面一条幽深地道:"记住,五月初五,景山之巅!"
二人刚入密道,就听见静室门被踹开。严世蕃的狞笑传来:"张道长,别来无恙啊?"
密道门关上前的最后一刻,程墨林看见张静尘从容整衣,从香案上拿起一柄桃木剑,剑身泛起青光...
地道曲折幽深,沿途墙壁上刻着星图与符文。蔡清瑶腕上的金绳发出微光,照亮前路。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亮光——出口竟是江边一处废弃码头。
码头上果然停着一艘乌篷船,船头立着个戴斗笠的老者。见二人出来,老者掀起斗笠,露出一张布满疤痕的脸——竟是白塔寺的慧明大师!
"大师!您怎么..."
慧明示意二人上船:"老衲料到严嵩会追到南京,提前来此接应。"他指向对岸,"船到江心会有水师拦截,务必抓紧船舷。"
乌篷船刚离岸,后方就传来追兵的呐喊。慧明撑篙如飞,小船如箭般射向江心。果然,两艘水师战船从左右包抄而来。
"抓紧!"慧明大喝一声,突然从怀中掏出一串佛珠掷入江中。佛珠入水,江面顿时升起浓雾,将小船笼罩。
战船上传来惊慌的叫喊:"罗盘失灵了!""有妖法!"
雾气中,小船顺利靠岸。慧明领着二人钻入芦苇荡,七拐八绕来到一处隐蔽的小院。
"这是朝天宫的别院,暂时安全。"慧明从佛龛后取出一只锦囊,"张道长让我转交你们。"
锦囊中是半块青铜罗盘,上面刻着"天地正气"四字。
"这是..."
"寻龙盘。"慧明解释,"能指引你们找到景山下的龙睛入口。"他犹豫片刻,又道:"张道长恐怕已遭不测...严世蕃心狠手辣,不会留活口。"
蔡清瑶泪如雨下。程墨林握紧罗盘,胸中怒火翻腾。短短数月,父亲、蔡伯父、张道长相继因他而死...
"大师,我们决定北上京城。"程墨林声音低沉,"就在严嵩眼皮底下开启龙睛!"
慧明长叹:"老衲料到了。"他取出两套僧衣,"扮作游方僧人吧。路上千万小心,严嵩在运河各关卡都设了暗哨。"
当夜,程墨林在院中独坐。融入体内的梧桐叶隐隐发热,让他能感知到千里之外凤栖岗上的母树——它已长到三丈高,根系如网,悄然延伸向北方...
蔡清瑶悄然来到身后,为他披上外衣:"在想什么?"
程墨林握住她的手:"我在想,严嵩为何对龙脉如此执着?仅仅为了谋朝篡位?"
"周婆婆给了我一些线索。"蔡清瑶从怀中取出一页残破笔记,"严家祖上曾出过一位风水大师,与你们程家有血海深仇。"
笔记记载:元末时,严家先祖严松为蒙元国师,为镇压汉人气运,大肆破坏各地龙脉。程济奉刘伯温之命除掉了严松,从此两家结下世仇。
"原来如此..."程墨林恍然大悟,"严嵩迫害我父亲,不仅为谋权,更为复仇!"
蔡清瑶点头:"而且笔记提到,严家有一门邪术,能借龙脉之力延续寿命。严嵩今年已七十八岁,却如五十许人..."
正说话间,慧明匆匆赶来:"快收拾行装!探子来报,严世蕃已封锁所有出城要道,明日全城大搜!"
程墨林与蔡清瑶对视一眼,同时开口:"现在就走!"
子夜时分,三人悄然离院。行至岔路,慧明止步:"老衲在此为你们断后。记住,五月初五,景山之巅!"
月光下,老和尚单薄的身影如山岳般坚定。程墨林深深一揖,拉着蔡清瑶隐入夜色。
他们不知道的是,此刻北京城钦天监内,严嵩正对着一个水晶球施法。球中显现的,赫然是程墨林二人的身影!
"跑吧,小老鼠..."严嵩狞笑,"景山就是你们的葬身之地!"
水晶球旁放着一个木盒,盒中是一截干枯的手指——正是程颐川被斩断的那根。断指上,一枚与程墨林手中一模一样的翡翠扳指,正泛着诡异的血光...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